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10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06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容易地进行在手提部设置防滑物的操作。该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一对侧面盖(40),其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左右外侧的侧表面;手提部(30),其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地形成在所述侧面盖;连接构件(50),其连接一对所述侧面盖;以及组装构件(60),其与所述连接构件分体设置,相对于所述手提部从内侧组装。在所述手提部的上壁(31)形成上下贯通的插入孔(31A),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向下方突出的突起(61)。当将所述组装构件组装到所述手提部时,所述突起通过所述插入孔从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向下方突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主体框体的左右侧表面具有手提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在主体框体的左右侧表面形成凹形的手提部,在该手提部内用粘着剂固定防滑构件(参照专利文件I)。在该技术中,当用户将手放在手提部来抬起图像形成设备时,由于防滑构件对手的阻力,抑制手从手提部打滑。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5-189752号公报但是,在前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将防滑构件安装到手提部时,需要边调整粘着剂的量边在防滑构件上涂抹粘着剂,并且还需要仰视手提部的上表面来从下方调整防滑构件的位置以粘贴在该上表面的适当位置,因而需要时间和劳力,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在手提部设置防滑物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一对侧面盖,其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左右外侧的侧表面;手提部,其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地形成在所述侧面盖;连接构件,其连接一对所述侧面盖;以及组装构件,其与所述连接构件分体设置,相对于所述手提部从内侧组装。在所述手提部的上壁形成上下贯通的插入孔,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关起。当将所述组装构件组装到所述手提部时,所述突起通过所述插入孔从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向下方突出。根据该结构,仅通过将组装构件组装到手提部,即能以从插入孔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的方式构成防滑物,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手提部设置防滑物的操作。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组装构件被保持为夹在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与所述连接构件之间。由此,因为无需设置用于将组装构件固定在手提部的螺钉等,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多个所述突起。由此,因为当手放在手提部时手容易固定在突起,因此能够更加发挥防滑效果。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在所述手提部与所述多个所述突起相对应地形成多个所述插入孔。由此,与多个突起穿过一个插入孔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手提部的刚性,因而当手放在手提部抬起图像形成设备时,能够抑制手提部的变形。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所述突起沿着所述手提部的开口缘有间隔地排列,所述间隔比用户的手指宽度小。由此,当用户将手放在手提部时,能够抑制手指从多个突起之间穿过,因此,能够确保固定手指,从而确实发挥防滑效果。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突起与所述手提部的底壁之间的间隔比用户的手指大。由此,因为能够确保手指放入突起与手提部的底壁之间,因此能够确保从突起的内侧使手指固定住。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向着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或所述连接构件对所述组装构件施力。由此,因为由弹性构件向着手提部或连接构件对组装构件施力,因此,能够抑制组装构件沿上下方向的松动。在前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组装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的前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壁部和后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后壁部的配合部,在所述手提部的前壁和后壁,设置有与所述配合部相配合的被配合部。由此,因为能够在将组装构件夹在手提部的上壁与连接构件之间之前,通过配合部与被配合部的配合来将组装构件组装到手提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操作。根据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进行在手提部设置防滑物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多功能机放到架子上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从下方仰视手提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连接构件等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从左右方向的外侧仰视组装构件和手提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俯视组装构件和手提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仰视组装构件和手提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从左右方向的外侧看连接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手提部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I包括主体框体10、原稿读取装置20、以及图像形成部PF(参照图2)。多功能机I是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PF是由包括已知的感光体、曝光装置而构成的部分。在该图像形成部PF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对纸张上的图像进行热定影的未图示的定影装置。在图像形成部PF及定影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通过形成于主体框体10的上部的排出口 11排出至配置于主体框体10的上部的排纸盘12上。排出口 11和排纸盘12形成于设置在图像形成部PF之上的连接构件50。在连接构件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如图4所示,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侧壁部52。而且,在各侧壁部52的上部,分别安装有构成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IOB的盖构件71。在连接构件50的后侧上部,安装有作为原稿读取装置20的框体的读取装置用框体72。原稿读取装置20是一边向前方输送原稿,一边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装置。原稿读取装置20设置在构成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IOB的上壁14的下侧。上壁14和盖构件71形成为越靠近前方越向下方倾斜。上表面IOB的后端形成为比主体框体10的前后方向中央更靠后侧。从上表面IOB的后端形成有越靠近后方越向下方倾斜的后表面10E。通过上表面IOB和后表面10E,主体框体10的上部从侧面看时呈顶点位于上方、向后方倾斜的三角形。在原稿读取装置20的后方,具有读取用供纸盘16。该读取用供纸盘16可以通过折叠来收起来。从读取用供纸盘16供给的原稿由原稿读取装置20来读取图像。读取了图像的原稿被排出至设置在排纸盘12上方的读取用排纸盘17上。主体框体10具有形成为在左右侧表面IOA的上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的手提部30。而且,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IOB形成为越靠近前方越向下方倾斜。手提部30位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并且配置在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IOB的附近。更具体地,手提部30配置在用户可以与上表面IOB同时握持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提部30设置为比原稿读取装置20更靠下方,并且比排纸盘12更靠上方的位置。连接构件50配置在比图像形成部PF更靠上方的位置。连接构件50不保持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未图示的高压基板或齿轮系等。这样,由于连接构件50无需保持高压基板或齿轮系,因而在形成手提部30时,对连接构件50的空间上的限制小。其结果是,通过在主体框体10的侧表面自由设置手提部30,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手提部30的位置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与假想使用多功能机I的用户中手最小的用户的手相适应的位置,也可以是与标准大小的手相适应的位置。具体来说,例如,手提部30的位置可配置在距上表面IOB的最短距离为15mm 60mm的位置。如图2所示,假设多功能机I被放在收纳空间小的架子R内。更具体地,假设主体框体10与架子R的上壁Rl及左右壁R2(图中仅示出一个)之间的间隔小的情形。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如前所述,由于主体框体10的上表面IOB形成为向斜前下方倾斜,因而主体框体10的上方仍具有空间S。利用该空间S,用户的整个手H可容易地伸到手提部30的附近。此外,由于手提部30配置在上表面IOB的附近,因而仅将手的前端伸进主体框体10与架子R的左右壁R2之间,即可容易地将手放到手提部30。其结果是,即使是将多功能机I放在像架子R那样狭窄的收纳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一对侧面盖,其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左右外侧的侧表面;手提部,其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地形成在所述侧面盖;连接构件,其连接一对所述侧面盖;以及组装构件,其与所述连接构件分体设置,相对于所述手提部从内侧组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提部的上壁形成上下贯通的插入孔,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向下方突出的突起,当将所述组装构件组装到所述手提部时,所述突起通过所述插入孔从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向下方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883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一对侧面盖,其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左右外侧的侧表面; 手提部,其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地形成在所述侧面盖; 连接构件,其连接一对所述侧面盖;以及 组装构件,其与所述连接构件分体设置,相对于所述手提部从内侧组装,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提部的上壁形成上下贯通的插入孔, 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向下方突出的突起, 当将所述组装构件组装到所述手提部时,所述突起通过所述插入孔从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向下方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构件被保持为夹在所述手提部的所述上壁与所述连接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装构件设置多个所述关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提部与所述多个所述突起相对应地形成多个所述插入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保则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