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旭专利>正文

连接体制造方法、连接体及金属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858681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连接体制造方法、连接体及金属制品。其提供一种连接体制造方法,其能够制造出即使在第1金属构件与第2金属构件之间产生较大温差的条件下使用连接体时也难以破损的连接体。具体为,包括在第3金属构件介于第1金属构件与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连接第1金属构件、第2金属构件与第3金属构件而形成连接体的连接体形成工序,该连接体形成工序包括:固相连接工序,在纵弹性系数与硬度较低的第3金属构件介于第1金属构件与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固相连接各金属构件;及硬度过渡区域形成工序,实施热处理,以便在第1金属构件与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附近形成第1硬度过渡区域并且在第2金属构件与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附近形成第2硬度过渡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体制造方法、连接体及金属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体制造方法、连接体及金属制品。
技术介绍
图10是为了说明现有的连接体制造方法而示出的流程图。图11是为了说明现有的连接体制造方法而示出的图。图11(a)是为了说明金属构件准备工序S91而示出的图,图11(b)与11(c)是为了说明连接体形成工序S92而示出的图。以往,连接多个金属构件而制造连接体的连接体制造方法已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连接体制造方法为尤其适合于连接含有Cr的钢铁构件而制造连接体的方法,具体而言,如图10与图11所示,依次包括:金属构件准备工序S91,准备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金属构件92、由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金属构件94;及连接体形成工序S92,连接第1金属构件92与第2金属构件94而形成连接体,连接体形成工序S92依次包括:固相连接工序S92a,在第1金属构件92与第2金属构件94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固相连接第1金属构件92与第2金属构件94;及连接力强化工序S92b,通过在规定条件下对已连接的第1金属构件92与第2金属构件94进行加热与慢冷却,从而强化2个金属构件之间的连接力。根据现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体制造方法、连接体及金属制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体制造方法,其特征为,依次包括:金属构件准备工序,准备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金属构件、由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金属构件与由第3金属材料构成的第3金属构件,第3金属材料的纵弹性系数与硬度低于所述第1金属材料与所述第2金属材料的任意一个;及连接体形成工序,在所述第3金属构件介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连接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而形成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形成工序依次包括:固相连接工序,在所述第3金属构件介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固相连接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2 JP 2011-2253411.一种连接体制造方法,其特征为,依次包括:金属构件准备工序,准备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金属构件、由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金属构件与由第3金属材料构成的第3金属构件,第3金属材料的纵弹性系数与硬度低于所述第1金属材料与所述第2金属材料的任意一个;及连接体形成工序,在所述第3金属构件介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连接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而形成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形成工序依次包括:固相连接工序,在所述第3金属构件介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不熔化的温度条件下固相连接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及硬度过渡区域形成工序,在形成第1硬度过渡区域与第2硬度过渡区域的温度条件下实施热处理,在第1硬度过渡区域中,在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附近,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的方向上,硬度在所述第1金属构件到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跨度上逐渐发生变化,而且,在第2硬度过渡区域中,在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附近,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的方向上,硬度在所述第2金属构件到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跨度上逐渐发生变化,在所述连接体形成工序之后,还包括覆盖工序,对于所述第3金属构件露出于所述连接体表面的部分即露出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使所述第1金属构件、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露出于所述连接体表面的部分熔化的状态下,一边使第4金属构件熔化一边进行覆盖,在所述覆盖工序中,在形成第3硬度过渡区域、第4硬度过渡区域、第5硬度过渡区域的条件下用所述第4金属构件进行覆盖,在第3硬度过渡区域中,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边界面附近,在沿着从所述第4金属构件朝向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方向上,硬度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到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跨度上逐渐发生变化,在第4硬度过渡区域中,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与所述第1硬度过渡区域的边界面附近,在沿着从所述第4金属构件朝向所述第1硬度过渡区域的方向上,硬度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到所述第1硬度过渡区域的跨度上逐渐发生变化,在第5硬度过渡区域中,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硬度过渡区域的边界面附近,在沿着从所述第4金属构件朝向所述第2硬度过渡区域的方向上,硬度在所述第4金属构件到所述第2硬度过渡区域的跨度上逐渐发生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体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1硬度过渡区域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的方向上具有50μm以上的厚度,所述第2硬度过渡区域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2金属构件与所述第3金属构件的连接面的方向上具有50μm以上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体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所述硬度过渡区域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澤敏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