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936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具备:液体供给装置,其向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及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流路切换阀,其配设在将液体供给装置与液体被供给部连通的液体流路上,或者横跨将液体供给装置与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连通的液压路和液体流路而配设。流路切换阀具备:能够切换为第一动作位置和第二动作位置的阀芯;将阀芯从第二动作位置向第一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复原机构;对将阀芯从第一动作位置向第二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液体进行收容的液室。液室在阀芯为第一及第二动作位置时与液体供给装置连通,液体流路在阀芯为第一动作位置时和阀芯为第二动作位置时,流路阻力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具备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机、设置在电动机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来切断或连接动力的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作为此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以往公知有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如图32所示,该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120能够将从电动液压泵121喷出的油经由调节器阀122、单向阀123及离合器油路切换阀124而向液压离合器107供给,且在将单向阀123和离合器油路切换阀124连结的供油路125上连接有储液器126。调节器阀122构成为阀芯122a被弹簧122b向将泵油路127和需要润滑及/或冷却的油被供给部130隔断的方向(在图32中为左方,以下,称为非排泄方向)施力,且在向图中左端的油室122c输入的泵油路127的液压的作用下,被向将泵油路127和油被供给部130连通的方向(在图32中为右方,以下,称为排泄方向)按压,并且在向图中右端的油室122d输入的液压的作用下,被向非排泄方向按压。另外,调节器阀122的右端的油室122d能够经由液控油路128和电磁阀129与泵油路127连接。并且,在使液压离合器107接合时,若供油路125的液压比规定压力低,则使电动液压泵121以高压模式运转,通过向电磁阀129的电磁元件129a通电,使泵油路127和液控油路128连接而向油室122d输入泵油路127的高压的油。此时,阀芯122a向非排泄方向移动,来隔断泵油路127与油被供给部130的连通,从而防止高压的油向油被供给部130流动。`另外,在供油路125的液压超过上限值时,使电动液压泵121以低压模式运转,通过停止向电磁阀129的电磁元件129a的通电,来隔断泵油路127与液控油路128的连接,从而使液控油路128与排泄口 129b连接而使油室122d向大气开放。此时,阀芯122a向排泄方向移动,从而使泵油路127与油被供给部130连通而将油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258279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液压控制装置120中,当电动液压泵121起动后,在向调节器阀122的油室122c输入规定压力的液压之前,阀芯122a不向排泄方向移动而不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油,从而可能产生润滑 冷却不足。另外,在向液压离合器107供给高压的油时,若向油室122d供给油,则阀芯122a向非排泄方向移动而不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油,从而可能产生润滑 冷却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需要润滑或冷却的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且能够抑制润滑 冷却不足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车辆用驱动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驱动装置I)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71、71A 71F),其具备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A、2B、2C),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制动器60A、60B),其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与车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LWr、RWr)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来切断或连接动力;液体被供给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润滑 冷却部91),其为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至少一方,被 供给用于冷却或润滑的液体,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供给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液压泵70),其向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及所述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流路切换阀(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油路切换阀73),其配设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和所述液体被供给部连通的液体流路上,或横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与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连通的液压路和所述液体流路而配设,所述流路切换阀具备能够切换为第一动作位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低压侧位置)和第二动作位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高压侧位置)的阀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阀芯73a);将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向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复原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弹簧73b);对将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向所述第二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液体进行收容的液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油室73c),所述液室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及第二动作位置处与所述液体供给装置连通,所述液体流路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和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流路阻力不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的所述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比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的所述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路具有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油路76a)和第二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油路76b)。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阀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使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成为连通状态,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液体流路成为隔断状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流路阻力不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缩径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节流孔85a、85b)。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的任一方形成有所述缩径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部为长通道节流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不经由所述流路切换阀而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和所述液体被供给部连通。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液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i^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 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路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及第二动作位置处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和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连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流路切换阀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阀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使第一液体流路成为连通状态,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使所述第二液体流路成为连通状态,所述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比所述第一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阀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使第二液体流路成为隔断状态,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液体流路成为隔断状态。另外,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4 JP 2010-187539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具备 电动机,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 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来切断或连接动力; 液体被供给部,其为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至少一方,被供给用于冷却或润滑的液体, 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供给装置,其向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及所述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 流路切换阀,其配设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与所述液体被供给部连通的液体流路上,或者横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与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连通的液压路和所述液体流路而配设, 所述流路切换阀具备能够切换为第一动作位置和第二动作位置的阀芯;将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向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复原机构;对将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向所述第二动作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液体进行收容的液室, 所述液室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及第二动作位置处与所述液体供给装置连通, 所述液体流路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和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流路阻力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的所述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比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的所述液体流路的流路阻力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路具有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切换阀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时,使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成为连通状态,在所述阀芯为所述第二动作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液体流路成为隔断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流路阻力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缩径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仅在所述第一液体流路和所述第二液体流路中的任一方形成有所述缩径部。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径部为长通道节流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谷武中山茂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