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393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6:37
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其中,能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在长期储存时由于充电部件变形导致的图像缺陷;并且,在用户开始使用处理盒时省时省力的结构中,能防止在运输或展示时受到振动而导致间隔部件脱离。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并具有感光部件和充电辊的处理盒,其中,用于在运输和展示时把充电辊和感光部件隔开的间隔部件相对于感光部件成凹进状,间隔部件从设备主组件接受驱动力而分离,从而使充电辊接触感光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像单元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安装在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上的成像单元。为了便于维护操作,把成像相关部件一体化的单元更换型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越来越多。大部分这类成像单元(处理盒)采用接触充电方式,其中,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与感光部件接触以使感光部件充电。在采用接触充电方式的处理盒中,如果在充电辊和感光部件彼此接触的状态下设备长期不操作,则由于充电辊变形等等会出现图像缺陷。为了抑制这种图像缺陷,在通过间隔部件使感光部件和充电辊彼此隔开的同时将处理盒装运。间隔部件由把处理盒安装在设备上的用户拆下。这种结构较为麻烦,因为用户必须拆下间隔部件。如果用户在没有拆下间隔部件的情况下操作成像设备,会出现卡纸和/或转印缺陷等等。日本特开专利申请平11-95532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与感光部件隔开的充电辊通过感光部件的旋转而与感光部件接触。更加具体地,感光部件和充电辊通过装配在充电辊旋转轴上的扇形齿轮(间隔部件)而彼此隔开。利用这种结构,当感光部件旋转时,扇形齿轮旋转以使充电辊接触感光部件。在从工厂装运到安装于设备上的运输等过程中,处理盒会受到振动。上述专利申请使用了与感光部件点接触的扇形间隔部件。因此,振动会使间隔部件分离,导致感光部件和充电辊之间意外接触。为了避免这种意外情况,考虑在运输过程中用缓冲材料包装处理盒。然而,缓冲材料在从处理盒取出后将被丢掉,因此使用缓冲材料应该极其谨慎地考虑。当使用缓冲材料时,处理盒的包装尺寸大,导致对环境的负荷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抑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在极端情况下掉落)而使间隔部件意外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上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可旋转的感光部件、接触感光部件而执行至少一部分成像处理的成像部件、和支撑成像部件的支撑轴,所述成像单元还包括间隔部件,其松配合在所述支撑轴上,以使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彼此隔开;以及缩回装置,其用于把从成像设备接受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间隔部件,以缩回所述间隔部件,使得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彼此接触;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包括用于从所述缩回装置接受驱动力的被驱动部和用于在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之间保持间隔的间隔保持部;其中,所述间隔保持部具有在从所述支撑轴朝所述感光部件的方向凹进的结构。参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自动接触机构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间隔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间隔部的结构的视图。图5是示出了成像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是示出了成像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使用专用工具的再隔开步骤的视图。图8是根据一变例的间隔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一变例的间隔结构的示意图。(实施例1)首先参考图1,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之后,将详细地描述充电辊和感光部件之间的间隔机构以及通过驱动输入而操作的接触机构(自动接触结构)。1.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成像设备包括作为感光部件(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和在感光鼓I周围的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和清洁装置8,它们按此顺序沿感光鼓I的转动方向(用箭头指示的方向)布置。相对于记录材料P的给送方向,定影装置6设置在转印装置5的下游。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并便于维护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1、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和清洁装置8,它们作为一个单元。接着,顺序地描述与成像(成像处理)相关的各个成像部(成像部件)。