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884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弹性衬垫、特别是鞋垫并且特别是跟垫,其具有不同硬度区域的基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Viscoelastic l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iscoelastic pad, in particular to a shoe pad, particularly a heel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粘弹性衬垫、特别是鞋垫并且特别是跟垫,其具有不同硬度区域的基体。
技术介绍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公知衬垫、特别是足垫并且特别是跟垫。利用衬垫照料足部、例如利用跟垫照料后足部,是用于平衡腿部长度差、用于在行走中减震、用于拦截最大的冲击负载、用于积极影响立态和行态(Stand-und Gangbildes)等。特别证实了由硅橡胶制成的跟垫是可行的,因为这种材料能不可压缩地、然而却柔性/弹性地被构造。硅橡胶关于其柔性可以在各个被提出的要求中被良好地调整,并且硅橡胶也可以轻易地变形。传统的粘弹性衬垫(特别是跟垫)连续地由相同的材料规格(Materialeinstellung)的硅橡胶组成。由此,可以使在足部并且特别是在后足部上的压力分布尽可能地均匀。然而,在脚掌筋膜(Plantarfaszie)上的跟部骨刺(Fersensporns)的区域中,压力在多数情况下会较高。这会产生负面效果,特别是在跟部或跟部骨刺错位的情况下。相应地,专利文献EP0323611A2提出一种由硅橡胶构成的跟垫,其中跟床具有点状的区域,该点状的区域由被调整为较柔软的硅橡胶组成。该柔软区域被设置为,位于跟部骨刺的下方,使得在跟部骨刺下面的后足部的压力负载较小。然而,这种点状区域的缺点在于,在点的肖氏硬度与基体的肖氏硬度之间有可感觉到的边缘,这些边缘会导致疼痛。在一种其中将柔软的区域增大的实施方式中同样是这种情况,因为在此相应的足底轮廓无法在解剖学上被正确地把握、稳定并引导,并且足部会陷入柔软的足床中,这会导致产生进一步的疼痛或者说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本技术的基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衬垫,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作为本技术的基础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提出一种衬垫、并且特别是跟楔,所述跟楔不仅减轻跟部骨刺的附加部(Ansatz)的负担,而且同时能够实现脚掌筋膜的整个走向的空心放置。本技术通过本技术所述的衬垫来解决作为本技术的基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特别是通过一种衬垫来解决作为本技术的基础的技术问题,该衬垫包括基体,该基体带有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区域,其中基体包括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其中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比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区域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区域包围,其中基体包括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区域,其中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区域比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包围。特别是位于足底的区域中的肌腱板的脚掌筋膜上的跟部骨刺,由于组织的例如由负荷过重而产生的微损伤,而形成于跟骨上的肌肉的肌腱替代部(Sehnenersatz)上。在所述微损伤的康复过程中,作为修复措施,身体将骨材料置入肌腱附加部中。如果在骨化的肌腱附加部的区域中发生刺激,则会产生发炎,这被称为脚掌筋膜炎。发炎会又导致加强骨化,以及由此导致具有慢性过程的危险的永久恶化。令人惊讶地证实,具有三个不同硬度的不同区域、即具有比第一基体区域更柔软但比跟部骨刺上的点状区域更硬的第二中间区域的衬垫并且特别是跟垫的根据本技术的结构,以有利的方式通过两者本体感受地起作用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在存在跟部骨刺时特别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特别良好地减少了由跟部骨刺引起的疾苦。产生了特别柔软的第三区域的协助作用,在穿着衬垫时跟部骨刺置于该第三区域上;并产生略微较硬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引导足部并通过该第二区域不仅为跟部骨刺减轻负担,而且同时为脚掌筋膜的整个走向减轻负担或者说甚至可以使其空心放置。根据本技术的衬垫尤其在足底疼痛时、特别是在脚掌压痛时特别适用。根据本技术的衬垫例如可以在由跟部骨刺要不然由足底区域中的关节炎所导致的疼痛时使用。其他的应用领域例如是跟腱痛、黑格隆德氏 (Haglundferse)脚后跟、腿部长度差以及其他后足部疾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衬垫具有在边缘侧连接基体的第一区域的外壳。在边缘侧连接基体的第一区域的优选的外壳特别是用作衬垫的、特别是跟垫的后部区域中的边缘增高部。具有在边缘侧连接基体的第一区域的外壳的衬垫或者说跟垫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有利的方式导致了,较柔软的第三基体区域、较硬的第二基体区域和用作后部区域中的边缘增高部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区域的外壳这三个元件的进一步的协助的共同作用。这三个特征的组合导致了一作用机理,该作用机理通过由柔软的第三区域来安置足部、同时通过略微较硬的第二区域的引导而产生。由包围后足部的外壳来防止偏移运动。通过这三个特征的组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其中不仅为跟部骨刺减轻负担并为脚掌筋膜的整个走向减轻负担或者说甚至可以使其空心放置,而且其中同时还通过外壳稳定了后足部。在该意义下,还起到对载距突(Sustentaculum tail)的中间支撑的作用。三个元件协助地减少了后足部的掌向下运动(Pronationsbewegung)并由此减少了脚掌筋膜上的拉力负荷。通过较柔软的第三区域、较硬的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上的用作边缘增高部的外壳这些元件的这种组合,衬垫、特别是跟垫适用于在不同的平面上同时积极地影响脚掌筋膜炎的症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第一区域和连接基体的第一区域的外壳由同一材料构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由至少一种粘弹性材料、优选由一种粘弹性材料构成,或者主要地包含粘弹性材料。