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239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高速或额定工况下消除滑差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它包括壳体(3),安装在主轴(7)上的涡轮(2),其特征是所述的涡轮(2)由至少3个等分的扇形构件组成,所述的扇形构件上设有腰形孔,并通过支撑套(6)、压板(1)安装在主轴(7)上,扇形构件的外缘弧面设有摩擦衬套(4),壳体(3)与摩擦衬套(4)对应的内侧设有摩擦衬垫(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巧妙,将涡轮与离心式摩擦滑块合二为一,当工作机达到额定转速后,涡轮的外缘与液力偶合器的外壳形成摩擦连接,使泵轮与涡轮同步运转,在额定工况下消除滑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力偶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
技术介绍
液力偶合器是一种利用液体为工作介质传递转速的机械设备,其主动输入轴端与原传动机相联结,从动输出轴端与负载轴端联结,通过调节液体工作介质的压力,使输出轴的转速得以改变。理想状态下,当压力趋于无穷大时,输出转速与输入转速相等,相当于钢性联轴器。当压力减小时,输出转速相应降低,连续改变介质压力,输出转速可以得到低于输入转速的无级调节。但实际情况是液力偶合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额定工况下,其动力传输也存在滑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速或额定工况下消除滑差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它包括壳体,安装在主轴上的涡轮,所述的涡轮由至少3个等分的扇形构件组成,所述的扇形构件上设有腰形孔,并通过支撑套、压板安装在主轴上,扇形构件的外缘弧面设有摩擦衬套,壳体与摩擦衬套对应的内侧设有摩擦衬垫。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较好的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巧妙,将涡轮与离心式摩擦滑块合二为一,当工作机达到额定转速后,涡轮的外缘与液力偶合器的外壳形成摩擦连接,使泵轮与涡轮同步运转,在额定工况下消除滑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涡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图3、图4可知,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它包括壳体3,安装在主轴7上的涡轮2,所述的涡轮2由至少3个等分的扇形构件组成(本实施例为4个),所述的扇形构件上设有腰形孔,并通过支撑套6、压板I安装在主轴7上,扇形构件的腰形孔起导向作用,套在支撑套6上,支撑套6通过压板I固定在主轴7上,扇形构件的外缘弧面设有摩擦衬套4,壳体3与摩擦衬套4对应的内侧设有摩擦衬垫5。在启动工况时,本技术与传统的液力偶合器特性相似。在理想(高速或额定工作)状态下,套在支撑套6上的扇形构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腰形孔的导向和支撑套6的定位沿径向向外移动,在工作机被加速到额定转速后,由扇形构件组成的涡轮2的外缘上的摩擦衬套4与液力偶合器壳体3的摩擦衬垫5形成摩擦连接,使泵轮与涡轮2同步运转,额定工况下消除滑差,转矩与负载转矩平衡,转速比iTB=l。当工作机械发生过载或堵转工况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涡轮2转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则摩擦副脱离接触,其又处在传统液力偶合器的工作状态。本技术是液力偶合器与机械摩擦离合器的完美结合,当涡轮2处于低速或制动工况时,该液力偶合器处于正常的液力偶合器工作特性状态下。当涡轮2转速处于高速或额定工况时,该液力偶合器处于摩擦副接合工作状态下。与闭锁式液力偶合器相比,本技术设计独特,构思巧妙,将涡轮2与离心式摩擦滑块合二为一,从而使其结构十分紧凑,减少了转差功率损失,提高了传递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它包括壳体(3),安装在主轴(7)上的涡轮(2),其特征是所述的涡轮(2)由至少3个等分的扇形构件组成,所述的扇形构件上设有腰形孔,并通过支撑套(6)、压板(1)安装在主轴(7)上,扇形构件的外缘弧面设有摩擦衬套(4),壳体(3)与摩擦衬套(4)对应的内侧设有摩擦衬垫(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它包括壳体(3),安装在主轴(7)上的涡轮(2),其特征是所述的涡轮(2)由至少3个等分的扇形构件组成,所述的扇形构件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特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