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泛达公司专利>正文

线束隔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998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隔开装置,该线束隔开装置具有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第一对相对表面。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线束隔开装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二距离。线束隔开装置还可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第二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第三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并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各通道还可被构造成:当连接构件位于通道内时,在连接构件上施加摩擦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线束隔开装置,具体涉及可用在多取向和多环境中的线束隔开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隔开装置通常设置在两个分离的线束之间,以便将两个线束彼此隔开。线束可以是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电线、电缆、软管、管子或形状呈大体圆柱形的任何东西。连接构件用来将线束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在使用中,线束可平行于彼此延伸或可垂直于彼此延伸。传统的线束隔开装置可沿仅仅一个取向联接至线束,并可适应仅仅一个构造。也就是说,线束隔开装置可适应彼此平行延伸的线束,或者线束隔开装置可适应彼此垂直延伸的线束,但不能都适应两者。可要求第一种线束隔开装置适应彼此平行延伸的线束,并可要求第二种线束隔开装置(与第一种不同)适应彼此垂直延伸的线束。通常,线束由一系列夹具(包括电缆扎匝和底座)来固定。然而,有时候,为了保护线束不受磨损和损坏,必须将线束以一定距离隔开,并沿水平取向或垂直取向布置线束。对于目前的技术,通常的实践是用绝缘带来将线束隔开,这增加了工作量并降低了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固定装置来有利于将所有类型的线束隔开。因此,需要能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呈各种不同取向并呈各种不同距离的线束隔开的单个线束隔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实例中,一 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第一对相对表面。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线束隔开装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二距离。在另一实例中,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第二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第三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并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被分别构造成容纳连接构件。在另一实例中,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和多个隔开的构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延伸并接合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与第一壁隔开并大体垂直。第一壁、第二壁和多个构件限定穿过线束隔开装置的通道,所述通道被构造成容纳穿过其的连接构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中的至少两个构件接合连接构件并将摩擦阻力施加至连接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的顶前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2-2剖取的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前视图;图5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左视图;图6是处于第一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剖取的剖面图;图8是处于第二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9-9剖取的剖面图;图10是处于第三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线11-11剖取的剖面图;图12是处于第四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13-13剖取的剖面图;图14是处于第四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线15-15剖取的剖面图;图16是另一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的顶前立体图;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17-17剖取的剖面图;图18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俯视图;图19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前视图;以及图20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左视图。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独立特征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将其应用至下面说明书所述或附图所示的结构细节和部件布置。本专利技术能有其它实施例,并能以各种方式被实践或实施。还有,应理解的是,这里所用的词语和术语是为了说明,而不应被看作是限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5,图中示出了一示例性的线束隔开装置20。线束隔开装置20可定位在各线束24之间以将各线束24彼此隔开。线束隔开装置20能隔开各线束(即,在线束隔开装置的第一侧的一个线束和在线束隔开装置的另一侧的第二线束)。下文中,说明将涉及且附图将示出多个线束而非单个线束。然而,如上所述,应理解的是,线束隔开装置能隔开任何数量的线束,对于线束的参照和图示并不意欲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继续参见图1-5,线束隔开装置20包括第一壁28、与第一壁28隔开的第二壁32、以及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多个构件36A-36D。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隔开装置20是一件式一体成形部件,且由合适等级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回到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中的每个壁包括一对相对的长边40、44和一对相对的短边48、5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相对长边40、44包括凸起弧形部56、60。凸起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基本上分别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36A、36B的外表面72、76对准。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顶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顶部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对准。此外,如图1-5所示,底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底部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对准。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相对短边48、52基本上是直的,且基本上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36C、36D的外表面80、84对准。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右短边48、52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右侧之间延伸的右构件36C的外表面80对准。此外,如图1-5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左短边48、52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左侧之间延伸的左构件36D的外表面84对准。继续参见图1-5,线束隔开装置的各表面所相交的所有角部是弄圆的,以便消除可能会接合线束并可能会导致线束的损坏或切断的尖锐角部或点。例如,线束隔开装置20包括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长边40、44和短边48、52之间过渡的弄圆角部88。类似地,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36D的各边可以是弄圆的。还应理解地是,线束隔开装置20的可被线束接合的任何表面可具有弄圆的边缘或弄圆的表面,以便消除可能会fe坏线束的尖锐角部和边缘。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线束隔开装置20具有第一尺寸或长尺寸El和第二尺寸或短尺寸SI。长尺寸El和短尺寸SI可以是所需的任何尺寸,只要长尺寸El长于短尺寸SI即可。可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可能的最宽点处测得长尺寸E1,同时可从长边40、44的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测得短尺寸SI。例如,长尺寸El可以是约0.5英寸,短尺寸SI可以是约0.25英寸。在该实例中,将长尺寸El和短尺寸SI选定为与航空环境中的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这些规范存在变化,因此,线束隔开装置20的尺寸E1、SI也可变化以保持与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此外,线束隔开装置20可具有与任何环境的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的任何尺寸。第一孔92形成在第一壁28中,第二孔96形成在第二壁32中。第一孔92和第二孔96在形状上是大体矩形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以及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二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 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 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其中 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以及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二距离。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包括凸起弧形部。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包括凸起弧形部。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可用单个连接构件联接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可用多个连接构件联接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能联接至所述线束隔开装置,使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以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线束,所述第二对相对 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线束。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构被造成:所述线束能联接至所述线束隔开装置,使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以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接合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顶线束且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另一表面的底线束,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顶线束或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A·德米克M·J·佛梅尔吴文理
申请(专利权)人:泛达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