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927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维生素C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Vc第二步生物发酵中一种利用混合菌生物发酵转化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Vc二步发酵生产工艺的种子液逐级扩大,发酵培养时将A菌系和B菌系的种子液,以体积百分比15-20%的总接种量接入发酵罐中发酵培养至发酵终点(即至发酵液中残余山梨糖浓度≤1mg/ml),实现利用混合菌发酵转化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其中A菌系由伴生菌蜡样芽孢杆菌/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与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B菌系由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菌混合发酵新方法,发挥了两种伴生菌的各自优势,可缩短发酵周期6-8小时,降低能耗10-15%,提高发酵转化率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维生素C生物发酵
,具体的说是Vc第二步生物发酵中一种利用混合菌生物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Vc 二步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其第二步发酵为两种菌的混合发酵,实现从L-山梨糖到2-酮基-L-古龙酸的生物转化。两种菌包括具有产酸能力的细菌-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俗称产酸菌或小菌)和不具有转化产酸能力但却能促进小菌生长和产酸的伴生菌(俗称大菌)。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单独培养传代存活率及产2-酮基-L-古龙酸能力均较弱,只有与伴生菌混合培养时才能快速生长和产酸。但是,伴生菌的种类、数量和生长特性对小菌的生长和产酸具有重要影响,进而改变着维生素C第二步发酵的效率。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伴生菌主要有蜡状芽孢杆菌(Bacill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苏云金芽抱杆菌(Bacillsthuringiensis)等,且仅用其中一种伴生菌与产酸菌搭配进行两种菌的混合发酵产酸。因为一株伴生菌的高效伴生能力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在发酵的整个阶段持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Vc二步发酵生产工艺的种子液逐级扩大,发酵培养时将A菌系和B菌系的种子液,以体积百分比15?20%的总接种量接入发酵罐中发酵培养至发酵终点(即至发酵液中残余山梨糖浓度≤1mg/ml),实现利用混合菌发酵转化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其中A菌系由伴生菌蜡样芽孢杆菌/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与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B菌系由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Vc二步发酵生产工艺的种子液逐级扩大,发酵培养时将A菌系和B菌系的种子液,以体积百分比15-20%的总接种量接入发酵罐中发酵培养至发酵终点(即至发酵液中残余山梨糖浓度(lmg/ml),实现利用混合菌发酵转化山梨糖为2-酮基-L-古龙酸; 其中A菌系由伴生菌蜡样芽孢杆菌/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与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菌系由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产酸菌生酮基古龙酸菌组成。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菌系和B菌系的种子液按体积比2:1 10:1的比例混合接入发酵罐。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种囷系分别加入到发酵te中,两种先后加入的囷系在20小时内接种到发酵罐中使总接种量达到15-20%。4.按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利用三种菌混合发酵转化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Vc 二步发酵过程中A菌系和B菌系经过连续三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超徐慧满都拉张忠泽安海英胡昊李英杰韩利涛姜铭妍谌明徐静曹桂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