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性前药,为通式(I)所示的结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中:X与Y-(CH2)n-、-C(O)-(CH2)n-C(O)-或-O-(CH2)m-、-NH-(CH2)m-、-C(O)-(CH2)m-、-NH-(CH2)m-C(O)-,n表示0~6,m表示1~4;Y代表-(CH2)a-、-C(O)-(CH2)a-C(O)-或-O-(CH2)b-、-NH-(CH2)b-、-C(O)-(CH2)b-、-NH-(CH2)b-C(O)-,a表示0~6,b表示1~4;Drug1与Drug2代表独立不同或相同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系列前药,可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药物的中枢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类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的制备、用途及其初步靶向性测定。
技术介绍
据统计,全球约有1/5的人口患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脑肿瘤,急性或慢性疼痛综合症,癫痫,脑炎,脑缺血以及神经衰退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这一趋势将会更加严重,并且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许多物质从血液中进入脑部。几乎所有大分子和95%的小分子药物都不能有效进入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这使得对CNS有效的药物很难进入CNS病灶部位 并呈现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据报道长期使用非留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1-1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的发病机率。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甚至肾毒性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源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所致,当药物在外周器官分布较多,则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同时也会降低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比例。维生素C (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增加对感染的抵抗能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并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等。维生素C在脑内的浓度是其它器官的10倍以上,这源于大脑中GLUTp SVCT2和少量的SVCT1可以充当维生素C通过血脑屏障的转送体OVatere,1999,399,70-75),从而使维生素C在脑内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可以将维生素C作为药物脑靶向给药的载体。Christopher P. Corpe 等人U Biol. Chem. 2005, 280, 5211-5220)提到维生素C的C2-0H、C3-0H对于维生素的转运至关重要,而C6-0H对维生素的转运影响不大。近年来,维生素C作为脑靶向载体的修饰主要集中在C6-0H上,变化不大的C5-0H反而引起了我们进一步修饰维生素C的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如通式(I)所示的一类前药,旨在合成并探索这类前药的脑靶向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新型脑靶向前药,以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提高药物的中枢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类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权利要求1.一种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为通式(I)所示结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X与Y可以是相同的基团,也可以是不同的基团,其具体描述为X、Y的一端以酯键或醚键同维生素C的C5-0、C6-0相连,另一端以酯键或醚键或酰胺键同药物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Drug1与Drug2代表独立不同或相同的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药物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洛芬、萘普生、文拉法辛、美金刚胺等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药物直接以其所含游离羧基、羟基或氨基等作为开放端同X、Y以酯键、醚键、酰胺键等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当n=0时,药物直接以其所含游离羧基、羟基等作为开放端同维生素C的C5-0、C6-0以酯键、醚键等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其特征在于增加药物的脑靶向性,提高药物的中枢浓度,从而降低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提高药物疗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性前药,为通式(I)所示的结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中X与Y-(CH2)n-、-C(O)-(CH2)n-C(O)-或-O-(CH2)m-、-NH-(CH2)m-、-C(O)-(CH2)m-、-NH-(CH2)m-C(O)-,n表示0~6,m表示1~4;Y代表-(CH2)a-、-C(O)-(CH2)a-C(O)-或-O-(CH2)b-、-NH-(CH2)b-、-C(O)-(CH2)b-、-NH-(CH2)b-C(O)-,a表示0~6,b表示1~4;Drug1与Drug2代表独立不同或相同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系列前药,可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药物的中枢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文档编号C07D307/62GK102989004SQ20121042481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吴勇, 海俐, 李晓岑, 米洁, 尤静 申请人:四川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维生素C为载体的脑靶向前药,为通式(I)所示结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中:X代表?(CH2)n?、?C(O)?(CH2)n?C(O)?或?O?(CH2)m?、?NH?(CH2)m?、?C(O)?(CH2)m?、?NH?(CH2)m?C(O)?,n表示0~6,?m表示1~4;Y代表?(CH2)a?、?C(O)?(CH2)a?C(O)?或?O?(CH2)b?、?NH?(CH2)b?、?C(O)?(CH2)b?、?NH?(CH2)b?C(O)?,a表示0~6,?b表示1~4;Drug1与Drug2独立代表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718847dest_path_image00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海俐,李晓岑,米洁,尤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