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育车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102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2:13
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外立架顶部设有遮光网,内棚室设有多个弧形顶,弧形顶上安装有阳光膜,在弧形顶最高的位置安装有外喷淋管;培育架置于内棚室内,在培育架上方设有内喷淋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尤其是在内棚室采用多个弧形顶的结构,从而拓展了内棚室的室内面积,便于作业设备的进出和输送设备的布置,从而利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在外立架设置遮光网,在内棚室设置阳光膜,便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采光。从而利于高价值食用菌的生长。

Mushroom cultivation workshop

A mushroom cultivation workshop, outside the stan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screen, inside the greenhou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rc-shaped top arc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un film, the arc top the highest position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spray pipe; cultivation rack inside greenhouse cultivation, in the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spray pipe. A mushroom cultivation workshop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 of a greenhouse, a curved roof, which extends in the greenhouse and indoor area,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easy operation equipment layout, so a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Stand set shading in the outside, including setting sun greenhouse film, easy to adjus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and lighting. Therefore,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edible fungi with high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培育车间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的培育领域,特别是一种适于工厂化生产,用于高价值食用菌培育的车间。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食用菌培育大棚,通常内空间较小,难于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现有的高价值食用菌,例如猴头菇、冬虫夏草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目前尚无较好的大棚能够用于培育这些高价值食用菌。通常采用在密闭环境的室内培养,造成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采光条件不好,食用菌的药用价值降低。食用菌的最佳生长温度通常在25摄氏度左右,现有的培育大棚要控制温度较为困难,或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能够提供满足高价值食用菌生长的环境,便于实现工厂化生产,且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外立架顶部设有遮光网,内棚室设有多个弧形顶,弧形顶上安装有阳光膜,在弧形顶最高的位置安装有外喷淋管;培育架置于内棚室内,在培育架上方设有内喷淋管。在弧形顶之间的凹槽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排入排水沟,排水沟排入排水井,排水井的一侧为过滤墙,过滤墙的一侧为净水井;泵通过水管与外喷淋管和内喷淋管连接,泵的进口位于净水井内。在外喷淋管和内喷淋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供水的电磁阀。在外立架顶部设有控制遮光网开启和关闭的卷帘装置。在内棚室弧形顶的两侧设有控制阳光膜开启和关闭的弧形卷帘装置。内棚室的侧墙设有保温层。在内棚室内的一端设有新风装置,内棚室的另一端设有百叶窗。所述的新风装置内设有除菌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尤其是在内棚室采用多个弧形顶的结构,从而拓展了内棚室的室内面积,便于作业设备的进出和输送设备的布置,从而利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在外立架设置遮光网,在内棚室设置阳光膜,便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采光。从而利于高价值食用菌的生长,也能够用于培养香菇等普通食用菌。设置的循环水降温保湿系统,能够循环利用水源,配合过滤墙,利用较深的净水井使循环水降温,节能环保。设置的新风装置,能够满足内棚室内的空气,尤其是杂菌控制符合高价值食用菌生长初期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中:外立架1,卷帘装置101,遮光网102,内棚室2,阳光膜21,弧形卷帘装置22,百叶窗23,排水管24,排水沟25,新风装置26,内喷淋管3,外喷淋管4,水管5,泵6,排水井7,过滤墙8,净水井9,培育架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中,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外立架1顶部设有遮光网102,内棚室2设有多个弧形顶,弧形顶上安装有阳光膜21,在弧形顶最高的位置安装有外喷淋管4;培育架10置于内棚室2内,在培育架10上方设有内喷淋管3。由此结构,通过在内棚室2设置多个弧形顶,拓展了内棚室2的内部空间,便于设备,例如转运车、输送带、堆码设备和空调设备的进出和布置。设置的弧形顶便于内部培育架10的采光。遮光网102能够在较热的时候遮挡阳光。而阳光膜则有利于阳光透过。通过调节遮光网102和阳光膜21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以利于高价值食用菌的生长。其中设置的内喷淋管3用于给培育架10上的食用菌补水,并具有夏季降温或冬季增温的效果。而外喷淋管4则将水喷在阳光膜21上,实现夏季降温或冬季增温的效果。有利于控制内棚室2内的温度和湿度。优选的,内棚室2的侧墙设有保温层。由此结构,便于控制内棚室2内的温度。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在弧形顶之间的凹槽部设有排水管24,外喷淋管4喷出的水沿着弧形顶之间的凹槽部流入排水管24,排水管24内的水排入排水沟25,排水沟25收集的水排入排水井7,排水井7的一侧为过滤墙8,过滤墙8的一侧为净水井9;泵6通过水管5与外喷淋管4和内喷淋管3连接,泵6的进口位于净水井9内。泵6本例中优选采用潜水泵。由此结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且通过设置的过滤墙8,也避免循环水污染地下水。净水井9采用深水井,深度超过10米。使净水井内的水温常年保持在20~25摄氏度,便于控制内棚室2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外喷淋管4和内喷淋管3上设有用于控制供水的电磁阀。由此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外立架1顶部设有控制遮光网102开启和关闭的卷帘装置101。卷帘装置101是由电机控制的行走小车,通过行走小车沿着轨道的行走实现遮光网102开启和关闭。在内棚室2弧形顶的两侧设有控制阳光膜21开启和关闭的弧形卷帘装置22。弧形卷帘装置22为由电机驱动的,沿着弧形顶滑动,并同时自转的轴,轴将阳光膜21卷绕在轴上或者从轴上脱开,从而实现阳光膜21开启和关闭。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在内棚室2内的一端设有新风装置26,内棚室2的另一端设有百叶窗23。所述的新风装置26内设有除菌过滤装置。由此结构,实现内棚室2内换风和杂菌控制。这对于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初期非常重要,越过生长初期,食用菌的子实体开始生成,则对杂菌控制的要求大为降低。本专利技术也能够用于香菇的培育。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食用菌培育车间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其特征是:外立架(1)顶部设有遮光网(102),内棚室(2)设有多个弧形顶,弧形顶上安装有阳光膜(21),在弧形顶最高的位置安装有外喷淋管(4);培育架(10)置于内棚室(2)内,在培育架(10)上方设有内喷淋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其特征是:外立架(1)顶部设有遮光网(102),内棚室(2)设有多个弧形顶,弧形顶上安装有阳光膜(21),在弧形顶最高的位置安装有外喷淋管(4);培育架(10)置于内棚室(2)内,在培育架(10)上方设有内喷淋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其特征是:在弧形顶之间的凹槽部设有排水管(24),排水管(24)排入排水沟(25),排水沟(25)排入排水井(7),排水井(7)的一侧为过滤墙(8),过滤墙(8)的一侧为净水井(9);泵(6)通过水管(5)与外喷淋管(4)和内喷淋管(3)连接,泵(6)的进口位于净水井(9)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育车间,其特征是:在外喷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召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