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52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包括盒状壳体、聚氨酯管和干细胞注射电极,保留鞘管与盒状壳体固定连接,聚氨酯管设于保留鞘管内,干细胞注射电极设于聚氨酯管内;聚氨酯管的头端设有4个金属接头,尾端镶嵌有4个感知电极,金属接头通过导线与感知电极连接;干细胞注射电极为中空结构,它的尾端设有螺旋状电极且螺旋状电极上设有通孔;聚氨酯管内设有2个通气通道,2个通气通道的尾端均设有1个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长期保留在体内,选择植入点时可以多次、多点操作。而且它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细胞),与心肌的接触面大,使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概率更高。另外它还具有对血管伤害小,大出血概率较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电极,特别是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急性或慢性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丢失导致心功能不全,由此带来的致残、死亡率逐年增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我国每年有超过700000的患者死于冠心病。如何挽救或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血管等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既往研究发现了干细胞(stem cell)再生组织的生物特性,具备治疗人类疾病的巨大潜能。尽管干细胞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心脏干细胞移植距离临床大规模实践还有较大的距离。目前效果较好的移植方式为心内膜注入法经心内膜移植是在心肌电机械标测设备的引导下,携带注射针的导管穿过主动脉瓣后逆行进入左室腔,在心内膜表面根据电位确定缺血部位,然后将干细胞以垂直于心内膜的方向注射到心肌内。目前世界范围使用最为普遍的是Noga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制,目前国内亦有部分科研机构和临床部分引进该系统,该系统分为两部分心肌电机械标测设备和注射导管。尽管Noga系统比较先进,但该系统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部分l、Noga系统通路为动脉手术,不能保留在体,只能单次操作(不能多时间点注射),若多时间点移植,需要多次手术,费用较大(包括Noga干细胞注射器以及手术费用)、对患者伤害也较大(多次穿刺动脉);2、由于是单个入路而且Noga干细胞注射器尾端为注射针头样,因此包含液体的移植细胞量受到限制,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概率较低;3、动脉入路不适合短期内多次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移植窗相对较窄,一般移植手术需要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一月内进行,此时梗死区还未完全纤维化),并存在大出血概率、对动脉内膜形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它可以长期保留在体内,选择植入点时可以多次、多点操作。而且它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细胞),与心肌的接触面大,使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概率更高。另外它还具有对血管伤害小,大出血概率较低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包括盒状壳体、保留鞘管、聚氨酯管和干细胞注射电极,保留鞘管与盒状壳体固定连接,聚氨酯管设于保留鞘管内,干细胞注射电极设于聚氨酯管内;聚氨酯管的头端设有4个金属接头,尾端镶嵌有4个感知电极,4个金属接头通过导线与4个感知电极连接;干细胞注射电极为中空结构,它的尾端设有螺旋状电极,螺旋状电极为中空结构,且螺旋状电极上设有通孔;聚氨酯管内设有2个通气通道,2个通气通道对称设置在干细胞注射电极的两侧,2个通气通道的尾端均设有I个气囊。聚氨酯管起支撑作用,聚氨酯的相容性好;手术时保留鞘管作为手术通道,聚氨酯管通过保留鞘管进行手术操作;4个感知电极中3个用来感知腔内电位,I个用于感知电位。感知电极根据电位以及磁场变化进行定位,整个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的尾端为可弯曲变换角度设计。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由于气囊暴露在左房中,需要使用肝素防止血栓形成,因此在气囊外设置肝素涂层。每次移植结束,气囊扩张,用来固定电极头端。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干细胞注射电极的头端高于聚氨酯管的头端。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所述盒状壳体的高度为8CM,宽度为8CM,顶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封盖,盒状壳体与第一封盖通过螺纹连接;聚氨酯管的头端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封盖,第二封盖与聚氨酯管通过螺纹连接。 