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7548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包括箱体和排油管,上述排油管竖直设置在上述箱体的顶部,并且上述排油管上部侧壁通过输送管连接至泵机的泵体顶部,上述箱体底部与泵机的泵体底部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既作为对泵机提供润滑油的油箱,又是回收集液箱,扩大了冷却润滑油的容量,延长了泵机组干气运转的时间,利用泵本身的出口动力,将油类液体介质送入泵内,不需外加任何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尤其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
技术介绍
在油田等大型输油施工工程中,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运用较为广泛,其设备在 工作运行中,由泵体将原油等油体吸入并将其输入下一施工设备装置中,传统上使用的油 气混输双螺杆泵机通常不单独设置油箱,这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泵体需停机进行 润滑维护,同时在输出时回落的原油等油体也需另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能够在设 备运行中实现对泵体的润滑,还能回收回落的油体。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包括箱体和排油管,上述排油管竖直设置在上 述箱体的顶部,并且上述排油管上部侧壁通过输送管连接至泵机的泵体顶部,上述箱体底 部与泵机的泵体底部接通。进一步地,上述箱体呈横向设置的圆柱体形。进一步地,上述排油管顶端出口呈口径小于管径的锥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油箱既作为对泵机提供润滑油的油箱,又是回收集液箱,扩大了冷却润滑油的容 量,延长了泵机组干气运转的时间,利用泵本身的出口动力,将油类液体介质送入泵内,不 需外加任何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油气 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的侧视图,参照图1、图2,本技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 箱,包括箱体11和排油管13,上述排油管13竖直设置在上述箱体11的顶部,并且上述排油 管13上部侧壁通过输送管130连接至泵机的泵体20的顶部,上述箱体11底部与泵机的泵 体20底部接通。在本实施案例中,上述箱体11呈横向设置的圆柱体形,圆柱形的箱体11能够增大 箱体11的存储量,提高设备的效能。进一步地,上述排油管13顶端出口 131呈口径小于管径的锥形,该出口 131形状 设置可以强制实现气体的流出、液体的回落,确保了箱体11中的液量不会随机组运行时间 的多少而减少。本技术,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作为对泵机提供润滑油的油箱,又是回 收集液箱,扩大了冷却润滑油的容量,延长了泵机组干气运转的时间,利用泵本身的出口动 力,将油类液体介质送入泵内,不需外加任何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消耗。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 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且所述排油管上部侧壁通过输送管连接至泵机的泵体顶部,所述箱体底部与泵机的泵体底部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混输双螺杆泵机的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且所述排油管上部侧壁通过输送管连接至泵机的泵体顶部,所述箱体底部与泵机的泵体底部接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忠东洪灶成徐建军徐利平方彦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众拓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