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辅助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助式可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实际使用的轮椅无论是手动或是电动的一般都不具备上下楼功能,伤残人士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无法上下楼,国外现有可上下楼的轮椅一般都是履带式,车体笨重,在路面行驶不便,造价昂贵,普通人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车体轻便,无论上下楼还是路面行驶都很方便,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伤残人士自己就可像正常人一样上下楼、出行、游玩、购物,解决了外出不便的自助式可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轮椅包括后轮,抱闸转轴,第一爬楼支杆,第二爬楼支杆,前叉,前轮,车架,主电机,主动齿轮,电瓶,换向拨叉轴,传动伞型齿轮,后轴,被动齿轮、座椅支撑轴套管,升降蜗轮轴,座椅,上楼支杆轴,万向轮,车把,轮椅前轮升降调节装置,前轮距伸缩调整装置、座椅升降调节装置和座椅仰俯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车架的前端与前轮调整套管固接,前轮调整套管套接伸缩杆,伸缩杆与前叉固接,前叉上设有前轮定位插销;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前轮调整蜗杆固接,前轮调整蜗杆与前轮调整蜗轮啮合,前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助式可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该轮椅包括后轮(1),抱闸转轴(7),第一爬楼支杆(8),第二爬楼支杆(9),前叉(16),前轮(17),车架(18),主电机(20),主动齿轮(21),电瓶(25),换向拨叉轴(28),传动伞型齿轮(30),后轴(33),被动齿轮(34)、座椅支撑轴套管(35),升降蜗轮轴(40),座椅(54),上楼支杆轴(69),万向轮(66),车把(70),轮椅前轮升降调节装置,前轮距伸缩调整装置、座椅升降调节装置和座椅仰俯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车架(18)的前端与前轮调整套管(10)固接,前轮调整套管(10)套接伸缩杆(15),伸缩杆(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助式可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该轮椅包括后轮(1),抱闸转轴(7),第一爬楼支杆(8),第二爬楼支杆(9),前叉(16),前轮(17),车架(18),主电机(20),主动齿轮(21),电瓶(25),换向拨叉轴(28),传动伞型齿轮(30),后轴(33),被动齿轮(34),座椅支撑轴套管(35),升降蜗轮轴(40),座椅(54),上楼支杆轴(69),万向轮(66),车把(70),轮椅前轮升降调节装置,前轮距伸缩调整装置、座椅升降调节装置和座椅仰俯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车架(18)的前端与前轮调整套管(10)固接,前轮调整套管(10)套接伸缩杆(15),伸缩杆(15)与前叉(16)固接,前叉(16)上设有前轮定位插销(45);第三电机(52)的输出轴与前轮调整蜗杆(12)固接,前轮调整蜗杆(12)与前轮调整蜗轮(11)啮合,前轮调整蜗轮(11)与伸缩杆(15)上齿条啮合,前轮(17)通过轮轴安装在前叉(16)上;所述电瓶(25)、升降蜗轮轴(40)、主电机(20)、后轴(33)、抱闸转轴(7)、换向拨叉轴(28)和上楼支杆轴(69)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8)上,所述后轴(33)上设有抱闸棘轮棘爪(32)、被动齿轮(34)和抱闸(29 ),所述抱闸棘轮棘爪(32 )与抱闸棘轮支撑杆(31)连接,所述抱闸(29 )与所述抱闸转轴(7)固接,所述抱闸转轴(7)的两端设置抱闸扳杆(6),后离合器轮片(3)与所述后轮(I)固接,后离合器轴片(4 )设置在所述后轴(33 )的两端,所述后离合器轮片(3 )通过后轴离合器(71)与后离合器轴片(4)连接,所述2对所述第一爬楼支杆(8)和第二爬楼支杆(9)分别铰接在所述上楼支杆轴(69)的两端,所述上楼支杆轴(69)中间位置对称安装2个换向齿轮(26 );所述换向拨叉轴(28 )上设置有换向拨叉(27 ),所述换向拨叉(27 )位于2个所述换向齿轮(26)之间,主电机(20)输出轴上依次设置主动齿轮(21)、主轴离合器(22)和上楼伞型齿轮(23),主轴离合器(22)上设置离合器拉杆(24),离合器拉杆(24)控制所述主轴离合器(22)与上楼伞型齿轮(23)和主动齿轮(21)交替啮合;所述主动齿轮(21)通过链条与所述被动齿轮(3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伞型齿轮(30) —端与所述上楼伞型齿轮(23)啮合,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换向齿轮(26)啮合; 所述座椅(54)的扶手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开关(61)、第一电机开关(62)、第二电机开关(63)和第三电机开关(64),所述座椅(54)通过座椅轴(44)与座椅支杆(43)固接,所述座椅支杆(43)套接在所述座椅支撑轴套管(35)内,所述座椅支撑轴套管(35)与安装升降蜗轮轴(40)上的轴套(72)固接; 所述万向轮(66)与万向轮支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