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240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由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框,系以铝材制成,其两端分别为一组接端,第一框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一边框,两边框内侧设有一连结框部,连接框部与两边框间设有一组接空间,连接框部两侧设有与两边框连接的一上、下桥板,且分别形成一组接空间,各该下桥板分别设有一沟槽;至少一衔接件,插设于两组接端的组接空间内;一第二框,以复合材成形于第一框内侧;借由上述构件,第一框两端利用衔接件相互接合,形成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以达便利及稳固接合的功效,且具轻量化,并可提升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自行车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特别是利用插设接合成形圆圈状的铝材框,于其内侧成形复合材框的部位,并具有轻量化及提升结构强度的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主要供轮胎套设,以形成车轮。轮圈结构依材料不同,通常以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或合金结合碳纤维材料等所构成,由于轻量化为自行车业者所追求的目标,合金材料较重,碳纤维材料轻且结构强度佳、耐冲击,然而碳纤维材料因煞车块夹持时摩擦产生的高温,而容易产生剥层的缺失,其中由合金及碳纤维材料结合制成的轮圈,由于合金材料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使合金材料的部分可供煞车块夹持摩擦散热,并结合碳纤维材料高强度、轻量化及耐冲击等诸多优点,因此合金材料与碳纤维材料结合形成的轮圈,具有极佳实用性效益。该轮圈结构是将铝合金材料纸制成框座状的杆体,且将二端接合成圆圈状,而该铝材框两端的接合方法,通常是将两端利用焊接或胶合方式接合形成完整的铝材框,再于铝材框的内侧,或将铝材框全部包覆有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硬化成形框状,形成铝合金与复合材料结合的轮圈,且于铝材框内侧与复合材框的接合部位通常设有散热空间,可隔开煞车块摩擦产生的高温且具散热效果,以避免复合材框在煞车高温下产生软化变形及剥落的情形。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依铝材框与复合材框间的散热空间的组设位置,常见者大致可分为中间式及二端式。目前,现有中间式散热空间的铝合金碳纤维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08047号专利技术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之轮圈”,其包含有一个外框,该外框具有一支撑部以及分别连接于该支撑部两端的一煞车部,该支撑部以及该煞车部之间形成一个轮胎槽,用以组设自行车的轮胎,该煞车部靠近轴心的一端更向轴心延伸形成一个凸缘,该凸缘与支撑部之间则形成一容置槽;一个内框,该内框为预先一体成形的复合材质框体,该内框的两侧各具有一接合部;该外框凸缘末端至轴心具有第二距离,该内框接合部末端至轴心具有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三距离,该内框利用撬接的方式将该接合部组设于该容置槽,使该内框结合于该外框。另一现有二端式散热空间的铝合金碳纤维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8211957号专利技术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其包括一外框及一结合于外框内侧的内框,其中;该外框两侧各有一相互对应的框边,该两框边内侧透过一连结框部做为连结,该两框边外侧各为一供煞车块做为摩擦用的制动面;该连结框部两端系各有一连结于两框边中间部位的上支肋,该连结框部两端系各另有一连结于两框边下方部位的下支肋,且连结框部于两端上支肋及下支肋之间各形成一散热空间,另该外框于连结框部的底面系形成一供内框连结设置的结合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结构中,前者主要是以铝合金材质的外框与复合材质的内框相互组接形成轮圈,其中该外框具有支撑部与连接于其两端的煞车部,且于两煞车部间设有强化肋,借支撑部与强化肋间形成中间式的散热空间,以达隔热及散热效果;后者同样是以铝合金材质的外框与复合材质的内框相互组接形成轮圈,该外框于框边内侧连结有连结框部,且该连结框部两端上、下方各有连结于两框边的上支肋与下支肋,则于该连结框部二端上支肋与下支肋间各形成一散热空间,同样可达隔热及散热效果。