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加盖在整框栽培瓶的上方,包括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栽培瓶设置有相应的采收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通过在主体部形成若干采收碗,并对使用该快速采收装置的栽培方法进行调整,使得在后续的采收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整框食用菌的采收,大大的提高了采收的速度和效率,完全能够适应大批量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栽培的采收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瓶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灰树花、白灵菇、金针菇、杏鲍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请参阅图I所示,现有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一般包括装料、杀菌、冷却、培养、搔菌、催蕾、生育及采收等工序,按照上述栽培方法栽培食用菌,在采收时,大多采用最原始的手工采收方法,即将成熟的子实体放在操作台上,直接用手采摘或者用剪刀等简易器具将它剪切下来。这种采收方法存在如下问题(I)采收的速度较慢、采收效率低;(2)采收的食用菌子实体不完整,经常造成子实体的损伤损坏,并带来产品的二次污染,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食用菌采收存在的问题,2005年10月25日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0510030701. 0,名称为“一种食用菌采收方法”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的食用菌采收方法。该食用菌采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当食用菌完成催蕾生育过程后,将栽培房内食用菌栽培菌种瓶移至采收室内;b.将食用菌栽培瓶放在采收操作台上,开启电源,将空气采收枪的端口插入食用菌栽培菌种瓶的菌子实体丛内,并一手轻握菌子实体;c.按动气枪开关,随着压缩空气瞬间冲入瓶内,菌瓶顶端的菌子实体和瓶内的培养基料随即分离;d.将已分离的菌子实体取出,放入包装筐内,完成单瓶食用菌的采收操作。该种采收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套气枪采收装置来提升采收的速度,相对于传统的手工采收方法,采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然而,该种采收方法中使用的气枪采收装置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一次只能采收一瓶,采收过程操作复杂,采收速度较慢、采收效率较低,仍然不能适应大批量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栽培的采收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采收装置进行改进,以提升采收的速度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使用该种快速采收装置可克服现有技术采收速度慢、采收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加盖在整框栽培瓶的上方,包括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栽培瓶设置有相应的米收碗。所述采收碗系在所述快速采收装置的主体部形成采收碗状通孔的方式直接形成。所述采收碗状通孔包括用于容置食用菌子实体的上容置空间及与该上容置空间相连通设置的下孔。所述上容置空间呈半球状或者呈倒圆台状,下孔呈圆柱状。所述下孔内壁在邻近上容置空间与下孔的连接位置处向内延伸形成瓶口支撑体。所述快速采收装置设置有使整个采收装置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复数个透气孔。所述快速采收装置系隔层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通过在主体部形成若干采收碗,并对使用该快速采收装置的栽培方法进行调整,使得在后续的采收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整框食用菌的采收,大大的提高了采收的速度和效率,完全能够适应大批量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栽培的采收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流程示意图。图2为使用本技术的一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流程示意图。图3为将本技术快速采收装置加盖在栽培瓶上方后的俯视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快速采收装置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3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食用菌完成生育后采收前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食用菌采收过程的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快速采收装置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使用本技术的另一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技术一种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I加盖在栽培框2中的栽培瓶3的上方,所述快速采收装置I大致呈板状,包括主体部I及在主体部10对应栽培瓶3设置的采收碗11,所述采收碗11系在所述快速采收装置I的主体部10形成采收碗状通孔的方式直接形成,所述采收碗状通孔包括用于容置食用菌子实体的上容置空间Iio及与该上容置空间110相连通设置的下孔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容置空间110呈半球状,下孔111呈圆柱状,当然,上容置空间110也可呈别的形状,如图8所示的倒圆台状;所述下孔111内壁1110在邻近上容置空间110与下孔111的连接位置处向内延伸形成瓶口支撑体1111 ;将所述的快速采收装置I加盖在整框栽培瓶3的上方后,所述快速采收装置I通过瓶口支撑体1111支撑在所述栽培瓶的瓶口 30处,栽培瓶瓶口 30收容于所述下孔111形成的空间内。为了保证加盖快速采收装置I后的透气性,所述快速采收装置I应当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比如设置使整个快速采收装置I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复数个透气孔,或者将快速采收装置I设置成隔层板结构,该等结构已为现有技术所揭示,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结合使用该快速采收装置I的栽培方法进一步描述该快速采收装置是如何实现快速采收的。请参阅图2所示,使用本技术的一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I)装瓶,在栽培瓶3中装入培养料;(2)杀囷,移入杀囷锅中进打闻压杀囷;(3)冷却,移出至冷却室中进行快速冷却;(4)接种,冷却后的栽培瓶通过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5)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瓶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对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培养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6)搔菌,培养成熟后,进行搔菌处理;(7)加盖快速采收装置,在整框栽培瓶的上方加盖一对应栽培瓶3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采收碗11的快速采收装置I;(8)催蕾,将搔菌后的栽培瓶移入催蕾室中继续发育,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及时间参数进行控制,完成催蕾; (9)生育,将完成催蕾的栽培瓶移入生育室中继续发育,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及时间参数进行控制,完成生育;(10)采收,将快速采收装置I向上运动与整框栽培瓶3分离,完成对整框食用菌的一次性米收。使用本技术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系在搔菌工序之后催蕾工序之前增加一在整框栽培瓶3的上方加盖一对应栽培瓶3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采收碗11的快速采收装置I的工序;而在采收工序中,将所述快速采收装置I向上运动与整框栽培瓶3分离,完成对整框食用菌的一次性采收;这大大的提高了采收的速度和效率,完全能够适应大批量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栽培的采收需求。请参阅图9所示,该图揭示了另外一种使用本技术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尤其适用于小瓶制式,比如5行5列(即5X5)的25瓶制式或者6行6列(即6X6)的36瓶制式,由于筐内瓶子的增多,需要在栽培过程中增加一分离工序。因此,针对这种存在分离工序的栽培方法,使用本技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I)装瓶,在栽培瓶3中装入培养料;(2)杀囷,移入杀囷锅中进彳丁闻压杀囷;(3)冷却,移出至冷却室中进行快速冷却;(4)接种,冷却后的栽培瓶通过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5)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瓶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对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培养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6)搔菌,培养成熟后,进行搔菌处理;(7)催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加盖在整框栽培瓶的上方,包括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栽培瓶设置有相应的采收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磊,吴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