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汉卿专利>正文

油脂的脱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4539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脂的脱色方法。其属于精制油脂的技术领域。其用于解决油脂脱色中高温时间长、产品得率低、需助剂和排污的问题。油脂的脱色方法是将原料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70℃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温度在190~245℃的蒸发面,真空度5~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42℃,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260℃,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温度在300~320℃的蒸发面,真空度0.1~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42℃,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采用这种油脂的脱色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食用、化妆、精细化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色方法,具体是。
技术介绍
油脂的色泽指标是评价其质量的特征指标之一,尤其是用于食用、化妆品及精细化工领域用途的油脂,对其色泽 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在其他指标相同的前提下,色泽较浅的油脂,更受欢迎。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吸附法、化学法和层析法。吸附法主要通过白土、硅藻土、凹凸棒土、活性炭等吸附材料为脱色剂,在高温105 120°C、真空266Pa条件下,与油脂混合约20分钟后,经过滤机过滤脱色剂后即得脱色油。该法是目前油脂精炼领域普遍采用的脱色方法,但对于某些脱胶后色泽较深的油脂,这种方法的脱色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脱色过程中会造成中性油的损失,使得率降低,同时废脱色剂的回收利用或无害处理也为厂家增加了负担。化学法是采用过氧化苯甲酰、双氧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为助剂,将色素氧化而达到脱色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工业用油脂的脱色。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脱色后的油脂经高温处理后很容易反色,直接影响其正常使用,除此之外,此法只能局限于工业油脂的脱色用途,对于食用、化妆品等领域是严禁使用的。层析法脱色目前广泛用于实验室规模的油脂脱色,其根据色素与油脂在层析柱中保留时间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柱子的装填效果对脱色效果至关重要,主要缺点是对层析柱的装柱要求高、处理量太小、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利用物理方法实现油脂的脱色,整个过程的高温时间极短,产品色泽超过国标一级油的标准,产品得率高,不添加任何助剂、无废水排放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原料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 17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190 245°C,真空度在5 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 42°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 26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0 320°C,真空度在0.1 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 42°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te。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优点是利用物理方法实现油脂的脱色,整个过程的高温时间极短,产品色泽超过国标一级油的标准,产品得率高,不添加任何助剂、无废水排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脱胶棉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190°C,真空度在5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0°C,真空度在I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6°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2脱胶玉米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5°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00°C,真空度在15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7°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5°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5°C,真空度在2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8°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 实施例3脱胶大豆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6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15°C,真空度在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2°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4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10°C,真空度在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0°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4脱胶花生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7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45°C,真空度在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2°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5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15°C,真空度在4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2°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5脱胶芝麻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65°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30°C,真空度在35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9°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5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6°C,真空度在2. 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6脱胶葵花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9°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20°C,真空度在3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20°C,真空度在3.1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7脱胶棕榈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190°C,真空度在5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0°C,真空度在I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6°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8脱胶菜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5°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00°C,真空度在15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7°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6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15°C,真空度在2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8°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9 脱胶葡萄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6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15°C,真空度在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2°C,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40°C,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10°C,真空度在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40°C,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实施例10脱胶核桃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70°C,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245°C,真空度在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脂的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70℃,然后进入分子蒸馏器,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190~245℃,真空度在5~40Pa,轻组分色素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42℃,流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然后,重组分经换热器升温至230~260℃,进入分子蒸馏器,物料经布料器均匀布料于蒸发面,蒸发面的温度在300~320℃,真空度在0.1~5Pa,轻组分经内置冷凝器降温到35~42℃,流入脱色油收集罐,重组分直接进入重组分收集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卿
申请(专利权)人:陈汉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