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泰华专利>正文

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4806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自体血浆的制备阶段;步骤2:羟乙基淀粉(HES)去红细胞阶段;步骤3:单个核细胞的制备;步骤4: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富集培养阶段;步骤5:CD34+造血干细胞的获得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简单方便的取材中体外分离数量及纯度高的造血干细胞,以便于后期大量扩增培养,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造血系统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干细胞
,具体涉及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具体说也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非骨髓动员的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是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制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能够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也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的一种成体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惟一来源。哺乳动物造血包含原始造血(primitivehematopoiesis)和永久造血(definitivehematopoiesis),而永久造血是由多能的HSC维持的。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可形成血液各系的血细胞,并可重建致死量照射破坏的造血系统,HSC除可以分化为各系血细胞外,还可以分化为多种非造血组织的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多种组织的上皮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大小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细胞密度一般小于1.066g/ml。因此,至今仍不能单纯从形态学上来识别造血干细胞。而要对HSC进行研究,首先必须能把它从造血组织中分离出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HSC表面的标志蛋白对其进行分离。目前人的HSC表面标志包括CD34+、CD38-、Lin-、Thy-1+、Sca-1+、HLA-DR+、LFA-1+、CD45RA-、CD71-、Rhodull等。CD34分子是一种跨膜的唾液黏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5KD,其编码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长臂,基因长约26—28kb,含8个外显子,表达在造血干细胞、一部分造血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及胚胎成纤维细胞表面,通过筛选CD34+细胞至少可以使HSC得到富集,随着HSC的分化成熟,CD34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成熟血细胞(Lin+)不表达CD34。因而CD34+为人们普遍认同的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母细胞的代表性表面标志,因此本专利技术及使用富集CD34+细胞进行体外分离HSC。目前HSC提取的主要三种来源为骨髓、动员的外周血和脐带血。成年人的HSC主要存在于骨髓,约占骨髓细胞的0.05%,但采用骨髓来源的HSC需要骨髓穿刺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创伤,使其承受极大痛苦,且恢复时间较长;从动员的外周血中提取则需要动员,目前动员剂按动员机制可分为造血生长因子G-CSF、化疗药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3类,使用动员剂都会有相关的毒副作用如造血生长因子近期最常见的副反应为骨痛、发热、疲乏、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过多等而且正常供者使用G-CSF是否增加患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危险性,目前尚不清楚;而脐带则属于控制品,获得材料需要一些控制。因此三种常规来源都有一些局限性。也就是说,此三种方式,骨髓取材会造成创伤,病人需要承受极大痛苦;从动员的外周血中提取,既需要使用动员剂,会存在相关的副作用;脐带血来源存在一些方面控制。因此取材方面三种都存在一定缺陷。而且,非动员的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的含量少,因而从非动员的外周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的数量、纯度不高,不利于后期体外扩增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二价DNA疫苗技术来源于普通DNA疫苗,其原理是将针对对虾白斑病毒两个重要膜蛋白功能区域蛋白基因克隆于同一真核表达载体中,从而实现针对同一个病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蛋白的表达。将这种二价DNA疫苗导入所要免疫的动物体内,免疫效果优于普通DNA疫苗及两种DNA疫苗的联合免疫,且更加安全、方便、有效。本专利技术将WSSV的VP28、VP19基因串联克隆为融合基因,克隆至Pvax1.0真核表达载体,制备多价基因DNA疫苗,可有效的提高DNA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对虾抗WSSV的DNA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的处理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自体血浆的制备阶段,具体如下:(1-1)抽取病人80ml血液,至抗凝管中;(1-2)将抗凝血1800r/m离心10min,血液分层,吸上层澄清液体即自体血浆,于56℃水浴灭活30min后,2500r/m离心10min,去除沉淀,放置于2-8℃条件下保存1-7天;步骤2:羟乙基淀粉(HES)去红细胞阶段,具体如下:将离心吸取血浆后剩余的下层血细胞部分,与羟乙基淀粉溶液按1:5的体积比例完全混匀,使得羟乙基淀粉质量百分比的终浓度为:1.2%,然后6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步骤3:单个核细胞的制备,具体如下:(3-1)将步骤2中备用的上清,用含胎牛血清、不含Ca2+和Mg2+离子、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DPBs)按1:2的体积比例稀释并混匀备用;(3-2)吸取20mlFicoll液,加入50ml离心管底部,并使得管壁上不要残留Ficoll液;(3-3)将(3-1)中稀释好的上清液缓慢铺平于Ficoll液面上,Ficoll液于上清液的体积比例为1:1.25,平衡后800×g离心20min;(3-4)吸取白细胞层,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稀释悬浮1600r/m离心5min后去上清;(3-5)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悬浮离心后的细胞沉淀1600r/m离心5min洗涤一次;(3-6)用含质量百分比为5%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洗涤一次,方式同步骤(3-5),去上清收集细胞并计数;步骤4: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富集培养阶段,具体如下:(4-1)配置造血干细胞培养体系,由此而得造血干细胞培养基:(4-2)用造血干细胞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接种于75cm2的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120min;(4-3)收集培养瓶中的非贴壁的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75cm2的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即可去除贴壁的细胞。