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包括一个动臂、两个动臂油缸、两个摇臂、一个转斗油缸、两个拉杆、货叉,动臂的下端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上部,动臂的上端铰接在货叉的后下部,两个动臂油缸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下部的两侧,两个动臂油缸的上端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两个摇臂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的下端铰接在动臂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两个摇臂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的后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叉装体积较大的物料,且卸载距离较长、卸载角范围大,操作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装载机械制造
,尤其是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程叉装车制造
,在叉装车前车架上都必须连接一个工作装置,通过工作装置执行对物料的移动、就位工作。2011年12月14日公开的一项专利号为ZL201120158704. 3、名称为“一种块料铲装机工作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包括动臂、摇臂、拉杆、货叉、动臂油缸、转斗油缸,所述的动臂上连接有动臂油缸、摇臂以及货叉,所述的摇臂中部装配在动臂上,其一端与转斗油缸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所述拉杆一端与摇臂连接,另一端与货叉连接,所述货叉装配在动臂上且与拉杆连接。这种工作装置存在主要问题为,一是当转斗油缸活塞杆伸出后,摇臂的上端的移动位置会超过货叉后部的支架,因此当工作装置掘起高度较高的物料时,摇臂会与物料相干涉,也就是说这种工作装置限制掘起体积较大的物料;二是动臂主体结构较为单薄,抗扭能力和抗弯折能力,无法支撑掘起重量较大的物料;三是卸载距较短,卸载角范围较小,限制铲装货物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其能叉装体积较大的物料,且卸载距离较长、卸载角范围大,操作灵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包括一个动臂、两个动臂油缸、两个摇臂、一个转斗油缸、两个拉杆、货叉,动臂的下端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上部,动臂的上端铰接在货叉的后下部,两个动臂油缸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下部的两侧,两个动臂油缸的上端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两个摇臂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的下端铰接在动臂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两个摇臂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的后上部。优选所述动臂包括动臂本体、连接在动臂本体上的凸起,动臂本体由两个端头和中间部分连接而成;其中一个端头的端部设有两个铰接通孔与前车架相铰接,另一端头的端部也设有两个铰接通孔与货叉的后下部相铰接;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与所述两个端头相焊接的左右侧板和上下盖板,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与上下盖板也相互焊接在一起,所述凸起包括两个平行侧板,两个平行侧板延伸至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之间且与所述两个端头和所述中间部分的上下盖板相焊接,所述两个平行侧板的自由端上设有铰接通孔与转斗油缸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动臂本体的中间部分上设有两根平行的铰接销轴,两根铰接销轴分别穿过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和所述两个平行侧板并相互焊接在一起,一根铰接销轴的两端与两个动臂油缸的上端相铰接,另一根铰接销轴的两端与两个摇臂的下端相铰接。这种动臂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扭能力和抗弯折能力。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臂本体的两个端头由铸钢件构成。进一步增强动臂的强度。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臂本体的两个端头上各设有多个连接凹槽,所述构成凸起的两个平行侧板分别插入两个端头上的连接凹槽且相互焊接,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的一端插入其中一个端头的连接凹槽且相互焊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和抗扭能力。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货叉包括货叉支架、两个铲刀,货叉支架的后下部与动臂的上端相铰接,货叉支架的后上部与两个拉杆的一端相铰接,货叉支架的前上部设有一个固定轴,两个铲刀的上部分别套在固定轴上且可沿固定轴的轴向移动,货叉支架的前部还设置两个与固定轴相平行的调节油缸,两个调节油缸分别与两个铲刀相连接。这样通过调节油缸就能自动调节两个铲刀的距离,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由于两个摇臂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的下端铰接在动臂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两个摇臂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的后上部;这种连接结构使得两个摇臂上端的移动位置不会超过货叉后部的支架,摇臂就不会与货叉上叉装的物料相干涉,允许货叉叉装体积较大的物料。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动臂因具有较强的抗扭能力和抗弯折能力,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叉装重量较大的物料。