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自行车车轮设置有第一圆周侧壁、第二圆周侧壁和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第二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外桥接部连接第一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和第二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振动抑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自行车车轮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轮。更确切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复合轮缘的自行车车轮,该复合轮缘抑制振动。
技术介绍
现在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车轮,这些自行车车轮当前可在市场获得。大部分自行车车轮具有轮毂部分、多根辐条以及环形轮缘。轮毂部分附设到自行车车架的一部分以用于相对转动。辐条的内端部联接到轮毂,并且从轮毂向外延伸。环形轮缘联接到辐条的外端部,并且具有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用于在其上支撑充气轮胎。典型地,自行车车轮的辐条是细的金属线辐条。过去,大部分传统的自行车轮缘由各种金属材料构造而成。然而,在最近几年,自行车轮缘使用复合材料进行构造,以使得它们重量更轻。例如,在美国专利US 7,464,994 中,已经提出一种自行车轮缘,该自行车轮缘具有连续延伸的树脂材料,该树脂材料覆盖环形金属轮缘构件的一部分。在美国专利US 5,104,199中,已经提出一种自行车轮缘,该自行车轮缘具有附设到轮缘圈的模制主体。还已经提出一些自行车轮缘,这些自行车轮缘主要由浸溃有热固性树脂的编织碳纤维形成。在美国专利US 7,614,706中公开了主要由编织碳纤维制成的自行车轮缘的一个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抑制振动的复合自行车轮缘。鉴于已知技术的状况,提供了一种复合自行车车轮,该复合自行车车轮包括第一圆周侧壁、第二圆周侧壁和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第二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外桥接部连接第一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和第二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振动抑制层。根据结合附图进行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复合自行车车轮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很明显,下列详细描述公开了优选的实施例。附图说明现在,参照所附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本原始公开的一部分图I是复合自行车车轮的侧正视图,该复合自行车车轮装备有根据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自行车轮缘;图2是沿着图I中的剖面线2-2看去的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放大局部剖视图3是沿着图I中的剖面线3-3看去的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放大局部剖视CN 102975570 A书明说2/8页图4是沿着图I中的剖面线4-4看去的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放大局部剖视图5是用于形成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制动表面的制动层的示意图6是底部的内连接部层的示意图,该底部的内连接部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内连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7是第一或主要的复合主体层的示意图,其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提供结构支撑;图8是主体振动抑制层的示意图,该主体振动抑制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抑制和削弱振动;图9是第二或次要复合主体层的示意图,该第二或次要复合主体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0是阀加固层的示意图,该阀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内连接部中、在阀开口周围提供结构支撑;图11是内连接部加固层的示意图,该内连接部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内连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2是辐条开口加固层之一的示意图,该辐条开口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内连接部中、在辐条开口周围提供结构支撑;图13是顶部的内连接部层的示意图,该顶部的内连接部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内连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4是第二复合桥接部层的示意图,该第二复合桥接部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5是桥接部振动抑制层的示意图,该桥接部振动抑制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抑制和削弱振动;图16是角部加固层之一的示意图,该角部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7是第一复合桥接部层的示意图,该第一复合桥接部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提供结构支撑;图18是辐条进入开口加固层之一的示意图,该辐条进入开口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在辐条进入开口周围提供结构支撑;图19是入口孔加固层的示意图,该入口孔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中、在入口孔周围提供结构支撑;图20是盖侧面加固层之一的示意图,该盖侧面加固层用于在图I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外桥接部的角部处提供结构支撑;图21是复合自行车车轮的侧正视图,该自行车车轮装备有根据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自行车轮缘;以及图22是复合自行车车轮的侧正视图,该自行车车轮装备有根据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自行车轮缘。