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使用硅烷偶联剂来制造具有高可靠性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为了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与大容量化而开发出各种电容器。尤其是,固体电解电容器作为适于小型化的电容器而为公众所知。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阳极体、设置于阳极体上的电介质被膜、以及设置于电介质被膜上的固体电解质层,其具有小型且大容量的优良性能。 作为构成固体电解质层的电解质,广泛使用锰氧化物或导电性高分子等,作为阳极体的材料,广泛使用钽、铌、铝或钛等阀作用金属。通过将阀作用金属作为阳极体的材料,能够通过化成处理而在阳极体的表面均匀地形成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电介质被膜。在上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伴随着使用时间的长期化等,存在固体电解质层与电介质被膜的密合性降低的趋势,因此,静电电容的降低等特性降低成为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40443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电介质被膜与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之间设置硅烷偶联剂处理层,从而提高电介质被膜与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密合性。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各种研究得知,即使使用上述技术,有时也不能充分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在由多孔质体构成的阳极体的表面形成电介质被膜的工序;在所述电介质被膜上形成含有硅烷化合物的密合层的工序;在所述电介质被膜上形成固体电解质层的工序,形成所述密合层的工序包括将所述阳极体浸渍于含有硅烷偶联剂的溶液中并使所述阳极体和所述溶液中的至少任一方振动的工序以及将所述阳极体浸渍于所述溶液中并加热所述溶液的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7 JP 2011-210960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在由多孔质体构成的阳极体的表面形成电介质被膜的工序;在所述电介质被膜上形成含有硅烷化合物的密合层的工序;在所述电介质被膜上形成固体电解质层的工序,形成所述密合层的工序包括将所述阳极体浸溃于含有硅烷偶联剂的溶液中并使所述阳极体和所述溶液中的至少任一方振动的工序以及将所述阳极体浸溃于所述溶液中并加热所述溶液的工序中的至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