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裂叶蟛蜞菊中分离制备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6759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从三裂叶蟛蜞菊中分离制备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装入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夹带剂选用乙醇,萃取压力为20-25MPa,萃取温度为40-60℃,CO2流量为30-40L/h,萃取时间2-3h;然后减压浓缩得到总浸膏,总浸膏溶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浸膏,浸膏上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获得粗晶,粗晶用石油醚重结晶,即得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萃取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少,获得的产品收率高、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ent-KA)最早是从墨西哥传统的抗生育草药Montanoa tomentosa (Zoapatle)中分离得至丨J,参见文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1gy(1986),18(1),89-94。曾有文献报道,化合物ent_KA对人体鼻咽癌细胞(KB)和胃癌细胞(BGC-823)有很强的毒性,参见文献:(I)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02), 16,387 -388和(2)黑龙江医药(2006),19,26-27。该化合物和其衍生物有很大的抗肿瘤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现已经有文献披露从其它一些植物中也可分离得到这种物质,但含量都很少。所以从生长繁殖能力强的植物中以较高的提取率来提取该化合物成为研究的热点。三裂叶膨蜞菊即南美膨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Compositae)膨蜞菊属(Wedelia)植物,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群落中很少有其它杂草,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已经在许多热带、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性强健,绿化迅速,能抑制杂草生长,常长大片生长。繁殖容易,摘取茎叶扦插即可成活。国内外曾经对南美蟛蜞菊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常规的提取方法得到的产品纯度较低、收率较低、操作麻烦、生产工艺周期长、且重复性差,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流体作为溶剂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物质。超临界萃取被视为环境友好且高效节能的新的化工分离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和开发。在溶剂分离与回收方面超临界萃取优于一般液一液萃取和精馏,被认为是萃取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少的先进工艺。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草药及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面具有低温、快速、收率高、产品纯天然等特点。该技术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萃取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少的,获得的产品收率高、纯度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200-30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夹带剂选用60-95 wt%乙醇,控制萃取压力为20-25 MPa,萃取温度为40_60°C,CO2流量为30_40L/h,萃取时间2_3h ;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总浸膏(40-50g),总浸膏溶于100- 200ml水中,用100_200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浸膏(20-30g),浸膏上DlOl型大孔吸附树月旨,用50-60wt%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获得粗晶,粗晶用石油醚重结晶,即得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本专利技术针对三裂叶蟛蜞菊本身特性,开发适合的工艺,采用二氧化碳临界萃取技术来提取三裂叶蟛蜞菊的有效成分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所用溶剂二氧化碳具有无毒、无味、不燃、不腐蚀、价格便宜、易于精制等优点。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步骤相对少,流程短,操作参数也易于控制,是产品质量稳定且无有害溶剂的残留;不仅萃取效率高、能耗低,而且萃取物杂质减少、有效成分高度富集。提取过程中通过使用60-95 wt%乙醇作为夹带剂,增加了对目标化合物提取的选择性和效率。采用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脱色处理与已有硅胶柱层析提纯的技术相比,具有工艺步骤相对少,流程短,填料成本低,溶剂用量少等优点。控制洗脱时,乙醇水溶液浓度为50_60wt%,该浓度洗脱液下的目标产物(即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收率高,且受杂质成分干扰最少。作为优选,所述夹带剂的流速是10-12ml/min,夹带剂加入量是1000-1200ml。控制夹带剂的流量和加入量,提高了对目标化合物提取的选择性和效率。作为优选,浸膏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5-10。这样分离纯化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步骤相对少,流程短,操作参数也易于控制,是产品质量稳定且无有害溶剂的残留;不仅萃取效率高、能耗低,而且萃取物杂质减少、有效成分高度富集。2、提取过程中通过使用60-95 wt%乙醇作为夹带剂,增加了对目标化合物提取的选择性和效率。 3、采用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脱色处理与已有硅胶柱层析提纯的技术相比,具有工艺步骤相对少,流程短,填料成本低,溶剂用量少等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1: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30目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20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超临界萃取仪:美国ISCO公司,Model 260D, Syringe pump)的萃取爸中,夹带剂选用60wt%乙醇,夹带剂加入量是1200ml,夹带剂的流速是12ml/min ;控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60°C,CO2流量为40L/h,萃取时间3h ;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总浸膏约40g,总浸膏溶于IOOml水中,用IOO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浸膏约20g,浸膏上IOOg 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用IOL 60wt%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50ml,该浓缩液中有大量白色晶体(粗晶)析出,粗晶用石油醚20ml重结晶,即得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收率1.9%,纯度99.4%。实施例2: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30目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25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超临界萃取仪:美国ISCO公司,Model 260D, Syringe pump)的萃取爸中,夹带剂选用80 wt%乙醇,夹带剂加入量是1000ml,夹带剂的流速是10ml/min ;控制萃取压力为22MPa,萃取温度为50°C,CO2流量为35L/h,萃取时间2.5h ;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总浸膏约45g,总浸膏溶于150ml水中,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浸膏约25g,浸膏上200g 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用IOL 55wt%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50ml,该浓缩液中有大量白色晶体(粗晶)析出,粗晶用石油醚20ml重结晶,即得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收率1.8%,纯度99.2%。实施例3: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30目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30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超临界萃取仪:美国ISCO公司,Model 260D, Syringe pump)的萃取爸中,夹带剂选用95 wt%乙醇,夹带剂加入量是1200ml,夹带剂的流速是10ml/min ;控制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40°C,CO2流量为30L/h,萃取时间2h ;然后减压浓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三裂叶蟛蜞菊中分离制备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200?30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夹带剂选用60?95?wt%乙醇,控制萃取压力为20?25?MPa,萃取温度为40?60℃,CO2流量为30?40L/h,萃取时间2?3h;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总浸膏,总浸膏溶于100?200ml水中,用100?200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浸膏,浸膏上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用50?60wt%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获得粗晶,粗晶用石油醚重结晶,即得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三裂叶蟛蜞菊中分离制备对映贝壳杉烷-16-烯-19-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裂叶蟛蜞菊干燥,粉碎,过筛,称取三裂叶蟛蜞菊粉末200-300g装入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夹带剂选用60-95 wt%乙醇,控制萃取压力为20-25 MPa,萃取温度为40_60°C,CO2流量为30-40L/h,萃取时间2-3h ;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总浸膏,总浸膏溶于100-200ml水中,用100-200ml乙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坤陈佳陈艳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