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松脂基类挥发油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类挥发油中添加0.02~5g/L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为保护剂,混合均匀,于10~45℃下保存,使用时以质量浓度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去除保护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生产之后的一系列保存问题,对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的储存和运输领域提供了可行的保存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保护试剂等成本费用低,易清除且无污染和对人体的毒性,对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的保护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松脂基类挥发油是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萜烯混合液,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在化工生产领域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油漆、催干剂、胶粘剂等工业,具体的提取分离工艺多种多样,使用途径也是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其存储时间过久或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体系内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被氧化,当有水分存在时,则氧化变为黄色粘稠状的物质。除此之外, 体系中的主要成分α-菔烯和β-菔烯等多种含不饱和键的成分通过分子间的互相连接还会发生聚合反应。经过稠化、聚合后的松脂基类原料因此颜色逐渐变黄以及臭味加重,从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工艺和资金上的严重浪费,由此对于原料的运输和贮存等方面来讲,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以往的相关
,未曾发现有关松节油等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贮存保护方面的机制和专利技术等。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重要化工原料的保护机制提出一种合理可行的保护保存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松脂基类原料聚合稠化的方法,此方法能够合理有效的起到利于松脂基类挥发油的保存作用,为实验工作和生产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同时避免了物质和能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类挥发油中添加O.02飞g/L挥发油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为保护剂,混合均匀,于1(T45°C下密封、避光保存, 使用时以质量浓度59TlO%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去除保护剂。具体的,所述松脂基类挥发油为松根油或松节油。所述板栗苞植物多酚可采用市购商品,也可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取洁净板栗苞, 80°C烘干、粉碎至30目,粉碎后的板栗苞加入体积浓度40%的乙醇溶液,调节料液质量比1: 20,80°C下提取120min,提取液过滤,取滤液浓缩干燥得到所述板栗苞植物多酚。植物多酚,又名植物单宁,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在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非常丰富。按照植物单宁的化学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水解单宁(hydrolysable tannins)和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s)两大类。水解单宁主要是聚桔酸酯类多酹,即桔酸及其衍生物与多元醇以酯键连接而成, 可以分为桔酸单宁和鞣花单宁两类;缩合单宁则主要由聚黄烷醇类多酚或原花色素,即羟基黄烷醇类单体的组合物,单体间以C-C键相连。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在结构组成上完全不同,因此它们在化学性质和应用范围上的差异显著。如水解单宁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不稳定,易于水解;而缩合单宁则相对稳定,但在强酸作用下会缩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在分子结构上仍具有一些共性,如二者的酚羟基数目总多,并以邻位酚羟基最为典型;分子量都较大,且分布较宽。正是这种化学结构, 赋予了多酚独特的化学性质。植物多酚可通过疏水键和多点氢键与蛋白质发生结合反应是其最重要的化学特征。植物多酚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生物碱、多糖等的分子复合反应也与此相似。植物多酚中多个邻位酚羟基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该反应是其多种应用的化学基础。抗氧化性也是植物多酚的一个重要性质。由于植物多酚的酚羟基中的邻位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且对活性氧等自由基有较强的捕捉能力,使植物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外,植物多酚在20(T350nm处还有较强吸收紫外光能力(刘畅,周家春.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粮食与油脂,2011,02: 43-46),因此能对光引发的松节油成分聚合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植物多酚普遍具有抗氧化性的 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等物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且对聚合反应的促使条件一紫外光线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植物多酚作为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的主要保护试剂。在蒸馏松脂基类挥发油物料时,对于除去保护试剂的方法,利用板栗苞植物多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与挥发油成分分相,因此可用59TlO%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洗涤除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生产之后的一系列保存问题,对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的储存和运输领域提供了可行的保存方法;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保护试剂等成本费用低,易清除且无污染和对人体的毒性,对松脂基类挥发油原料的保护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通过板栗苞植物多酚、茶多酚和对苯二酚分别对松节油和松根油的阻聚作用作对比,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根据相关文献(杜运平,徐浩,张宗和,黄嘉玲。板栗苞多酚提取条件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11,02: 828 829 + 839)中所述,选择最优提取条件提取剂(乙醇);提取剂浓度(乙醇体积浓度40%);提取时间(120min);料液质量比 (1:20);提取温度(80°C)。将板采集于临安市昌化镇的板栗脱壳,取栗苞洗净,在80°C干燥箱中烘干,用粉碎机将板栗苞粉碎至30目。将粉碎后的板栗苞加入上述浓度40%的乙醇溶剂,调节料液比1: 20,在80°C环境下提取120min。将浸提后的混合液过滤,并浓缩干燥得到固态板栗苞植物多酹,备用。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固态板栗苞多酚提取物,计算出其提取率为68.5%,含量为 48. 8%,平均分子量1601. 2。实施例2 未添加保护试剂的松节油原料(购于上海高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各有效成分含量(质量百分含量,下同)α _菔烯含量80. 3%, β -菔烯含量10. 6%,芋烯含量2.7%,莰烯含量1. 1%,长叶烯含量1. 1%,其余4. 2%。称取板栗苞植物多酚O.1克,溶于2. OL松节油原料中,混合均匀,对装有松节油原料-阻聚剂体系料液的透明容器(未封闭),置于10°C控温条件下保存并记录时间。在紫外灯(8W)照射下,经过30天时间,通过观测,挥发油原料没有变稠变色现象。取出实验样品, 用浓度5%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植物多酚,经过气相色谱检测(GC),发现主要成分α -菔烯含量80. 1%,β -菔烯含量10. 2%,苧烯含量2. 6%,莰烯含量1. 0%,长叶烯含量1. 0%,其余4. 0%, 各成分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实施例3 未添加保护试剂的松节油原料(上海紫一试剂厂提供)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各有效成分含量α -菔烯含量70. 8%,β -菔烯含量17. 8%,苧烯含量3. 7%,莰烯含量2. 4%,长叶烯含量1. 3%,其余4. 0%。称取板栗苞植物多酚O. 8克,溶于2. 7L松节油原料中,混合均匀,对装有松节油原料-阻聚剂体系料液的透明容器(未封闭),置于35°C控温条件下保存并记录时间。在紫外灯(8W)照射下,经过30天时间,通过观测,挥发油原料没有变稠变色现象。取出实验样品, 用浓度7%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植物多酚,经过气相色谱检测(GC),发现主要成分α -菔烯含量70. 2%,β -菔烯含量17. 7%,苧烯含量3. 5%,莰烯含量2. 3%,长叶烯含量1. 1%,其余3. 8%, 各成分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实施例4 未添加保护试剂的松节油原料(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各有效成分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脂基类挥发油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类挥发油中添加0.02~5g/L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为保护剂,混合均匀,于10~45℃下密封、避光保存,使用时以质量浓度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去除保护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敏,阴雪松,李亚琴,石浩,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