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聚氨酯管的壁厚为I. 5F ;干细胞注射电极的内径为1F,壁厚为1F。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聚氨酯管和干细胞注射电极均采用316L型钢制成。除了采用316L型钢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能起到电信号传导和干细胞注射通道作用的合金。由于316 L型钢具有价格优势,因此本案优选316L型钢。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通气通道的直径为O. 5F。在医学上IF=O. 33mm, F为常用单位。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 μ m 50 μ m,任意相邻2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为50 μ m。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干细胞注射电极的总长度为65 cm 75cm。前述的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中,气囊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所述干细胞注射电极的头端设有四栅门塑胶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长期保留在体内,实现多次注射,手术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对患者伤害小。本技术的干细胞注射电极尾端为螺旋形设计,可以容纳更多的液体(细胞),由于在螺旋状电极上设置了通孔可以有效增大与心肌的接触面,有利于干细胞弥散到心肌组织中,有效提高了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概率。由于本技术可以长期保留在体,一般可以保留在体一月,对血管伤害小,有效降低了大出血的概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盒状壳体,2-保留鞘管,3-聚氨酯管,4-干细胞注射电极,5-金属接头,6-感知电极,7-螺旋状电极,8-通孔,9-第一封盖,10-四栅门塑胶封盖,11-第二封盖,12-通气通道,13-气囊,14-肝素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I :如图I所示,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包括盒状壳体I、保留鞘管2、聚氨酯管3和干细胞注射电极4,保留鞘管2与盒状壳体I固定连接,聚氨酯管3设于保留鞘管2内,手术时保留鞘管2作为手术通道,聚氨酯管3通过保留鞘管2进行手术操作,干细胞注射电极4设于聚氨酯管3内;聚氨酯管3的头端设有4个金属接头5,尾端镶嵌有4个感知电极6,4个金属接头5通过导线与4个感知电极6连接,感知电极6根据电位以及磁场变化进行定位;干细胞注射电极4为中空结构,它的尾端设有螺旋状电极7,螺旋状电极7为中空结构,且螺旋状电极7上设有通孔8 ;聚氨酯管3内设有2个通气通道12,2个通气通道12对称设置在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两侧,2个通气通道12的尾端均设有I个气囊13。气囊13的外壁上设有肝素涂层14。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头端设有四栅门塑胶封盖10。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头端高于聚氨酯管3的头端。聚氨酯管3和干细胞注射电极4均采用316L型钢制成。盒状壳体I的高度为8CM,宽度为8CM,顶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封盖9,盒状壳体I与第一封盖9通过螺纹连接;聚氨酯管3的头端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封盖11,第二封盖11与聚氨酯管3通过螺纹连接。聚氨酯管3的壁厚为I. 5F ;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内径为1F,壁厚为1F。通气通道12的直径为O. 5F。通孔8的孔径为30 μ m,任意相邻2个通孔8之间的距离为50 μ m。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总长度为65 cm。本技术的实施例2 :如图I所示,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包括盒状壳体I、保留鞘管2、聚氨酯管3和干细胞注射电极4,保留鞘管2与盒状壳体I固定连接,聚氨酯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心室干细胞移植螺旋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状壳体(1)、保留鞘管(2)、聚氨酯管(3)和干细胞注射电极(4),保留鞘管(2)与盒状壳体(1)固定连接,聚氨酯管(3)设于保留鞘管(2)内,干细胞注射电极(4)设于聚氨酯管(3)内;聚氨酯管(3)的头端设有4个金属接头(5),尾端镶嵌有4个感知电极(6),4个金属接头(5)通过导线与4个感知电极(6)连接;干细胞注射电极(4)为中空结构,它的尾端设有螺旋状电极(7),螺旋状电极(7)为中空结构,且螺旋状电极(7)上设有通孔(8);聚氨酯管(3)内设有2个通气通道(12),2个通气通道(12)对称设置在干细胞注射电极(4)的两侧,2个通气通道(12)的尾端均设有1个气囊(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韬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