(感光部件)作为可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I是圆筒形(鼓式)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其具有感光层,该感光层是具有带负电特性的有机光半导体。感光鼓I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360mm,并沿箭头指示的方向(在成像过程中正向)以150毫米/秒的处理速度(周速度)由马达驱动旋转。(充电装置)本实例的充电装置采用的结构是将充电偏压施加给与感光鼓接触的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更加具体地,它的直径为14mm、长度为322mm,并且在成像操作过程中由感光鼓带动旋转。通过弹簧101把充电辊朝感光鼓推压。作为施加装置的高压电压源S向充电辊施加充电偏压(直流电压-900V,交流峰间电压1500V),以使感光鼓均匀充电。这里,把充电辊2朝感光鼓I推压,因此,如果充电辊长时间保持不工作,则充电辊的一部分容易变形。为了改进感光部件的均匀充电,充电辊是多层结构橡胶辊,包括低分子量成分的橡胶材料、硫化材料、增塑剂等。如果充电辊2长期保持与感光鼓I压接触,渗出到感光鼓I的表面的物质是图像缺陷的原因。因此,设置了用于把充电辊2和感光鼓I隔开的间隔部件。下文将详细地描述间隔部件。(其他成像部)本实例的曝光装置3是激光扫描仪,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用于把激光束L投射到被充电装置2充电的感光鼓I上。更加具体地,根据输入给成像设备的图像信号,在通过充电装置充电的感光部件上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装置4用显影剂(调色剂)把通过曝光装置3在感光鼓I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4具有显影套筒,通过向显影套筒施加偏压,显影套筒上承载的显影剂通过电场而跃到感光部件上。在该实例中,调色剂沉积在感光鼓I的曝光部(激光束照射部)上(反转显影方式)。如图1所示,转印装置6包括转印辊。转印辊5以预定的推压力压接触感光鼓的表面,压接触夹持部是转印部。用对齐辊9把从片材给送盒8给送的记录材料P(例如纸或透明薄膜)给送到转印部。向转印辊提供转印偏压,以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 印到记录材料P上。定影装置10把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经过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设备外。作为清洁装置8的清洁刮刀去除残留在感光鼓I的表面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在通过上述成像部件完成一系列成像操作后,设备准备进行下一成像操作。2.自动接触结构将描述自动接触机构。本实施例的自动间隔机构包括把充电棍2朝感光鼓I推压的弹簧101和使充电辊与感光部件隔开的间隔部件。将详细描述用于隔开感光部件的间隔部件100的结构(Pl)及其用于接受驱动的结构(P2)。(驱动力传递机构)处理盒5能够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可装卸)。安装在主组件上的处理盒5从马达M接受驱动力。图2 (a)是示出了用于安装在主组件上的处理盒的自动接触机构的视图。通过使用于感光鼓I旋转的齿轮31与作为设置在主组件侧的驱动装置的马达M的齿轮啮合,来自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盒(DI)。为了使感光鼓I旋转,所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缩回装置与齿轮31接触的齿轮30 (D2)。传递给齿轮30的驱动力还传递给设置在感光鼓的纵向两端部的间隔部件100的被驱动部P2 (D3)。这样,设置在充电辊2的轴上的间隔部件100旋转,以使通过间隔部件100保持隔开的充电辊2接触感光鼓I。这里,齿轮30是双齿轮,能够提供足以隔开间隔部件100的扭矩。作为缩回装置的齿轮30可以不设置在盒中。更加具体地,驱动力可以从设备主组件的马达M直接输入到间隔部件100的被驱动部P2。作为缩回装置的齿轮30可以设置在盒上,以简化输入给盒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间隔部件)图2 (b)是间隔部件100的透视图。间隔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7 JP 2010-1549611.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上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可旋转的感光部件、接触感光部件而执行至少一部分成像处理的成像部件、和支撑成像部件的支撑轴,所述成像单元还包括 间隔部件,其松配合在所述支撑轴上,以使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彼此隔开;以及 缩回装置,其用于把从成像设备接受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间隔部件,以缩回所述间隔部件,使得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彼此接触, 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包括用于从所述缩回装置接受所述驱动力的被驱动部和用于在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成像部件之间保持间隔的间隔保持部,其中,所述间隔保持部具有在从所述支撑轴朝所述感光部件的方向凹进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中,间隔保持部的曲率基本上与感光部件的曲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单元,其中,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柳纯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