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526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所述前体混悬液包括溶致液晶材料、有机溶剂、油相和药物,所述油相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0%,所述药物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0%,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2~9∶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体混悬液通过油相的加入,提高了混悬液的稳定性,减缓了沉降速率,同时也提高了所形成凝胶的强度和粘附力,在体内形成的凝胶更强地滞留于病灶部位,不轻易随机体的机械运动改变位置或破坏形状,使得药物的治疗得到有效的定位,且制备工艺简单,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局部缓释给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一些治疗周期长、用药频繁的局部疾病,例如癌症、黏膜疾病、皮肤疾病等,其治疗通常采用传统的全身给药方式(口服或注射),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输送至病灶部位发挥药效。这种给药途径虽然简单易行,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首过效应或者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尤其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这些病患来说,频繁用药也是极为不便的。相比于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首过效应和不良反应,具有了一定优势,但是目前尚未有一种局部给药体系,既可以包载较高的药物剂量,又能在病灶部位长期停留并局部缓释药物,来减少用药次数。目前有很多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局部给药制剂上市,例如AtridoxElysol , Cobalt8等,都是通过特殊的给药注射器和针头、或是通过手术暴露的方法将产品置入体内,长效治疗周期长的疾病。这些系统虽然有效但是价格昂贵,而且使用前也极为不便需要反复混合原料药与药液直至完全溶解或需要加热整个系统提高流动性方可给药。溶致液晶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在体内可以达到长效缓释各种极性药物的效果。所谓溶致液晶,即将溶质(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水)中形成的长程有序的液晶结构。由于其内部像药物晶体一样由一个一个的晶格组成,晶格间的有序排列以及两亲分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力使其在外观上是凝胶状。通常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把溶致液晶划分为三类立方液晶、六角液晶、层状液晶。大多数局部治疗的药 品难以于病灶处长期滞留因而导致治疗中断治疗频率增加。而溶致液晶的凝胶刚性较强、粘附力较大,能够较好地粘附滞留在病灶区域,不随体内的正常机械运动而移动或破碎,因而能够有效的发挥长期治疗的作用。只在病灶区域富集药物,降低了血液中药物浓度,从而减少了一些全身副作用,也避免了口服时产生的首过效应,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但是由于凝胶难于给药,通常都将其制备成液晶前体溶液,即在体外是流动的液体,方便给药,注入体内后吸水形成溶致液晶凝胶。常见的前体溶液制备方法是将凝胶材料与无毒的有机溶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即得。目前已有Camurus公司的FluidCrystaP装载一些小量的蛋白药物注入人体并能够40天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还有一种新型原位液晶血管栓塞剂导入到肿瘤部位栓塞血管,能有效抑制血管生长且缓慢释放药物长达一个月。然而,目前的溶致液晶凝胶前体溶液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首先,由于液晶材料和无毒有机溶剂种类的局限性,大多数药物在该前体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而只该体系只适用于微量有效的药物,例如上述蛋白类药物和抗肿瘤药。即便药物在该体系中溶解度较大,若其给药量要求高(比如抗生素类药物),则该体系也难于将其完全溶解,因而前体溶液体系对所适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限制。其次,由于一般的前体溶液遇水后形成立方液晶凝胶,虽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是其内部微观结构由于具有一条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的水通道,而水溶性的药物是溶于该水通道中,较易扩散出来,因而水溶性好的药物在该体系中的缓释作用不够明显。如果需要针对水溶性药物采用该体系制备局部缓释制剂,这将是一大缺陷。除此之外,由于前体溶液处方中加入了有机溶剂,导致在最终形成的凝胶内部微观结构中,有机溶剂扩充了水通道的容积。而作为凝胶骨架结构的水通道排列因而较为疏松,因此形成的凝胶强度是较弱的,与此同时其粘附性也是不足的,不能保证其在某些病灶部位的停留。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前体溶液来扩大其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药量大、缓释速度慢、适用范围广泛、安全可降解、含量均一的局部缓释给药系统一一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与体液接触时会形成溶致液晶凝胶粘附于病灶处。一种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包括溶致液晶材料、有机溶剂、油相和药物,所述油相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50%,所述药物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I 30%,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2 9 I。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相为中链三甘油酯、油酸、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3 10%的中链三甘油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30 40%的油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5 25%的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或芝麻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4 9 I。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为单油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或油烯基甘油酸酯(Oleyl glycerate) 0溶致液晶材料,大多都是中长链的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与亲脂基团由中间的酯键相连接,在体内可以被大多数酯酶所降解,因此注入体内后,在长期释药的过程中材料会被逐渐降解。优选地,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为单油酸甘油酯。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一方面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密度,另一方面保证体系在使用前都保持着流动的状态,方便给药。优选地,有机溶剂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或丙二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为用于局部治疗的药物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优选地,所述药物为使用剂量大或溶解性能差的药物,如抗生素等。本专利技术的前体混悬液能适用于各种不同溶解度的药物,也能满足大多数给药剂量的要求。凡是需要局部并且长期治疗的适应症的药物均可,例如局部麻醉镇痛、牙周炎的抗生素治疗、抗肿瘤的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植入治疗等。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粒径小于300 μ m,此时,混悬剂的沉降速率显著降低,这意味着提高了混悬液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药物研磨粉碎至50 μ m以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由以下三种方法的其中一种制备得到前体混悬液。I)将溶致液晶材料、油相、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前体溶液,将药物研磨粉碎加入前体溶液中,混合均匀,制成前体混悬液;2)将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高速剪切作用下逐渐加入油相、溶致液晶材料,混合均匀,制成前体混悬液;3)将药物溶于油相、溶致液晶材料中,高速剪切作用下逐渐加入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后,制成前体混悬液。本专利技术的前体混悬液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对于一般的前体溶液,本专利技术的前体混悬液中加入了油相,这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优势a、油相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前体溶液的粘度。根据沉降速率公式,粘度越大,沉降速率越慢,药物在整个体系中的分散性就越好,也意味着混悬剂的稳定性越高。加入了油相的前体溶液,粘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又不影响其流动性山、油相的加入可以减缓药物的释放,该体系中药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溶解于体系中,一部分混悬于体系中,药物的释放过程中首先是溶解于体系中的药物从体系中扩散出来,然后,在体系中混悬的药物再缓慢溶解于体系中,与扩散的药物之间达到平衡;加入一定的油相使药物在体系中的溶解速率降低,从而控制了药物从这个体系中的释放速率;c、油相会改变溶致液晶的结构。根据溶致液晶的结构特点,不含油相的前体溶液遇水后较易形成具有开放水通道的立方液晶,且有机溶剂扩充了水通道的容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体混悬液包括溶致液晶材料、有机溶剂、油相和药物,所述油相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0%,所述药物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0%,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2~9∶1。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1 CN 201210535056.81.一种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体混悬液包括溶致液晶材料、有机溶剂、油相和药物,所述油相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50%,所述药物在所述前体混悬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I 30%,所述溶致液晶材料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 2 9 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中链三甘油酯、油酸、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3 10%的中链三甘油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30 40%的油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致液晶的前体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重量百分比为5 25%的大豆油、橄榄油、花生油或芝麻油。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斌黄心恬覃玲珍潘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