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使得其货叉的卸载距离较长且卸载角范围大,因此装卸货物比较操作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 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 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 图4是本专利技术动臂立体 图5是本专利技术动臂隐藏上盖板立体 图6是本专利技术动臂隐藏上盖板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包括一个动臂1、两个动臂油缸2、两个摇臂3、一个转斗油缸4、两个拉杆5,货叉6,动臂I的下端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7的上部,动臂I的上端铰接在货叉6的后下部,两个动臂油缸2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7的下部的两侧,两个动臂油缸2的上端铰接在动臂I中部的两侧,两个摇臂3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I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4的下端铰接在动臂I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4的上端通过一连杆8与两个摇臂3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5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3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5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6的后上部。所述的货叉6包括货叉支架61、两个铲刀62,货叉支架61的后下部与动臂I的上端相铰接,货叉支架61的后上部与两个拉杆5的一端相铰接,货叉支架61的前上部设有一个固定轴611,两个铲刀62的上部分别套在固定轴611上且可沿固定轴611的轴向移动,货叉支架61的前部还设置两个与固定轴611相平行的调节油缸63,两个调节油缸63分别与两个铲刀62相连接。图4至图6所示,所述动臂I包括动臂本体11、连接在动臂本体11上的凸起12,动臂本体11由两个端头111、112和中间部分113连接而成;所述动臂本体11的两个端头111、112由铸钢件构成,其中一个端头111的端部设有两个铰接通孔1111与前车架7相铰接,另一端头112的端部也设有两个铰接通孔1121与货叉6的后下部相铰接;所述中间部分113包括与所述两个端头111、112相焊接的左右侧板1131、1132和上下盖板1133、1134,所述中间部分113的左右侧板1131、1132与上下盖板1133、1134也相互焊接在一起,所述凸起12包括两个平行侧板121、122,两个平行侧板121、122延伸至所述中间部分113的左右侧板1131、1132之间且与所述两个端头111、112和所述中间部分113的上下盖板1133、1134相焊接,所述两个平行侧板121、122的自由端上设有铰接通孔1211、1221与转斗油缸4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动臂本体11的中间部分113上设有两根平行的铰接销轴13、14,两根铰接销轴13、14分别穿过所述中间部分113的左右侧板1131、1132和所述两个平行侧板121、122并相互焊接在一起,一根铰接销轴13的两端与两个动臂油缸2的上端相铰接,另一根铰接销轴4的两端与两个摇臂3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动臂本体11的两个端头111、112上各设有多个连接凹槽,所述构成凸起12的两个平行侧板121、122分别插入两个端头111、112上的连接凹槽且相互焊接,所述中间部分113的左右侧板1131、1132的一端插入其中一个端头112的连接凹槽且相互焊接。经试验,本实施例的最大起重量可达39吨,最大卸载距可达1680mm,卸载角范围为3。 38°。以上仅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包括一个动臂、两个动臂油缸、两个摇臂、一个转斗油缸、两个拉杆、货叉,其特征在于:动臂的下端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上部,动臂的上端铰接在货叉的后下部,两个动臂油缸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下部的两侧,两个动臂油缸的上端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两个摇臂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的下端铰接在动臂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两个摇臂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的后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包括一个动臂、两个动臂油缸、两个摇臂、一个转斗油缸、 两个拉杆、货叉,其特征在于动臂的下端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上部,动臂的上端铰接在货叉的后下部,两个动臂油缸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叉装车前车架的下部的两侧,两个动臂油缸的上端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两个摇臂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动臂中部的两侧,转斗油缸的下端铰接在动臂下部的上侧,转斗油缸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两个摇臂的上端相铰接,两个拉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摇臂靠近上端处,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货叉的后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装车的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包括动臂本体、连接在动臂本体上的凸起,动臂本体由两个端头和中间部分连接而成,其中一个端头的端部设有两个铰接通孔与前车架相铰接,另一端头的端部也设有两个铰接通孔与货叉的后下部相铰接,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与所述两个端头相焊接的左右侧板和上下盖板,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与上下盖板也相互焊接在一起,所述凸起包括两个平行侧板,两个平行侧板延伸至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侧板之间且与所述两个端头和所述中间部分的上下盖板相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彦,沈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华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