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第二区域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第三区域由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粘弹性材料构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具有45至60肖氏硬度的硬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材料具有25至50肖氏硬度、优选35至50肖氏硬度的硬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材料具有20至30肖氏硬度的硬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此,第一材料具有45至60肖氏硬度的硬度,第二材料具有25至50肖氏硬度、优选35至50肖氏硬度的硬度, 第三材料具有20至30肖氏硬度的硬度。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第三区域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在此第二区域由第二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元件构成,所述元件嵌入第一粘弹性材料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此,第一材料具有45至60肖氏硬度的硬度,并且第二材料具有20至30肖氏硬度的硬度。通过嵌入在第一粘弹性材料中的、由第二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元件的数量和尺寸,第二区域的硬度可以被调整。元件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在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第三区域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在此第二区域由第一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元件构成,所述元件嵌入第二粘弹性材料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此,第一材料也具有45至60肖氏硬度的硬度,并且第二材料具有20至30肖氏硬度的硬度。通过嵌入在第二粘弹性材料中的、由第一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元件的数量和尺寸,第二区域的硬度可以被调整。在此,这些元件也可以具有任意形状。优选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粘弹性基础材料,例如硅树脂、特别是硅橡胶,其在各区域中被调整至相应的硬度。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能够特别是在制造衬垫期间将合适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粘弹性衬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垫(10),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区域(1),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2),其中,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比具有第一硬度的所述第一区域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一硬度的所述第一区域包围,其中,所述衬垫(10)具有在边缘侧连接所述基体的第一区域(1)的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区域(3),其中,具有第三硬度的所述第三区域比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2)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2)包围,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和所述第二区域(2)的邻接边彼此匹配地蛇形或锯齿形地通过凸出部和与其匹配的凹进部彼此啮合,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和所述第三区域(3)的邻接边彼此匹配地蛇形地或锯齿形地通过凸出部和与其匹配的凹进部彼此啮合,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具有肾脏形或水滴形的面形状,并且其中,或者所述第一区域(1)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区域(2)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所述第三区域(3)由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粘弹性材料构成,或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所述第三区域(3)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由所述第二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嵌入在所述第一粘弹性材料中的元件(33)构成,其中,所述衬垫(10)是跟垫。...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25 DE 102013018265.41.一种衬垫(10),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区域(1),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区域(2),其中,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比具有第一硬度的所述第一区域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一硬度的所述第一区域包围,其中,所述衬垫(10)具有在边缘侧连接所述基体的第一区域(1)的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区域(3),其中,具有第三硬度的所述第三区域比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2)更柔软并且被具有第二硬度的所述第二区域(2)包围,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和所述第二区域(2)的邻接边彼此匹配地蛇形或锯齿形地通过凸出部和与其匹配的凹进部彼此啮合,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和所述第三区域(3)的邻接边彼此匹配地蛇形地或锯齿形地通过凸出部和与其匹配的凹进部彼此啮合,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具有肾脏形或水滴形的面形状,并且其中,或者所述第一区域(1)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区域(2)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所述第三区域(3)由具有第三硬度的第三粘弹性材料构成,或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粘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所述第三区域(3)由具有第二硬度的第二粘弹性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鲍尔芬
申请(专利权)人: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