但是,无论是具中间式或二端式散热空间的轮圈结构,均是将铝合金轮圈两端以焊接或胶合方式结合后,再成形碳纤维复合材质部分,然而此结构会因为焊接或胶合不良,而在结合部位产生假性接合状况,经轮圈转动受力下,或在成形碳纤维复合材质部分时会加压,而容易导致铝合金接合部位分离,使得煞车制动面产生间隙或凸起,造成煞车卡住而无法控制,影响骑乘安全性,且此类不良品发生时,往往造成该轮圈整个报销,或者需再加工处理,使得生产速度慢、成本高;此外,为达轻量化的高性能需求,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仍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可提升结合定位效果的轮圈结构,并可降低重量使其可达轻量化的功效。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自行车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其包含有第一框,为以铝材的框状杆体所制成的圆圈状,该第一框两端分别为组接端,其中该第一框两侧设有相互对应的边框,该两边框内侧连结设有连结框部,该连接框部两侧分别设有与两边框连接的上桥板与下桥板,且于该连接框部两侧各该上桥板与下桥板间分别形成有组接空间,于该连接框部两侧的下桥板远离各该组接端预设距离处分别沿周圆方向设有沟槽;至少一个衔接件,呈杆状,于该第一框两组接端的组接空间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第二框,为以复合材成形的圆框体,且成形于该第一框的内侧。优选的,该衔接件的形状为对应该组接空间的形状。优选的,于该第一框两端组接端的组接空间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时,该两组接端加热至预设温度并加压于该两组接端以使其相互接合固定。优选的,该第二框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优选的,该第二框于该第一框两侧的各该沟槽内分别形成有凸肋。优选的,该第二框内部沿圆周方向成形有肋,且该肋是抵撑于第二框内部两侧。优选的,该第一框的连接框部是于两边框间连接设有上桥板,各该边框朝内侧延伸设有内边框,且该两内边框间连接设有下桥板,于该上桥板、下桥板与两内边框间形成有中空部位,且该下桥板两侧与两内边框间分别形成有该组接空间,于该两组接端间的下桥板预设距离处沿圆周方向形成该沟槽,且该第二框成形时,使该第二框两侧贴覆于该两内边框的外侧。优选的,该第一框的连接框部是于两边框间连接设有上桥板,各该边框朝内侧延伸设有内边框,且该两内边框间连接设有下桥板,于该上桥板、下桥板与两内边框间形成有中空部位,且该下桥板两侧与两内边框间分别形成有该组接空间,于该两组接端间的下桥板预设距离处沿圆周方向形成该沟槽,并以复合材料封闭包覆于该第一框表面,且于该第一框内侧成形出该第二框的形状。本技术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是于铝材制成的第一框两端内部设有组接空间,且于两端的组接空间内共同插设有衔接件,即可将两端接合形成完整的第一框,并于该第一框内侧利用复合材料成形出第二框,借该衔接件与第一框两端的插设接合,使其组装快速、容易,且整体构件简单,确达极佳创新实用性。本技术目的之二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是于该第一框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沟槽,可减轻重量,以达轻量化的功效。本技术目的之三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轮圈结构,当该第一框两端共同插设该衔接件并接合固定后,其以预设温度加热于该两端,并加压使其相互 接和固定,可避免接合处产生凹陷或假焊的情事,以达稳固接合及增加结构强度的功效,且可提升生产速度及良品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一。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二。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一。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二。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一。图13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二。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铝材与复合材结合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第一框,为以铝材的框状杆体所制成的圆圈状,该第一框两端分别为组接端,其中该第一框两侧设有相互对应的边框,该两边框内侧连结设有连结框部,该连接框部两侧分别设有与两边框连接的上桥板与下桥板,且于该连接框部两侧各该上桥板与下桥板间分别形成有组接空间,于该连接框部两侧的下桥板远离各该组接端预设距离处分别沿周圆方向设有沟槽;至少一个衔接件,呈杆状,于该第一框两组接端的组接空间内共同插设该衔接件;第二框,为以复合材成形的圆框体,且成形于该第一框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