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楼装置及应用其的轮椅,该爬楼装置包括支架、爬楼脚架及防干涉装置,所述的爬楼脚架为一组,分别设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防干涉装置设于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爬楼脚架中间。使用时,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使轮椅支架的前轴和后轴转动,即而带动后轮组件的后轮转动,同时带动前轮组件转动,从而实现上楼或下楼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残疾人用的轮椅的
,具体地讲,是指一种残疾人用爬楼装置及应用其的轮椅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残疾人用的轮椅有手动和电动两种,而这两种轮椅只能在平路上行走,路面有个稍微高点的坎就很难通过,如果要上楼梯,那只能搭乘电梯。目前我国有很多居民楼都没有安装电梯,住在没有电梯的楼房里对于不能行走或行走不便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一款能爬楼梯的轮椅对于这些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楼装置及应用其的轮椅轮椅,以方便残疾人在爬没电梯的居民楼时也能轻易爬上爬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爬楼装置,其包括支架、爬楼脚架及防干涉装置,所述的爬楼脚架为一组,分别设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防干涉装置设于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爬楼脚架中间。上述的防干涉装置,其包括齿轮组、张紧轮组及连接件,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一组齿轮,每个齿轮设于所述的爬楼脚架与所述的支架间,所述的张紧轮组设于所述的支架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的齿轮组与张紧轮组上。上述的连接件为皮带。应用上述的爬楼装置的轮椅,其包括轮椅支架、座椅、把手、驱动装置、后轮组件及传动组件,所述的座椅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上,所述的把手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前端,所述的爬楼装置与所述的后轮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的前后端;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传动组件分别带动所述的后轮组件与前轮组件转动。上述的轮椅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轴和后轴,所述的后轮组件通过后轴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上;所述的爬楼装置通过前轴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上。上述的后轮组件,其包括三组转动组件及支架,所述的三组转动组件均匀活动设在所述的支架上。上述的每组转动组件包括短轴及后轮,所述的后轮通过所述的短轴活动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上述的传动组件,其包括蜗轮蜗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及传动连接件,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通过所述的传动连接件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且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相连。上述的轮椅,其还包括有平路行驶机构,所述的平路行驶机构设于所述的把手下方。上述的轮椅,其还进一步包括有切换机构,所述的切换机构设于所述的轮椅支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时,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使轮椅支架的前轴和后轴转动,即而带动后轮组件的后轮转动,同时带动前轮组件转动,从而实现上楼或下楼的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爬楼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应用爬楼装置的 轮椅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7是图3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楼装置,其包括支架I、爬楼脚架2及防干涉装置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架I为星型支架结构,其设有三个支臂,其每个支臂的夹角为120 度。爬楼脚架2为三个,分别设在三个支臂上。在本实施例中,爬楼脚架2,其包括支撑脚架21、连接件22及转轴23,其中支撑脚架21包括平板211及支撑架212,支撑架212为至少两根支撑板,其通过与平板211接合,形成三解支撑脚架,与连接件22固设。实施时,支撑架212也可以为三根支撑板,其中一根支撑板,设于两根支撑板的中间,起更一步固定作用。连接件22的中心,设有通孔221,转轴23设于通孔221中。使用时,连接件22可绕转轴23的中心线转动。防干涉装置3,其包括齿轮组31、张紧轮组32及连接件33,其中,齿轮组31设为三个齿轮,每个齿轮套设在每个转轴23上,且位于连接件22与支架I之间,张紧轮组32为三个,分别设于每两个支臂的交界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3为皮带,套设在齿轮组31与张紧轮组上32。防干涉装置3的设置,使三个爬楼脚架2在晃动时,运动方向是一致的,避免了其在上下楼梯时,晃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会卡在一起的现象发生,使爬楼装置在使用时更为安全。参考图2、3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爬楼装置的轮椅,其包括座椅E、把手F、轮椅支架4、后轮组件5、驱动装置6、传动组件7,其中支架I通过前轴41与轮椅支架4相连。轮椅支架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轴41和后轴42,后轮组件5通过后轴42设于轮椅支架4上,支架I通过前轴41设于轮椅支架4上。把手B架设在轮椅支架4上。座椅A设于轮椅支架4上。驱动装置6设于轮椅支架4上,在本实施例中,其是楼梯行驶电机。后轮组件5,其包括三组转动组件51及支架52,三组转动组件51均勻活动设在支架52上,每组转动组件51包括短轴511、及后轮512,后轮512通过短轴511活动设置在支架52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2成形为星形支架,其每个臂之间的夹角成120度。支架52通过后轴42与轮椅支架4相连。参考图4、5所示,传动组件7,其包括蜗轮蜗杆机构71、齿轮传动机构72及传动连·接件7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73为皮带。蜗轮蜗杆机构71,其包括蜗轮711及蜗杆712,蜗轮711与蜗杆712相互啮合。蜗杆712通过传动连接件73与驱动装置4,在驱动装置4的动力带动下转动。齿轮传动机构72包括传动齿轮721、722及链条723,链条723与蜗轮711、传动齿轮721、722相啮合。传动齿轮721装设在后轴12上,其通过花键或平键与后轴12刚性连接。传动齿轮722装设在前轴11上,其通过花键或平键与前轴11刚性连接。使用时,蜗轮711在蜗杆712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链条723转动,链条723又带动两传动齿轮721、722转动。使用时,驱动装置6,通过传动组件7的皮带73驱动蜗轮蜗杆机构71的蜗杆712转动,从而驱动蜗轮711转动,进而带动齿轮传动机构72的链条723转动,从而带动两传动齿轮721、722转动,使轮椅支架4的前轴41和后轴42转动,即而带动后轮组件5的后轮512转动,同时带动爬楼装置的支架I、三组爬楼脚架2绕前轴41的中心线转动,从而实现上楼或下楼的功能;且三组爬楼脚架2同时还在绕转轴23的中心线自转,使爬楼脚架21的重心在平面端,因此,在上楼或下楼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爬楼脚架的平面端始终垂直向下,这样就可以确保上楼或下楼过程中爬楼脚架的平面端始终与楼梯面接触,保证上下楼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施例二 参考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有平路行驶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平路行驶机构为一轮毂电机8,其为该轮椅的前轮,为轮椅在平路行驶的驱动轮。实施例三参考图7所示,与实施例二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其还进一步包括有切换机构9,在本实施例中,该切换机构9包括有螺纹杆91、轴承92及螺母(图中未示出),轴承92设于把手3所在的支架上,螺母固设于轮椅支架I上,轴承92套入螺纹杆91,转动螺纹杆91,即可实现螺纹杆91相对螺母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轮毂电机8上升离地和下降触地。轮毂电机8下降触地时会把轮椅前轴41撬起,使前轴41上的爬楼脚架离地,同样轮毂电机8上升离地时会使轮椅前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爬楼脚架及防干涉装置,所述的爬楼脚架为一组,分别设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防干涉装置设于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爬楼脚架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玉,邓志君,梁松峰,马德粮,邱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