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102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解决预复合件和帘布贴合时积存气体的问题。其是在水平横梁下部的第一、第二支架上转动支撑一沟槽辊,水平横梁上的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一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分别非转动装配两空心轴,在两空心轴套装有两滑套,两滑套只可在两空心轴上滑动,在两滑套上转动装配有两针辊,扎针排列固定在两针辊外表面,在水平工作台上装配一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辊,在主动辊与沟槽辊之间设有实现其反向转动的传动机构,在水平工作台输出端装配一托辊;在第一、第二支架上装配一导向辊,导向辊与沟槽辊配合将分别与导向辊、沟槽辊接触的预复合件的表面实现翻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扎孔装置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针或销打孔,尤其是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轮胎是为多层橡胶材料复合产品。在成型过程中,轮胎胎侧与内衬层的预复合件在和胎体帘布贴合后,在轮胎内部很容易形成封闭空间,而气体在橡胶中渗透率比较低,气体难以从轮胎内排出,轮胎硫化后气体存在于轮胎内形成气鼓,气鼓产生的次品是轮胎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一直是轮胎行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成型过程中,使气体从轮胎中疏导排出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胎侧部位排出;另一种是从内衬层排出。对于有内胎的轮胎,可以在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上任意部位扎孔进行排气;对于无内胎的轮胎,只可以在预复合件胎侧部位进行扎孔排气,因为内衬层在轮胎中起保持内压作用,一旦孔扎在内衬层上,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慢漏气甚至爆胎。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既要解决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在和胎体帘布在型贴合时积存气体的问题,又要解决预复合件的内衬层防止破坏的问题,以减低轮胎硫化后气鼓次品率和提高轮胎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扎孔位置可调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其包括若干扎针、一放置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水平工作台、固定在水平工作台输出端下部的门式支撑架,所述的门式支撑架是由垂直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及连接在第一、第二支撑架顶端、与水平工作台固定连接的水平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水平横梁的下部; 一沟槽辊,该沟槽辊转动支撑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上,且在沟槽辊的周向面开有若干环形槽; 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的水平横梁的下部; 一安装架,该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汽缸的活塞杆上; 一第一空心轴、一第二空心轴,该第一空心轴和第二空心轴分别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安装架上; 一第一滑套、一第二滑套,该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分别对应套装在所述的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上; 一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该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作用第一滑套只可在第一空心轴上轴向滑动,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作用第二滑套只可在第二空心轴上轴向滑动; 一第一针辊、一第二针辊,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分别对应转动装配在所述的第一滑套、第二滑套上;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与所述的沟槽辊平行设置,且位于沟槽辊的上方;所述的扎针按预设间距平行排列固定在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的外表面; 一主动辊,该主动辊转动装配在所述的水平工作台上,并由一电机驱动转动; 一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主动辊的传动端与所述的沟槽辊的传动端之间,实现沟槽辊与主动辊的旋转方向相反; 一托辊,该托辊空转装配在与水平工作台输出端相固定、且伸出水平工作台外的托辊座上; 一导向辊,该导向辊空转装配在与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固定的导向辊座上;该 导向辊与所述的沟槽辊保持间距、平行设置,且位于沟槽辊的外下方; 所述的导向辊与沟槽辊配合,将分别与导向辊、沟槽辊接触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表面实现翻转。所述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其包括一转动装配在所述的第一空心轴内的第一丝杆、一与该第一丝杠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一与该第一螺母相固定的第一滑块、一位于第一空心轴外且与第一丝杆非转动配合的第一手轮,在所述的第一空心轴上轴向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块穿经该第一滑槽与所述的第一滑套固定连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其包括一转动装配在所述的第二空心轴内的第二丝杆、一与该第二丝杠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一与该第二螺母相固定的第二滑块、一位于第二空心轴外且与第二丝杆非转动配合的第二手轮,在所述的第二空心轴上轴向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块穿经该第二滑槽与所述的第二滑套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其包括 一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主动棍的传动端; 一中间轴,该中间轴转动支撑在所述的水平工作台的一侧; 一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中间轴上;该中间齿轮与所述的主动齿轮相哨合; 一主动带轮,该主动带轮与中间齿轮同轴、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中间轴; 一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沟槽辊的传动端; 一传动带,该传动带将所述的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实现带传动。