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学洋专利>正文

桐籽油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899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桐籽油加工工艺,按照如下步骤完成:(1)桐子采收、去杂;(2)干燥,控制水分为3%-4%;(3)再次去杂;(4)榨油机改装,对榨油机榨圈进行改装,从进料口到出饼口顺序为60#榨圈顺装、20#榨圈顺装、60#榨圈倒装、20#榨圈顺装;(5)预热,加入油饼,提升榨油机的温度到80-100℃;(6)压榨,将所述步骤(3)处理好的桐子瓣直接加入榨油机内进行压榨,榨油温度控制在110-140℃;(7)过滤;(8)沉淀;(9)步骤(8)所得上清液倒出成品桐油。该工艺设计合理、加工得到的桐油澄清透明、无杂质,操作简单、简化了工艺,高效节能,易于推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工艺,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桐籽油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油桐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落叶乔木,高3-8米。叶互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 20-30厘米,宽4-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叶基心形,全缘或三浅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 花单性同株;花先叶开放,花瓣白,有淡红色条纹,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I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种子具厚壳状种皮。油桐4-5月开花,果期7-10月;花后子房膨大,结球形核果,果顶端有短尖头;果内有种子3-5粒;种子具厚壳状种皮,宽卵形;种仁含油,高达35%,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桐油树脂、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目前的桐油加工方法工艺流程为采收一去杂一干燥一粉碎一炒制一压榨一过滤 —沉淀一精炼一成品,目前桐油在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工艺繁琐、费力费时、透明度差、杂质多、成色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省时省力、高效节能的桐籽油加工工艺,同时制出的桐油透明度高、成色好、杂质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桐籽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按照如下步骤完成(1)、桐子采收、去杂;(2)、干燥,将去杂后的桐子晾晒或上炕烘烤,去壳,得到桐子瓣,控制水分为3%-4%;(3)、再次去杂,将步骤(2)所得的桐子瓣再次去除桐子灰和杂质;(4)、榨油机改装,对其榨圈进行改装,从进料口到出饼口顺序为60#榨圈顺装、20 #榨圈顺装、60 #榨圈倒装、20 #榨圈顺装;(5)、预热,在榨油机内,加入油饼,启动榨油机,提升榨油机的温度到80-100°C;(6)、压榨,将所述步骤(3)处理好的桐子瓣直接加入榨油机内进行压榨,榨油温度控制在 110-140°C ;(7)、过滤,将步骤(6)榨得的桐油通过滤油器进行过滤;(8)、沉淀,将步骤(7)过滤后的桐油放入容器内进行沉淀;(9)、步骤(8)所得上清液倒出即为成品桐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再次去杂将桐子瓣内的桐子灰和杂质,起到减少成品油中的杂质,通过预热将榨油机的温度提升到80-100°C,起到了给先进入压榨机的桐子瓣预热,简化了以前工艺中需要煎炒过程,更加高效节能,通过对榨油机榨圈的改装,榨油时实用整个桐子瓣为原料,并且改装后的榨油机的油饼成型更加充分,简化了以前工艺中需要粉碎过程避免了桐子渣进入成品油中,经过上述改进,渣滓进入过滤、沉淀步骤较少,进而不在需要精练步骤,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桐油的色泽、透明度、杂质的含量。为了使得到的桐油产量更高,质量好,油饼成型更加充分,并且能够实用整个桐子瓣进入榨油机榨油,所述步骤(4)中,榨油机采用95型螺旋榨油机,对95型螺旋榨油机榨圈进行改装,从进料口到出饼口顺序为I个60 #榨圈顺装、7个20 #榨圈顺装、I个60 #榨圈倒装、7个20 #榨圈顺装。为了更好的过滤杂质,所述步骤(6)中,滤油器网筛选用100目。为了使杂质沉淀充分,所述步骤(7)中,沉淀时间为7天一 10天。为了提高出油率,所述步骤(7)中,过滤得到的油渣通过液压榨油机进行二次榨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该工艺设计合理、加工得到的桐油澄清透明、无杂质,操作简单、简化了工艺,高效节能,易于推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表一所示本产品检测指标与国家标准对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桐籽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1)、桐子采收、去杂;(2)、干燥,将去杂后的桐子晾晒或上炕烘烤,去壳,得到桐子瓣,控制水分为3%?4%;(3)、再次去杂,将步骤(2)所得的桐子瓣再次去除桐子灰和杂质;(4)、榨油机改装,对榨油机榨圈进行改装,从进料口到出饼口顺序为60#榨圈顺装、20#榨圈顺装、60#榨圈倒装、20#榨圈顺装;(5)、预热,在榨油机内,加入油饼,启动榨油机,提升榨油机的温度到80?100℃;(6)、压榨,将所述步骤(3)处理好的桐子瓣直接加入榨油机内进行压榨,榨油温度控制在110?140℃;(7)、过滤,将步骤(6)榨得的桐油通过滤油器进行过滤;(8)、沉淀,将步骤(7)过滤后的桐油放入容器内进行沉淀;(9)、步骤(8)所得上清液倒出即为成品桐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桐籽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1)、桐子采收、去杂; (2)、干燥,将去杂后的桐子晾晒或上炕烘烤,去壳,得到桐子瓣,控制水分为3%-4%; (3)、再次去杂,将步骤(2)所得的桐子瓣再次去除桐子灰和杂质; (4)、榨油机改装,对榨油机榨圈进行改装,从进料口到出饼口顺序为60#榨圈顺装、20 #榨圈顺装、60 #榨圈倒装、20 #榨圈顺装; (5)、预热,在榨油机内,加入油饼,启动榨油机,提升榨油机的温度到80-100°C; (6)、压榨,将所述步骤(3)处理好的桐子瓣直接加入榨油机内进行压榨,榨油温度控制在 110-140°C ; (7)、过滤,将步骤(6)榨得的桐油通过滤油器进行过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洋
申请(专利权)人:何学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