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482621 阅读:5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非金属碳化物为原料经过一次高温分解或两次高温分解,制备得到人造石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石墨化度高、压实密度高,且电化学性能表现优异,首次脱锂比容量较高,介于360~365mAh/g之间,首次库仑效率为83%~90%,15周容量保持率在98.3%以上,适用于容量型锂离子电池,且生产流程简单,易于工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两种不同的能够可逆地嵌入及脱出锂离子的嵌锂化合物分别作为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二次电池体系。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中;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正极中。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早期的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存在着“锂枝晶”、“死锂”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应用。石墨由于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层状结构在嵌锂前后体积变化小、嵌锂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可以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又分为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微晶石墨的成矿过程与人造石墨的生产过程很相似,它是由煤演变而来的,具有很高的固定炭含量,有的可达 80%以上,其结构由非取向的石墨微晶构成。鱗片石墨的成矿机理和取向结构均与微晶石墨不同,其石墨化度较高,结晶度较高,结构较为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非金属碳化物为原料,经过一次高温分解或两次高温分解,制备得到人造石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坤黄友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