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设备
,可模拟再现腕关节和前臂的实际康复运动,能够实现脑卒中及类似病症患者腕关节和前臂的康复训练功能。
技术介绍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疾病引发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丧失及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的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临床上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方法很大程 度依赖于治疗医师对患者一对一的物理治疗,这样的方法是一种劳力集中的过程,不仅费时费力,也缺乏量化且客观的评价。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临床康复医学的结合为康复机器人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对训练过程进行客观的监测与评价,提高偏瘫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及科学性,同时将治疗医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为患者制定更好的康复方案,进一步提高康复的效率。作为康复患者的一种治疗工具,康复机器人应该提供多样的、有效的运动模式。从临床康复医学的经验出发,机器人的运动模式应适用于不同病情和不同恢复期的患者,并有助于恢复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这对保持患者对正确运动的感觉及增强患者自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自由度混联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是:由一个并联机构和一个串联转动副叠加而成,所述并联机构是由动平台(7)通过支链AB(3)、支链CD(5)、支链EF(6)连接静平台(4)所组成,所述支链AB(3)为两根连杆通过???????????????????????????????????????????????副连接组成,支链AB(3)的底端通过副连接在静平台(4)上,支链AB(3)的顶端通过副连接在动平台(7)上;支链EF(6)?为两根连杆通过副连接组成,支链EF(6)的底端通过副连接在静平台(4)上,支链EF(6)的顶端通过副连接在动平台(7)上,支链CD(5)的底端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自由度混联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是:由一个并联机构和一个串联转动副叠加而成,所述并联机构是由动平台⑵通过支链AB(3)、支链CD(5)、支链EF(6)连接静平台(4)所组成,所述支链AB(3)为两根连杆通过召副连接组成,支链AB(3)的底端通过巧副连接在静平台(4)上,支链AB(3)的顶端通过^副连接在动平台(7)上;支链EF ¢)为两根连杆通过与副连接组成,支链EF ¢)的底端通过為副连接在静平台⑷上,支链EF(6)的顶端通过^副连接在动平台(7)上,支链CD(5)的底端通过副联接在静平台(4)上,支链CD(5)的顶端通过^副联接在动平台(7)上;所述串联转动副为动平台(7)上通过R副串联转动平台(2);所述静平台(4)、动平台(7)和转动平台(2)为圆环状,动平台(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志,曹电锋,庄佳奇,訾鹏飞,吴伟光,尹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