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9989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包括左木柱和右木柱,以及与两木柱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的木梁,在木梁跨中的下方设有由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支撑的粘弹性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上下端各设有一块结构相同的T型钢,其中,上T型钢与木梁底面固定连接,下T型钢两端分别与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上端固定连接,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分别通过设在左木柱和右木柱内侧的左支座和右支座固定。该结构解决了由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古建筑损伤、破坏、倒塌等问题。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可使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增大,在较小的振动下就能达到耗能减振隔震效果,既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风振响应,也能较好地应用于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属于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保护抗震减灾领域。适合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减灾需求。
技术介绍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其承载能力及抗弯刚度较低;柱脚与基础的连接为铰接,能够承受轴力、剪力及少许的弯矩,抗弯能力较弱。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过大的层间侧移。因此,限制层间侧移及利用层间侧移达到耗能减振隔震是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的重点。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耗能装置诸如雀替式装置、橡胶垫等,雀替式装置、橡胶垫等传统耗能装置体型小巧,虽然可以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及耗能性能,但提高幅度有限,在较强的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损伤、破坏甚至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出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解决由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古建筑损伤、破坏、倒塌等问题。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可使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增大,在较小的振动下就能达到耗能减振隔震效果,既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风振响应,也能较好地应用于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包括左木柱和右木柱,以及与两木柱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的木梁,在木梁跨中的下方设有由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支撑的粘弹性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上下端各设有一块结构相同的T型钢,其中,上T型钢与木梁底面固定连接,r>下T型钢两端分别与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上端固定连接,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分别通过设在左木柱和右木柱内侧的左支座和右支座固定。优选地,所述上T型钢上端通过木螺丝与木梁底面固定连接,上T型钢侧面通过上螺栓与粘弹性阻尼器固定连接;下T型钢侧面通过下螺栓与粘弹性阻尼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上端通过螺栓与T型钢固定连接,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于地面的左支座和右支座连接。优选地,所述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采用钢管或H型钢。优选地,所述粘弹性阻尼器为长方体状,粘弹性阻尼器由外侧钢板夹持两块粘弹性阻尼器材料,以及两块粘弹性阻尼器材料之间的中钢板组成,外侧钢板下端延伸出粘弹性阻尼材料和中钢板的下端,中钢板上端延伸出粘弹性阻尼材料和外侧钢板的上端。优选地,所述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厚度大于中钢板和外侧钢板的厚度。优选地,所述上T型钢与下T型钢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出粘弹性阻尼器的边沿,且上T型钢和下T型钢为在上T型钢下端两角处和下T型钢上端两角处切掉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钢板。优选地,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均为矩形结构,在矩形板面板中间设有均布的螺栓孔。与原有构架相比,本技术为在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粘弹性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粘弹性阻尼材料随约束钢板往复运动,通过粘弹性材料的剪切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其一部分功由于摩擦效应转化为热能,且其应变是滞后于应力的,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本身的动力反应,即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风振响应和地震响应。