(4-4)采取1/2换液法,每3天用PBS清洗一次细胞并更换一次培养基;(4-5)富集培养7天后,计数并检测CD34+阳性率;步骤5:CD34+造血干细胞的获得阶段,具体如下:(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自体血浆的制备阶段,具体如下:(1‑1)抽取病人80ml血液,至抗凝管中;(1‑2)将抗凝血1800r/m离心10min,血液分层,吸上层澄清液体即自体血浆,于56℃水浴灭活30min后,2500r/m离心10min,去除沉淀,放置于2‑8℃条件下保存1‑7天;步骤2:羟乙基淀粉(HES)去红细胞阶段,具体如下:将离心吸取血浆后剩余的下层血细胞部分,与羟乙基淀粉溶液按1:5的体积比例完全混匀,使得羟乙基淀粉质量百分比的终浓度为:1.2%,然后6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步骤3:单个核细胞的制备,具体如下:(3‑1)将步骤2中备用的上清,用胎牛血清、不含Ca2+和Mg2+离子、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DPBs)按1:2的体积比例稀释并混匀备用;(3‑2)吸取20ml Ficoll液,加入50ml离心管底部,并使得管壁上不要残留Ficoll液;(3‑3)将(3‑1)中稀释好的上清液缓慢铺平于Ficoll液面上,Ficoll液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例为1:1.25,平衡后800×g离心20min;(3‑4)吸取白细胞层,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稀释悬浮1600r/m离心5min后去上清;(3‑5)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悬浮离心后的细胞沉淀1600r/m离心5min洗涤一次;(3‑6)用含质量百分比为5%的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洗涤一次,方式同步骤(3‑5),去上清收集细胞并计数;步骤4: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富集培养阶段,具体如下:(4‑1)配置造血干细胞培养体系,由此而得造血干细胞培养基:(4‑2)用造血干细胞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接种于75cm2的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120min;(4‑3)收集培养瓶中的非贴壁的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75cm2的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即可去除贴壁的细胞;(4‑4)采取1/2换液法,每3天用PBS清洗一次细胞并更换一次培养基;(4‑5)富集培养7天后,计数并检测CD34+阳性率;步骤5:CD34+造血干细胞的获得阶段,具体如下:(5‑1)培养7天后,对步骤4中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并1400r/m离心5min收集单个核细胞;(5‑2)用不含Ca2+和Mg2+离子、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DPBs)清洗一遍,1400r/m离心5min,弃上清;(5‑3)计算细胞浓度,按每1×108个细胞用300μL Buffer液的比例重悬细胞,不足1×108个细胞按1×108个计算;(5‑4)(5‑3)中体系每1×108个细胞加入100μL FCR阻断剂抑制非特异性或FC受体介导的结合CD34震荡15s混匀;(5‑5)(5‑4)中体系加入100μL抗CD34磁珠,震荡15s混匀,并置于4℃冰箱孵育30min;(5‑6)(5‑5)中体系加入5mLBuffer液吹打混匀,并300×g离心10min后弃上清,用500μL Buffer液重悬单个核细胞;(5‑7)选择MS+吸附柱置于磁场中,将(5‑6)中重悬的单个细胞Buffer液通过磁场中的吸附柱,未与磁珠结合的CD34‑细胞随缓冲液流出,与磁珠结合的CD34+细胞保留在吸附柱中;(5‑8)将吸附柱移出磁场后,置于15mL离心管上空,用Buffer缓冲液冲洗吸附柱即获得纯化的CD34+细胞;(5‑9)计数并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周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自体血浆的制备阶段,具体如下:
(1-1)抽取病人80ml血液,至抗凝管中;
(1-2)将抗凝血1800r/m离心10min,血液分层,吸上层澄清液体即
自体血浆,于56℃水浴灭活30min后,2500r/m离心10min,去除沉淀,放
置于2-8℃条件下保存1-7天;
步骤2:羟乙基淀粉(HES)去红细胞阶段,具体如下:
将离心吸取血浆后剩余的下层血细胞部分,与羟乙基淀粉溶液按1:5的
体积比例完全混匀,使得羟乙基淀粉质量百分比的终浓度为:1.2%,然后60
×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步骤3:单个核细胞的制备,具体如下:
(3-1)将步骤2中备用的上清,用胎牛血清、不含Ca2+和Mg2+离子、
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DPBs)按1:2的体积比例稀释并混匀备用;
(3-2)吸取20mlFicoll液,加入50ml离心管底部,并使得管壁上不
要残留Ficoll液;
(3-3)将(3-1)中稀释好的上清液缓慢铺平于Ficoll液面上,Ficoll
液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例为1:1.25,平衡后800×g离心20min;(3-4)吸取白
细胞层,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稀释悬浮1600r/m离心5min后去上清;
(3-5)用磷酸盐缓冲液(DPBs)悬浮离心后的细胞沉淀1600r/m
离心5min洗涤一次;
(3-6)用含质量百分比为5%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洗涤一次,
方式同步骤(3-5),去上清收集细胞并计数;
步骤4: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富集培养阶段,具体如下:
(4-1)配置造血干细胞培养体系,由此而得造血干细胞培养基:
(4-2)用造血干细胞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接种于75cm2的
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120min;
(4-3)收集培养瓶中的非贴壁的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75cm2的培养瓶

\t中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即可去除贴壁的细胞;
(4-4)采取1/2换液法,每3天用PBS清洗一次细胞并更换一次培养基;
(4-5)富集培养7天后,计数并检测CD34+阳性率;
步骤5:CD34+造血干细胞的获得阶段,具体如下:
(5-1)培养7天后,对步骤4中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并1400r/m离心
5min收集单个核细胞;
(5-2)用不含Ca2+和Mg2+离子、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DPBs)
清洗一遍,1400r/m离心5min,弃上清;
(5-3)计算细胞浓度,按每1×108个细胞用300μLBuffer液的比例
重悬细胞,不足1×108个细胞按1×108个计算;
(5-4)(5-3)中体系每1×108个细胞加入100μLFCR阻断剂抑制非特
异性或F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泰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泰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