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装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10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06
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抑制两个壳体各面的不齐。该壳体组装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30),具有第一壁(31)、第二壁(32)和第三壁(33),第一壁具有第一面(31A);第二壳体(40),组装到第二壁,具有第二面(42)。在第二壁形成有:被配合部(32B),与形成在第二壳体的配合部(41)配合;开口部(60),设在沿与第一面垂直的垂直方向被配合部的第三壁侧,将第二壁形成被配合部的部分(32A)与第三壁侧划分开。当将第二壳体组装到第二壁时,通过配合部与被配合部配合,第一壁与第二壁的部分(32A)邻接的部分(31B)沿垂直方向变形,与第一壁的部分(31B)对应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以及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第一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面在表面方向上相邻。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装置外观(装置的外表面)是通过组装多个壳体而形成的(例如,参见专利文件I)。具体来说,在该技术中,通过分别组装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壳体、用于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的壳体、用于连接主体壳体和读取装置壳体的壳体,来形成装置外观。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9-244673号公报然而,在通过组装多个壳体而形成装置外观的设备中,当组装两个壳体使它们的侧表面对齐时,由于尺寸上的误差,两个壳体的各面在与这些面相垂直的方向上不齐,导致外观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能够抑制两个壳体的各面的不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的端部向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弯曲,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的端部弯曲;以及第二壳体,其组装到所述第二壁,具有第四壁,所述第四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面沿表面方向相邻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二壁形成有被配合部,其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部相配合;以及开口部,其设在沿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垂直方向所述被配合部的所述第三壁侧,用于将所述第二壁的形成所述被配合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壁侧划分开。当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二壁时,通过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壁的与所述第二壁的所述部分相邻接的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变形,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对齐。根据该结构,当将第二壳体组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二壁时,通过第二壳体的配合部与形成在第一壳体的第二壁的一部分的被配合部相配合,第一壁中与第二壁的一部分相邻接的部分沿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变形,与该部分相对应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齐,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不齐。较佳地,在前述结构中,所述第二壳体被形成为长条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部,所述配合部设在各所述定位部之间。根据该结构,与在长条状构件的一端设置配合部的情形相比,能够抑制第一壁的变形量。较佳地,在前述结构中,还包括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壳体,在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侧的两个所述定位部中,一个所述定位部配合到所述第三壳体,另一个所述定位部配合到所述第一壳体。即,当横跨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组装第二壳体时,尽管第二壳体的第二面与第一壳体的第一面容易产生不齐,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通过配合部与被配合部的配合来抑制面的不齐。较佳地,在前述结构中,所述开口部沿所述第二壁的所述第一壁侧的边缘来形成,具有在沿所述边缘的方向所述被配合部的两侧相互隔开的缝状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以及通过所述被配合部的所述第三壁侧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相连接的缝状的第三开口部。根据该结构,通过避开被配合部来形成缝状的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和第三开口部,在确实地确保在第二壁中形成被配合部的空间的同时,使第一壁能够变形。较佳地,在前述结构中,例如,所述配合部是向所述第二壁突出的突起,所述被配合部是与所述突起相配合的孔。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上述壳体组装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形成排纸盘的装载面的第五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第五壁的左右两侧向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的上端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二壁上,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排纸盘的左右侧壁,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构成所述左右侧壁的内表面。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上述具有第三壳体的壳体组装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形成排纸盘的装载面的第五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第五壁的左右两侧向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的上端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三壳体是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上部的读取部的壳体,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壁上,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排纸盘的左右侧壁,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构成所述左右侧壁的内表面。通过本技术,能够抑制两个壳体的各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不齐。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上框体、盖构件和读取装置用壳体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看上框体、盖构件和读取装置用壳体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放大示出上框体的左侧和左侧的盖构件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1-1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上框体的右侧和右侧的盖构件的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I1-1I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I具有主体壳体10、原稿读取装置20和未图示的图像形成部。这里,图像形成部被构成为具有已知的感光体和定影装置等。多功能机I是图像形成设备(壳体组装结构件)的一个例子,原稿读取装置20是读取部的一个例子。在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通过排出口 11排出到排纸盘12上。排出口 11形成在主体壳体10的上部。此外,排纸盘12也配置在主体壳体10的上部。此外,由原稿读取装置20读取了图像的原稿也通过排出口 11排出到排纸盘12上。这里,排纸盘12被构成为具有装载12A和一对侧壁12B。装载面12A是用来装载纸张的面。一对侧壁12B在装载12A的左右两侧向上方突出。如图2和3所示,主体壳体10主要具有上框体30、盖构件40和读取装置用壳体50。上框体30是第一壳体的一个例子。盖构件40是第二壳体的一个例子。读取装置用壳体50是第三壳体的一个例子。这里,方便起见,图3与图2前后方向颠倒。上框体30主要具有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三壁33和第五壁34。第一壁31、第二壁32和第三壁33分别设在上框体30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第五壁34形成排纸盘12的装载面12A。第一壁31从第五壁34的左右两侧向上方延伸而成,在其左右方向的内侧,面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形成第一面31A。第二壁32从第一壁31的上端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而成。换句话说,第二壁32从第一壁31的端部向第一面31A的相反侧弯曲。第三壁33从第二壁3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弯曲,更具体地,是向下方延伸。通过这样形成第一壁31、第二壁32和第三壁33,排纸盘12的侧壁12B的下部被形成为剖面呈开口向下的U形。而且,在第一壁31、第二壁32和第三壁33的后端,形成连接这些壁31 33的第六壁35。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该第六壁35被形成为跟随第二壁32的后部的形状(右侧部分向后方略微突出的形状)地弯曲。在第二壁32和第六壁35,形成用来从第三壁33侧划分开该第二壁32的一部分32A和第六壁35的一部分35A (由点示出的部分)的开口部60。因此,被开口部60划分开的第二壁32的一部分32A、以及第一壁31中与第六壁35的一部分35A相邻接的部分31B (由点示出的部分)能够沿左右方向(与第一面3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的端部向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弯曲,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的端部弯曲;以及第二壳体,其组装到所述第二壁,具有第四壁,所述第四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面沿表面方向相邻的第二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壁形成有:被配合部,其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部相配合;以及开口部,其设在沿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垂直方向所述被配合部的所述第三壁侧,用于将所述第二壁的形成所述被配合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壁侧划分开,当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二壁时,通过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壁的与所述第二壁的所述部分相邻接的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变形,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88241.一种壳体组装结构件,包括: 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的端部向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弯曲,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的端部弯曲;以及 第二壳体,其组装到所述第二壁,具有第四壁,所述第四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面沿表面方向相邻的第二面,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壁形成有: 被配合部,其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部相配合;以及 开口部,其设在沿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垂直方向所述被配合部的所述第三壁侧,用于将所述第二壁的形成所述被配合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壁侧划分开, 当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二壁时,通过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壁的与所述第二壁的所述部分相邻接的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变形,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装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被形成为长条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部,所述配合部设在各所述定位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装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壳体, 在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侧的两个所述定位部中,一个所述定位部配合到所述第三壳体,另一个所述定位部配合到所述第一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装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沿所述第二壁的所述第一壁侧的边缘来形成,具有:在沿所述边缘的方向所述被配合部的两侧相互隔开的缝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保则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