结构越高,越柔,跨度越大,减震耗能的效果就越显著。此方法施工简便,经济实用,抗震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粘弹性阻尼器B-B线的断面图;图4是粘弹性阻尼器的左视图;图5(a)-(c)分别是上T型钢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图6是左右支座的俯视图。图中:1、左木柱;2、右木柱;3、木梁;4、粘弹性阻尼器;5、上T型钢;6、下T型钢;7、左斜支撑;8、右斜支撑;9、上螺栓;10、下螺栓;11、左支座;12、右支座;13、斜支撑固定螺栓;14、木螺丝;15、外侧钢板;16、粘弹性阻尼材料;17、中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的依据。如图1、图2、图6所示,该古建筑大木结构包括左木柱1、右木柱2和与两木柱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的木梁3,在木梁3跨中的下方设有由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支撑的粘弹性阻尼器4;粘弹性阻尼器4上下端各设有一块结构相同的T型钢(上T型钢5和下T型钢6),上T型钢5与木梁3底面固定连接,下T型钢6两端分别与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上端固定连接,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分别通过设在左木柱1和右木柱2内侧的左支座11和右支座12固定。粘弹性阻尼器4位于木梁3跨中的下方,形状为长方体,高为800-2000mm,宽为800-2000mm,厚为100-200mm。粘弹性阻尼器4上下端的两块T型钢(上T型钢5、下T型钢6规格相同。上T型钢5上端通过木螺丝14与木梁3底面固定连接,见图2所示;上T型钢5侧面通过上螺栓9与粘弹性阻尼器4固定连接,上螺栓9的最大外径为8-10mm,木螺丝14的最大外径为5-8mm,相邻螺栓及木螺丝水平间距为200-300mm,前后各一排。下T型钢6侧面通过下螺栓10与粘弹性阻尼器4固定连接,下螺栓10的最大外径为8-10mm,水平间距为200-300mm。粘弹性阻尼器4下端通过左斜支撑7、右斜支撑8与固定于地面的左支座11、右支座12固定连接,斜支撑7、8可采用钢管或H型钢。左右斜支撑7、8上端利用螺栓13与T型钢6固定连接,左右斜支撑7、8下端通过螺栓13与固定于地面的左支座11、右支座12连接,斜支撑固定螺栓13的最大外径为8-10mm,斜支撑端部均是采用四个斜支撑固定螺栓13连接。上螺栓9、下螺栓10、斜支撑固定螺栓13距钢板边缘80-120mm。如图3、图4所示,粘弹性阻尼器由内外约束钢板和粘弹性阻尼材料组成,外侧钢板15夹持两块粘弹性阻尼器材料16,两块粘弹性阻尼器材料16之间的中钢板17,外侧钢板15下端伸出粘弹性阻尼材料16和中钢板17下端200-300mm,中钢板17伸出粘弹性阻尼材料16和外侧钢板15上端200-300mm,中钢板17高为800-2000mm,宽为800-2000mm,厚为100-200mm;外侧钢板15厚10-30mm,粘弹性阻尼材料16厚30-50mm,中钢板17厚20-40mm。如图5(a)-(c)所示,下T型钢6与上T型钢5的高均为300-450mm,左右两端伸出阻尼器100-200mm,并在下端两角处切掉直角边为100-200mm的直角三角形钢板,翼缘宽至距木梁前后端面各10-20mm,腹板和翼缘厚度均为8-10mm。如图6所示,左支座11、右支座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木柱(1)和右木柱(2),以及与两木柱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的木梁(3),在木梁(3)跨中的下方设有由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支撑的粘弹性阻尼器(4);粘弹性阻尼器(4)上下端各设有一块结构相同的T型钢,其中,上T型钢(5)与木梁(3)底面固定连接,下T型钢(6)两端分别与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上端固定连接,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分别通过设在左木柱(1)和右木柱(2)内侧的左支座(11)和右支座(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木
柱(1)和右木柱(2),以及与两木柱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的木梁(3),在木梁(3)
跨中的下方设有由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支撑的粘弹性阻尼器(4);
粘弹性阻尼器(4)上下端各设有一块结构相同的T型钢,其中,上T型钢(5)
与木梁(3)底面固定连接,下T型钢(6)两端分别与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
撑(8)上端固定连接,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分别通过设在左木柱(1)
和右木柱(2)内侧的左支座(11)和右支座(1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T型钢(5)上端通过木螺丝(14)与木梁(3)底面固定
连接,上T型钢(5)侧面通过上螺栓(9)与粘弹性阻尼器(4)固定连接;下
T型钢(6)侧面通过下螺栓(10)与粘弹性阻尼器(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古建筑大木构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上端通过螺栓(13)与T型
钢(6)固定连接,左斜支撑(7)和右斜支撑(8)下端通过螺栓(13)与固定
于地面的左支座(11)和右支座(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间装置粘弹性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成张玉涛薛建阳吴晨伟代武强王瑞鹏齐振东李军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