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26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能够进行可靠的锁止,并且不对扭矩增幅功能产生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矩器在由轭部(30)将传动板(12)和泵叶轮(20)连接的变矩器壳体(10)内配置有与涡轮(5)连结的离合器用部件(45),使轭部(30)的内周圆筒面及与其相连的第一离合器板部(41)、和形成于离合器用部件的外周部的第二、第三离合器板部(47、49)以规定间隙交替地相对配置而形成多板构成的离合器机构(CL)。离合器机构位于在泵叶轮与涡轮之间形成的循环路的外部,通过对卷绕于轭部的线圈(38)通电,磁通使各离合器板部间的磁性粘性流体的屈服应力变化而可进行锁止,另一方面,不对循环路内的磁性粘性流体产生影响,故而不损害扭矩增幅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用变速器等的变矩器,尤其是涉及作为动作流体代替油而使用了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动作流体使用油的变矩器在用于扭矩传递的多个领域中被利用,但是,为了小型化和传递效率的提高,也对使用比重比油大的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进行探讨。而且,尤其是在用于车辆用变速器等的情况下,也必须有锁止功能,因此,也期待通过使用磁性粘性流体能够进行基于磁力控制的高精度的锁止控制。作为使用这样的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例如具有在日本实开平7 - 2663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在使用了该现有的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中,在叶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相对的外周缘附近配置励磁线圈,在其外方依次设有感应线圈及起电线圈,从起电线圈侧经由感应线圈向励磁线圈供电。而且,若由于励磁线圈的磁力而使磁性粘性流体磁化,则其屈服应力(表观上的粘度)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控制磁力,使泵叶轮与涡轮间的滑动阻力发生变化,例如,在负荷侧的旋转未充分提高的情况下,不对磁性粘性流体施加磁力控制,通过磁性粘性流体的惯性力在涡轮上产生扭矩,在负荷侧的旋转加快后对磁性粘性流体施加磁力并减小泵叶轮和涡轮的滑动,以达到能够锁止进行精细控制的目的。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2663号公报但是,在叶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的相对部位附近配置有励磁线圈的构造中,不能形成效率良好的磁路,因此,认为即使在励磁线圈产生大的磁力也不能完全地锁止。相反,磁性粘性流体的磁通具有发散特性,故而若在叶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的外周缘相对部位将来自励磁线圈的磁力对磁性粘性流体施加时,磁通密度的大范围分散化而向变矩器的流体回路内泄漏,粘度对循环流产生影响,可能使变矩器本来的扭矩增幅功能降低。因此,上述现有的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尽管理论上达到了其目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仍然难以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能够进行可靠的锁止,而且不会对循环流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变矩器,使动作流体在泵叶轮与涡轮之间循环而进行扭矩传递,其中,作为所述动作流体采用磁性粘性流体,在变矩器壳体内,在动作流体的循环路的外部,使在泵叶轮侧连结且具备线圈的轭部件和在涡轮侧连结的磁性部件以规定的间隙相对并交替配置,在轭部件与磁性部件之间形成通过对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路。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向线圈的通电的控制,将在轭部件与磁性部件的间隙中存在的磁性粘性流体磁化而使其屈服应力(表观上的粘度)有效地变化,通过根据需要消除泵叶轮和涡轮的滑动,能够实现锁止。而且,在使轭部件和磁性部件的间隙中的磁性粘性流体的表观上的粘度变化的期间,磁路的磁通不对分离的循环路的磁性粘性流体产生影响,因此,也不会使基于循环流的扭矩增幅功能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模拟模型的图。