所述的扎针呈圆锥状,其与第一、第二针辊连接的连接部粗圆,其针扎部细尖,尖端直径为¢1. 5mm,角度为5°。所述的升降气缸为两只,其对称装配在水平横梁的下部。本专利技术是在水平横梁下部的第一、第二支架上转动支撑一沟槽辊,在水平横梁上安装的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分别非转动装配两空心轴,在该两空心轴分别对应套装有两滑套,该两滑套分别在两位置调节机构作用下只可在两空心轴上轴向滑动,在两滑套分别对应转动装配有两针辊,该两针辊与沟槽辊相平行,且位于沟槽辊的上方,扎针排列固定在两针辊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由升降气缸经安装架操纵驱动针辊的提升与下降,经位置调节机构调节沟槽辊在滑套上的位置,使扎针与沟槽辊上的环形槽相对应,对放置在沟槽辊上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进行扎孔。在水平工作台上转动装配一主动辊,该主动辊由一电机驱动转动,在主动辊与沟槽辊之间设有将沟槽辊与主动辊实现反向转动的传动机构,在水平工作台输出端空转装配一伸出水平工作台外的托辊;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空转装配一导向辊。本专利技术的主动辊将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送出水平工作台,再经托辊、导向辊送至沟槽辊,导向辊与沟槽辊的配合,将分别与导向辊、沟槽辊接触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表面实现180°翻转,保证了扎针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胎侧面扎至内衬层,防止了内衬层的破坏。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扎孔装置可调、扎孔不伤内衬层、扎出的孔圆滑通光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主视 图2是图1的左视 图3是图1的俯视 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放大 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放大图。图中1.水平工作台,2.门式支撑架,201.第一支撑架,202.第二支撑架,203.水平横梁,301.第一支架,302.第二支架,4.沟槽辊,401.环形槽,5.扎针,601.第一空心轴,602.第二空心轴,701.第一滑套,702.第二滑套,801.第一针辊,802.第二针辊,901.第一升降气缸,902.第二升降气缸,9011.第一活塞杆,9021.第二活塞杆,10.安装架,1101.第一丝杆,1102.第一螺母,1103.第一滑块,1104.第一手轮,1201.第二丝杆,1202.第二螺母,1203.第二滑块1203,1204.第二手轮,13.主动辊,14.电机,15.传动机构,1501.主动齿轮,1502.中间轴,1503.中间齿轮,1504.主动带轮,1505.传动带,1506.从动带轮,16.托辊座,17.托辊,18.导向辊座,19.导向辊。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图2中,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其包括扎针5、一放置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水平工作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扎孔装置,其包括若干扎针、一放置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水平工作台、固定在水平工作台输出端下部的门式支撑架,所述的门式支撑架是由垂直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及连接在第一、第二支撑架顶端、与水平工作台固定连接的水平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水平横梁的下部;一沟槽辊,该沟槽辊转动支撑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架上,且在沟槽辊的周向面开有若干环形槽;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的水平横梁的下部;一安装架,该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汽缸的活塞杆上;一第一空心轴、一第二空心轴,该第一空心轴和第二空心轴分别非转动装配在所述的安装架上;一第一滑套、一第二滑套,该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分别对应套装在所述的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上;一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该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作用第一滑套只可在第一空心轴上轴向滑动,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作用第二滑套只可在第二空心轴上轴向滑动;一第一针辊、一第二针辊,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分别对应转动装配在所述的第一滑套、第二滑套上;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与所述的沟槽辊平行设置,且位于沟槽辊的上方;所述的扎针按预设间距平行排列固定在该第一针辊、第二针辊的外表面;一主动辊,该主动辊转动装配在所述的水平工作台上,并由一电机驱动转动;一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主动辊的传动端与所述的沟槽辊的传动端之间,实现沟槽辊与主动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一托辊,该托辊空转装配在与水平工作台输出端相固定、且伸出水平工作台外的托辊座上;一导向辊,该导向辊空转装配在与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固定的导向辊座上;该导向辊与所述的沟槽辊保持间距、平行设置,且位于沟槽辊的外下方;所述的导向辊与沟槽辊配合,将分别与导向辊、沟槽辊接触的轮胎胎侧与内衬层预复合件的表面实现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彬张建礼
申请(专利权)人: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