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82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阻尼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皮带张紧轮,包括:皮带轮(8),摇臂(5),弹簧件,压力轴瓦(3),轴瓦(2),以及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件为复合扭转弹簧(14),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a)和橡胶(14-b);所述的扭转弹簧(14-a),其被橡胶包裹(14-b)。有益效果是:皮带张紧轮的阻尼大;2.压力轴瓦和轴瓦等阻尼零部件磨损大幅下降;3.有效吸收振动的频率范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传动系统中,为了保证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能量可靠、高效、平稳地传递到各级前端附件上,需要在前端附件皮带传动系统中安装皮带张紧轮。皮带张紧轮所提供的张力,其作用有:补偿皮带磨损和老化引起的延伸,抵消发动机加减速造成的皮带长度变化;同时,张紧轮的阻尼还用来抑制、吸收皮带传动系统中的振动。理想的皮带张紧轮,能在张紧轮摇臂摆动的过程中提供持续稳定张力,同时还为皮带传动系统提供稳定的阻尼,抑制传动系统的振动,从而减小皮带抖动,提高皮带传动系统各附件的寿命。现有技术的皮带张紧轮,在扭转弹簧的带动下,阻尼部件产生摩擦力,此种由摩擦力而产生的阻尼属于单纯的摩擦阻尼,若需张紧轮提供稳定的大阻尼比如阻尼比大于60%)则不易实现;因为要形成单纯的摩擦大阻尼,其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是,需要有很大的摩擦力;另一方面是,摩擦力越大,零部件的磨损就越快、越严重。所以,如果沿用现有技术的方案或原理,且不论难以制造出大阻尼的皮带张紧轮,即便能够制造出大阻尼的皮带张紧轮,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因磨损迅速而很快发生阻尼大幅衰减,整个皮带传动系统在短时间内出现皮带严重抖动并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的阻尼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1.一种皮带张紧轮,包括:皮带轮,摇臂,弹簧件,压力轴瓦,轴瓦,以及底座;所述的弹簧件为复合扭转弹簧,复合扭转弹簧包括:扭转弹簧和橡胶;所述的扭转弹簧,其被橡胶包裹。2.所述的扭转弹簧,其头尾端部裸露;所述的包裹,其情况为以下六者中的任意一者:a.扭转弹簧,其身部全部被橡胶包裹;b.扭转弹簧,其下部被橡胶包裹,其上部和中部裸露c.扭转弹簧,其中部被橡胶包裹,其上部和下部裸露;d.扭转弹簧,其上部被橡胶包裹,其中部和下部裸露;e.扭转弹簧,其上部和中部被橡胶包裹,其下部裸露;f.扭转弹簧,其中部和下部被橡胶包裹,其上部裸露。3.所述的扭转弹簧,其头尾端部裸露,其身部全部被橡胶包裹或者其身部部分被橡胶包裹。4.所述的扭转弹簧,其头尾端部呈直接伸出。5.所述的扭转弹簧,其头尾端部呈弯头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皮带张紧轮的阻尼大;2.压力轴瓦和轴瓦等阻尼零部件磨损大幅下降;3.有效吸收振动的频率范围更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皮带张紧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皮带张紧轮的立体分离图,分离图也称之为爆炸图;图4是现有技术扭转弹簧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专利技术技术扭转弹簧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6是专利技术技术扭转弹簧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7是专利技术扭转弹簧端部呈直接伸出的示意图;图8是专利技术扭转弹簧端部呈弯头形式的示意图;图9是专利技术在皮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轴瓦;3.压力轴瓦;4.现有技术的扭转弹簧;5.摇臂;6.轴套;7.中心轴;8.皮带轮;9.孔用弹性挡圈;10.防尘盖;11.螺栓;12.深沟球轴承;14.复合扭转弹簧;14a.扭转弹簧;14b.橡胶;23.主动带轮;24.传动皮带;25.发电机皮带轮;26.被测皮带张紧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力轴瓦3和轴瓦2均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阻尼零件;压力轴瓦3套装在轴瓦2上,轴瓦2定位于底座I上,摇臂的导杆部分与轴瓦同心。扭转弹簧在扭转的过程中内径缩小,使得扭转弹簧、压力轴瓦、轴瓦、摇臂导杆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阻尼。图4是现有技术扭转弹簧的立体示意图。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皮带张紧轮的总体技术方案作描述、说明和解释。描述:本专利技术皮带张紧轮,包括:皮带轮8,摇臂5,弹簧件,压力轴瓦3,轴瓦2,以及底座I。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簧件为复合扭转弹簧14,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a和橡胶14-b ;所述的扭转弹簧14_a,其被橡胶包裹14-b。说明和解释I。图2是本专利技术皮带张紧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皮带张紧轮的立体分离图,分离图也称之为爆炸图。说明和解释2。本专利技术使用复合扭转弹簧14,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a和橡胶物14-b ;扭转弹簧14-a被橡胶物包裹14-b。