标记说明1:变矩器2 :主轴3:叶轮叶片4:定子5 :润轮6 :涡轮叶片7 :输出轮毂8:单向超越离合器9 :定子基体10 :变矩器壳体12 :传动板13:圆盘部14 :鼓部16 :周壁部20 :泵叶轮21 :叶轮保持部23a、23b、23c :密封件25 :套筒部件26:圆盘部27 :套筒部28 :集电环30 :轭部31 :第一面32 :第二面34 :小径部35:圆筒面36 :线圈收纳槽38 :线圈38a:引线39 :触点刷40 :第一连接壁41 :第一离合器板部41a:区域45:离合器用部件46:圆盘部47 :第二离合器板部48 :第二连接壁49 :第三离合器板部49a:区域60:磁轭(3— 夕)61 :相对面62、62A :侧壁63 :第一离合器板相当部65 :底面68、78:中间区域70、70A:磁性体块71 :±夹主体72、72A:侧壁73 :第三离合器板相当部B :循环流CL :离合器机构G、G1、G2、G3 :间隙J :磁通K: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变矩器I以主轴2为旋转中心,在变矩器壳体10内收纳配置有叶轮叶片3、涡轮5、定子4,同样地,在变矩器壳体10内配置5有离合器用部件。变矩器壳体10由与发动机等未图示的动力源连结的传动板12、泵叶轮20、套筒部件25以及将传动板12和泵叶轮20连接的轭部30构成变矩器壳体10,在变矩器壳体10内形成有由泵叶轮20、涡轮5、定子4生成动作流体的循环流B的循环路。在变矩器壳体10内还配置有离合器用部件45。传动板12在圆盘部13的外周具有鼓部14,轭部30与鼓部14结合并向轴向延伸,在内周具有平滑的圆筒面35。泵叶轮20的外周缘通过焊接与轭部30的鼓部14的相反侧的端缘连接,并且,在径向中间具有保持叶轮叶片3的截面弯曲形状的叶轮保持部21,内周缘通过焊接与套筒部件25连接。套筒部件25由将外周缘与泵叶轮20的上述内周缘连接的圆盘部26、从圆盘部26的中央向传动板12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套筒部27构成,在套筒部27上,可在与主轴2同心的例如固定轴上旋转。涡轮5具备与叶轮叶片3相对的涡轮叶片6,与内周部同主轴2花键结合的输出轮毂7连结。另外,离合器用部件45也将其内周部与输出轮毂7连结,在涡轮5与传动板12的圆盘部13之间延伸。对于离合器用部件45进行后述。夹持配置在叶轮叶片3与涡轮叶片6之间的定子4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8被支承于可向一方向旋转的定子基体9。变矩器壳体10内作为动作流体被磁性粘性流体充满,在输出轮毂7与传动板12的圆盘部13之间、涡轮5与定子基体9之间以及定子基体9与套筒部件25的圆盘部26之间设有密封件23a、23b、23c,阻止磁性粘性流体泄漏。在变矩器壳体10外周部的轭部30周围,与离合器用部件45协同动作而形成离合器机构CL。以下,对该离合器机构CL进行说明。轭部30为铁等透磁率高的磁性体,如前所述,构成为内周平滑的圆筒面。轭部30的外周成为具有形成有线圈收纳槽36并且被传动板12的鼓部14覆盖的第一面31和与鼓部14的外周面连续并延伸的第二面32的台阶形状,使其台阶部与鼓部14的开口端面抵接。由此,轭部30成为插入传动板12的鼓部14的形态。另外,在插入到鼓部14的轭部30的里端形成从第一面31削入的小径部34,在传动板12上设有具有与该小径部34匹配的内径的周壁部16,形成有锁扣(4 > 口々)。另外,轭部30为了便于后述的线圈的维修、更换等,虽未特别图示,但只要例如通过在轴向贯通轭部30的螺栓将第一面31与第二面32之间的台阶部与鼓部14的开口端面连结且与传动板12结合即可。轭部30的线圈收纳槽36朝向内径侧具有两级变尖的截面,在此卷绕线圈38。向线圈38的通电如下进行,即,将在轴向贯通轭部30并从线圈38引出的引线38a与在套筒部27的外周以绝缘状态设置的集电环28连接,使来自固定侧的触点刷39与集电环28滑动接触。在线圈收纳槽36与内周的圆筒面35之间残留有薄的壁部,以不使磁性粘性流体泄漏。在变矩器壳体10内,从涡轮5到传动板12侧且径向外方部分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第一连接壁40从轭部30的位于鼓部14里端的部位沿传动板12的圆盘部13向内径方向延伸,第一离合器板部41在与圆筒面35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并从第一连接壁40的内径端与该圆筒面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使动作流体在泵叶轮与涡轮之间循环而进行扭矩传递,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动作流体采用磁性粘性流体,在变矩器壳体内,在所述动作流体的循环路的外部,使在所述泵叶轮侧连结且具备线圈的轭部件和在所述涡轮侧连结的磁性部件以规定的间隙相对并交替配置,在所述轭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形成通过对所述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6 JP 2011-2347751.一种使用磁性粘性流体的变矩器,使动作流体在泵叶轮与涡轮之间循环而进行扭矩传递,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动作流体采用磁性粘性流体, 在变矩器壳体内,在所述动作流体的循环路的外部,使在所述泵叶轮侧连结且具备线圈的轭部件和在所述涡轮侧连结的磁性部件以规定的间隙相对并交替配置, 在所述轭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形成通过对所述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磁性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一训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