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359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包含:一轮圈,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数个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连通的一开放侧;数根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卡制件及一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借此,所述辐条组嵌设于轮框内缘而与轮圈相互嵌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且各该定位凸座以间隔环设方式可具有轻量化效果,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特别是使用于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且可运用于机车或自行车的轮圈,以侧向式嵌接设计,借以达到快速组设功效。
技术介绍
车轮为交通工具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其主要以驱动装置,滚动车轮的方式使其上方的车体及人可前进或后退;车轮的结构大致上分为轮圈、轮胎、及轮毂部份,其中轮圈结构则更进一步包含有轮辐元件。以轮圈结构而言,其主要提供轮胎支撑功能,以较硬材质形成圆形框体,再将软性材质轮胎设于框体的外缘面上,而以轮胎部位接触地面上滚动作冲击力的缓冲;轮圈上的轮辐元件主要为维持轮框的张力,以使框体呈真圆状态,并减少变形,而能于地面上顺畅地滚动。针对轮圈的轮辐元件,因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而有所差异,市面上常见者则分为辐板式或辐条式两种,其中辐板式呈板状,并以三个或五个辐板的数量环设于轮毂及轮框之间,辐条式则呈小直径条杆状,以几十个辐条的数量环设于轮毂及轮框之间;使用上,于汽车或机车的轮圈多属板状的辐板,于自行车的轮圈则多属条状的辐条。轮圈与轮胎的结合,又有“内胎式”及“无内胎式”之分,所谓“内胎式”是指于轮圈与轮胎间添设有一内胎,并将气体灌入内胎中,使内胎鼓胀而撑住轮胎使其不会塌扁;“无内胎式”则指于轮圈与轮胎间未添设有一内胎,而气体则直接灌入轮胎中,让空气充满轮胎及轮圈中,使轮胎鼓胀不会塌扁;因此以“无内胎式”的轮圈,则其与轮胎间组设后的密闭性需求较高,以免气体外漏造成轮胎扁塌,导致降低滚动的顺畅度。现有属“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62040632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轮圈辐条卡抵改良结构》,包含一轮圈,以及若干呈放射状环设于该轮圈内面的辐条,各该辐条一端设有呈较大外径的端子部,该端子部利用一螺杆及螺帽锁组配合而枢卡于该轮圈的辐孔处,其特征于各该辐条的端子部其衔接辐条的背缘面形成一弧圆面,而该螺杆相对该端子部的螺头外端面,亦形成一对应该弧圆面的沉窝孔缘,借以当该辐条的端子部枢组于该轮圈的辐孔处时,利用该端子部的弧圆面贴合该螺头的沉窝孔缘,令其枢组结构不仅平稳,且另一端作角度的偏移时,具有较佳的调整性,同时增加其接触作用的面积。现有属“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4111342号专利技术专利所揭露的《无内胎之轮圈辐丝之组合结构》,包含辐丝一端以螺结的接头与轮圈内侧壁结合的结构中,配合一套件设有一大于轮圈内侧壁穿孔的挡缘,套件另一端则形成有卡结段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套件为呈薄片状的套体,卡结段为一等距剖设数个纵向割线的双层内折套叠而成,使套件外径小于轮圈穿孔而形成一具裕度空间,接头一端凸设略小于轮圈穿孔的大头部;以结合接头的套件穿入轮圈穿孔后可借助薄片提供迫张变化操作上,达到更省力、迅速化与轮圈穿孔牢固迫结组成,同时利用套件卡结段撑张后,与轮圈穿孔间保留有适当偏摆空间, 而使套结的辐丝可灵活调节与轮毂进行组装。另有一种属《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0210489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在轮辋上固定自行车辐条的装置》,是用于将自行车辐条的螺纹端钩挂到自行车轮辋的车内螺纹的通孔中,其包括一套接管,套接管的外壁至少局部地按照轮辋的车内螺纹的通孔直径及螺距进行车螺纹,一螺母,其按照辐条螺纹端的直径及螺距而车内螺纹的,该螺母具有一宽头螺帽,其中,套接管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内凹槽,其内壁局部地逐渐缩小变窄,而形成用于宽头螺帽或辐条头的止动底座,该底座的延长部位为一进入介面,为了螺母杆体或辐条杆体而设计的,且凹槽的截面尺寸大于螺母或辐条的宽头螺帽及杆体的截面尺寸, 以便可形成一种螺母在套接管的凹槽中的球关节作用。于前述“内胎式”轮圈,因其辐条设置须要于轮圈的朝外框座上钻孔,以方便穿设辐条于朝内框座上并进行螺锁固定,因此于轮圈的朝外框座上环设有若干组设孔,以致朝外框座与轮胎间密闭性不佳,容易使气体流失,故必需添设内胎于轮圈及轮胎之间;本技术因针对“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故此类“内胎式”轮圈非本技术的技术范畴。
技术实现思路
进一步针对上述两个“无内胎”的轮圈结构作分析,两者均无须于朝外框座上钻孔;其中前者主要是将该薄片套件在一端设有挡缘,另一端以双层内折套叠成一卡结段,其可套结一头部略小于轮圈穿孔的接头上,接头另一端供辐丝锁结,将套结有套件的接头穿入轮圈穿孔,再将接头拉出,即可利用接头的头部迫张卡结段向外撑张与轮圈穿孔形成牢固迫结;后者结构则是将套接管先与辐条穿设后,再将套接管螺设于朝内框座上。但是,前述两无内胎的轮圈,前者的该套件如在辐丝外拉时恐会发生无法进入卡结段内使其撑开则辐丝与套件脱落的情形,而需重新组设,此结构设设计于穿设时亦容易发生辐丝与套件卡住的情形,如又无法拉出辐丝,则故障将无法排除,整个轮圈得必需报废,除此之外,当维修轮圈时,辐丝很难拉出,必须将辐丝及其组接相关构件全部破坏,导致整个维修相当困难;后者结构于套接管螺设于轮圈时,因螺锁旋转的动作,加上呈穿设状态的辐条会阻碍螺设动作的进行,会耗费相当时间,且在加工程序上于套接管外径必须逐一车出外螺纹而需较长的加工时间,又于螺设配合的精度要求亦较高,故需要较高的加工成本。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包含有一个轮圈, 呈圆形框体状,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呈凸缘状的数个定位凸座,所述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并分别朝该轮框中心延伸预设高度,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设置且与外部连通的一个开放侧;若干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个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个卡制件及一个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个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借助上述构件,利用辐条组侧向嵌设于轮框内缘上定位凸座而与轮框相互嵌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且各该定位凸座以间断环设方式可具有轻量化效果,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定位凸座由一个顶缘面及三个侧面所共同形成的中空壳座;该顶缘面设有贯通至该空间的一个穿槽,提供该辐条组穿设的部位;该顶缘面设有一个导位槽,为由该开放侧连通至该穿槽的缺槽状,提供该辐条组由该开放侧顺利嵌设至该空间内的导引部位。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卡制件具有相互接设的一个卡制部及一个夹持部,该卡制部呈较大外缘而卡设并贴抵于该定位座一侧;该夹持部穿设该定位座后外露于该定位凸座,并与该辐条的一端相接设。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夹持部的外缘部以若干平面环设形成, 以提供与该辐条相互螺接时,与辅助工具组接夹持并旋转施力的部位。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斜度的斜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曲度的弧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于该夹持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包含有:一个轮圈,呈圆形框体状,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呈凸缘状的数个定位凸座,所述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并分别朝该轮框中心延伸预设高度,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设置且与外部连通的一个开放侧;若干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个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个卡制件及一个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个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