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所选择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专利技术。首先参见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复合自行车车轮10。自行车车轮10基本上包括自行车轮缘12、中心轮毂14和多根辐条16。自行车车轮10基本上包括自行车轮缘12、中心轮毂14和多根辐条16。如从图I看到的,轮缘12是环形构件,其设计成绕着由轮毂14的轴所形成的中心转动轴线A转动。辐条16以传统方式将轮缘12和中心轮毂14 相互连接在一起。充气轮胎(未示出)以传统方式固定到轮缘12的外表面。首先,简要地描述中心轮毂14。中心轮毂14包括轮毂壳14a,该轮毂壳经由一对轴承单元(未示出)而可转动地安装在轮毂轴14b上。中心轮毂14可以是可与自行车轮缘12 —起使用的任何类型的自行车轮毂。换句话说,中心轮毂14的精确结构对于复合自行车车轮10的结构来说并不重要。因而,在此不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和/或显示中心轮毂14。 再者,虽然示出了前轮毂,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的话,自行车轮缘12还可与后轮毂一起使用以形成后车轮。同样地,辐条16的精确结构对于复合自行车车轮10的结构来说并不重要。辐条 16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辐条或其他类型的连接装置(例如,金属辐条、复合辐条、盘形连接构件等)。因而,在此不详细地描述和/或显示辐条16。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辐条16是金属的径向张力辐条。这些辐条16将轮毂14连接到轮缘12,其中辐条16中的每一根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设置有辐条帽。例如,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十六根径向辐条16在如从图I中看到的等距圆周位置处连接到轮缘12。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辐条16中的八根从轮缘12的中心延伸到轮毂14的一侧,而另外八根辐条16从轮缘12的中心延伸到轮毂14的另一侧。当然,根据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轮缘12可被改变而使用,以容纳不同的辐条布置(例如,全部切向的辐条、一些切向的辐条和一些径向的辐条等)。再者,根据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的话,轮缘12可被改变而使用,以容纳比16根辐条更少或更多的辐条。在任何情况下,辐条16优选以圆周地间隔开的布置联接到轮缘12。现在转向图2到4,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轮缘12的结构。基本上,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轮缘12是完全非金属的复合构件。但是,如果期望的话,金属的轮胎附设结构可以与轮缘12 —起使用。轮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自行车车轮,包括:第一圆周侧壁,所述第一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第二圆周侧壁,所述第二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以及外桥接部,所述外桥接部连接第一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和第二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振动抑制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6 US 13/226,1391.一种复合自行车车轮,包括 第一圆周侧壁,所述第一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 第二圆周侧壁,所述第二圆周侧壁具有径向内端部和径向外端部;以及 外桥接部,所述外桥接部连接第一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和第二圆周侧壁的径向外端部, 外桥接部、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振动抑制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自行车车轮,其中, 所述振动抑制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圆周侧壁中的第一振动抑制层和布置在第二圆周侧壁中的第二振动抑制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自行车车轮,其中, 所述振动抑制层包括布置在外桥接部中的第三振动抑制层。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自行车车轮,其中, 所述外桥接部包括振动抑制层。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自行车车轮,其中, 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一复合主体层和第二复合主体层,所述第二复合主体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复合主体层下方,以及 第一振动抑制层和第二振动抑制层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圆周侧壁中,第二振动抑制层布置在第一圆周侧壁和第二圆周侧壁中相应一个的第一复合主体层与第二复合主体层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自行车车轮,其中, 所述第一圆周侧壁的第一复合主体层和第二圆周侧壁的第一复合主体层连续地布置,以形成主要的复合主体层,所述主要的复合主体层沿着第一圆周侧壁、第一圆周侧壁与第二圆周侧壁之间的内连接部以及第二圆周侧壁而连续地延伸, 所述第一圆周侧壁的第二复合主体层和第二圆周侧壁的第二复合主体层连续地布置,以形成次要的复合主体层,所述次要的复合主体层沿着第一圆周侧壁、第一圆周侧壁与第二圆周侧壁之间的内连接部、以及第二圆周侧壁而连续地延伸,以及 第一振动抑制层和第二振动抑制层结合为单个片,以形成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久,田中良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