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603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结构,包括复位弹簧、离合轴、固定转轴和推杆;离合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与电机输出轴配合的凹槽,离合轴通过凹槽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复位弹簧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复位弹簧的下端端面抵在电机输出轴的根部,上端端面抵在离合轴的凹槽所在的端面;固定转轴的下端与离合轴的上端能够相互啮合,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绕固定转轴的轴向转动;推杆的下端抵在离合轴的上端端面上,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沿平行于固定转轴轴向的方向移动;当推杆按下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脱离,电机输出轴空转;当推杆弹起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啮合,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传递到固定转轴上。所述离合结构能够实现对固定转轴和电机的离合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传动机构的离合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大多数由电机驱动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电机的传动机构都没有离合功能。当 手动操作时,电机会跟随传动机构一起转动,手动操作用力很大,十分费力。对于大电流转 换开关,手动操作起来更加困难。同时,由于手动操作时电机会带动齿轮箱一起转动,加速 了电机和齿轮箱的磨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寿命。因此,需要在电机驱动时接通动力,手动操作时断开动力联接,并且结合、分离要可靠。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齿轮箱内设置离合装置,这种离合装置较复杂,零件很 多,成本也高。进一步的,离合装置离操作界面较远,操作离合装置需要额外的传动机构,操 作的可靠性较低,而且还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结构,以在电机进行驱动和手动操作时提供可靠的 离合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结构,包括复位弹簧、离合轴、固定转轴和推杆;所述离合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与电机输出轴配合的凹槽,离合轴通过所述凹槽套 设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复位弹簧的下端端面抵在电机输 出轴的根部,上端端面抵在离合轴的凹槽所在的端面;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弹簧、离合轴、固定转轴和推杆;所述离合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与电机输出轴配合的凹槽,离合轴通过所述凹槽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复位弹簧的下端端面抵在电机输出轴的根部,上端端面抵在离合轴的凹槽所在的端面;固定转轴的下端与离合轴的上端能够相互啮合,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绕固定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推杆的下端抵在离合轴的上端端面上,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沿平行于固定转轴轴向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推杆按下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脱离,电机输出轴空转;当推杆弹起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啮合,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传递到固定转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弹簧、离合轴、固定转轴和推杆;所述离合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与电机输出轴配合的凹槽,离合轴通过所述凹槽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复位弹簧的下端端面抵在电机输出轴的根部,上端端面抵在离合轴的凹槽所在的端面;固定转轴的下端与离合轴的上端能够相互啮合,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绕固定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推杆的下端抵在离合轴的上端端面上,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且能够沿平行于固定转轴轴向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推杆按下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脱离,电机输出轴空转;当推杆弹起时,离合轴与固定转轴啮合,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传递到固定转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轴与固定转轴同轴,所述离合轴的上端端面上具有凸出的键;所述固定转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与所述键配合的键槽;所述推杆沿固定转轴的轴向贯通固定转轴,推杆的下端穿过所述键槽的底面与所述键的顶面相抵,上端通过固定转轴的上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轴与固定转轴同轴,所述固定转轴的下端端面上具有凸出的键;所述离合轴的上端端面上具有与所述键配合的键槽;所述推杆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汝文谢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ASCO电力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