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技术中,围绕如何实现全耗尽型器件的整体构思,研发的重心转向立体型器件结构。立体型器件结构是指在衬底上形成FinFET,包括在半导体鳍片(Fin)的中间形成沟道区、在半导体鳍片的侧壁上形成栅极以及在半导体鳍片的端面形成源/漏区。在立体型半导体器件结构中,由于沟道区不再包含在体硅或SOI中,而是从这些结构中独立出来,因此,采取蚀刻等方式可以制作出厚度极薄的全耗尽型沟道。然而在立体型半导体器件结构中,虽然通过蚀刻等方式制作的半导体鳍片(鳍型沟道)的厚度可以很薄,然而在鳍形沟道的下方仍然存在部分体硅,由于在立体型半导体器件结构中,主要是利用独立出来的半导体鳍片形成沟道,在半导体鳍片的侧壁形成半导体器件。因此,半导体鳍片下方存在的体硅会使半导体器件(源/漏区)与衬底之间存在漏电流。消除半导体器件与衬底之间的漏电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小半导体器件与衬底之间的漏电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半导体鳍片、栅堆叠、源/漏区以及半导体基体,其中所述半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0)、半导体鳍片(200)、栅堆叠、源/漏区以及半导体基体(120),其中: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位于所述半导体基体(120)之上,且与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的两端与所述衬底(100)相连接;所述栅堆叠覆盖所述半导体鳍片(200)的中心部分、并延伸至所述衬底(100)表面;所述源/漏区位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的端部分;其中,位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两侧的衬底(100)中具有空腔(400),所述空腔中(400)中具有绝缘材料(5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0)、半导体鳍片(200)、栅堆叠、源/漏区以及半导体基体(120),其中 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位于所述半导体基体(120)之上,且与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的两端与所述衬底(100)相连接; 所述栅堆叠覆盖所述半导体鳍片(200)的中心部分、并延伸至所述衬底(100)表面; 所述源/漏区位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的端部分; 其中,位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两侧的衬底(100)中具有空腔(400),所述空腔中(400)中具有绝缘材料(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的材料为单晶S1、单晶Ge、单晶SiGe中的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在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的表面存在介质膜(1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介质膜(130)为氧化膜。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位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两侧的衬底(100)中的空腔(400)是连通的。6.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衬底(100),在所述衬底(100)上形成半导体鳍片(200),在该半导体鳍片(200)的侧壁形成侧墙(220); b)刻蚀所述半导体鳍片(200)两侧的衬底(100)以形成空腔(400),其中,与所述半导体鳍片(200)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空腔(400)之上的衬底(100)部分为半导体基体(120); c)在所述空腔(400)内填充绝缘材料(500); d)形成栅堆叠、以及源/漏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半导体基体(120)的材料为单晶S1、单晶Ge、单晶SiGe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洲,朱慧珑,骆志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