现有技术使用单一的扭转弹簧,而本专利技术使用复合扭转弹簧14,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说明和解释3。阻尼是张紧轮设计中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皮带传动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皮带抖动、振动及噪音,张紧轮需要为皮带传动系统提供连续的、稳定的皮带张力及阻尼才能保证皮带传动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现有技术使用单一的扭转弹簧。扭转弹簧,以及压力轴瓦、轴瓦、摇臂导杆部分,它们之间由摩擦力而产生出单一的、摩擦型阻尼。对于该单一的、摩擦型阻尼我们暂且称之为第一阻尼。第一阻尼难以做得大,即便能做大,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因为磨损迅速,导致摩擦型阻尼大幅衰减,从而使整个皮带传动系统出现严重抖动及噪音。本专利技术皮带张紧轮,其产生的阻尼为复合阻尼;该复合阻尼可分为: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下面,对阻尼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a和橡胶14_b ;在不考虑橡胶14_b的假设条件下,扭转弹簧14-a在扭转动作时、其自身内径缩小,使得压力轴瓦3、轴瓦2、摇臂5导杆部分等因摩擦而产生第一阻尼。本专利技术技术中出现的第一阻尼,以上介绍过的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第一阻尼,该两者具有类似性、雷同性。但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扭转弹簧14-a在扭转动作时,包裹其上的橡胶14_b也会因反抗变形而体现出第二阻尼;还有,橡胶的变形可以恢复,因此橡胶阻尼可以长期保持稳定。橡胶本身具有减振性能,其减振性能优于摩擦阻尼。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的共同作用形成复合阻尼;复合阻尼有如下a、b、c的优越之处:a.复合阻尼的数值远远大于第一阻尼的数值,此优点在需要设计大阻尼比张紧轮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可贵;b.复合阻尼使摩擦力降低,变相、间接地提高了压力轴瓦3、轴瓦2等零件的耐磨性;c.复合阻尼和单纯的第一阻尼相比较,前者能够有效的扩大吸收振动的频率范围。通过前面的a、b、c介绍,可知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共同作用形成复合阻尼,其技术效果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复合技术效果。上述复合阻尼使摩擦力降低,其原因解释如下。现有技术的总阻尼仅有第一阻尼,即摩擦而产生的阻尼;专利技术的总阻尼为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的共同作用形成。在总阻尼相同的情况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阻尼必然小于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阻尼,如此,则专利技术中的摩擦力就小,压力轴瓦3、轴瓦2等零件的磨损也小。说明和解释4。实际检测的对比说明。将皮带张紧轮安装到图9所示的系统中,然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的阻尼比小,远低于阻尼为50%;专利技术技术皮带张紧轮阻尼比大,轻易实现了阻尼比> 60%的目标。说明和解释5。实际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说明。按图9所示的系统进行实物试验。图9中的标号说明:23是主动带轮;24是传动皮带;25是发电机被动皮带轮;26是被测皮带张紧轮。主动带轮23在发动机输出轴的带动进行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24使发电机被动皮带轮25转动,驱动发电机旋转发电,从而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输出电流,对蓄电瓶充电及供汽车照明等等;被测的皮带张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张紧轮,包括:皮带轮(8),摇臂(5),弹簧件,压力轴瓦(3),轴瓦(2),以及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件为复合扭转弹簧(14),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a)和橡胶(14?b);所述的扭转弹簧(14?a),其被橡胶包裹(14?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张紧轮,包括:皮带轮(8),摇臂(5),弹簧件,压力轴瓦(3),轴瓦(2),以及底座(I);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件为复合扭转弹簧(14),复合扭转弹簧(14)包括:扭转弹簧(14_a)和橡I父(14-b);所述的扭转弹簧(14_a),其被橡I父包裹(14_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张紧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扭转弹簧(14-a),其头尾端部裸露;所述的包裹,其情况为以下六者中的任意一者: a.扭转弹簧(14-a),其身部全部被橡胶(14-b)包裹; b.扭转弹簧(14-a),其下部被橡胶(14-b)包裹,其上部和中部裸露 c.扭转弹簧(14-a),其中部被橡胶(14-b)包裹,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香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