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86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下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隔板,第一侧壁和隔板围合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侧壁和隔板围合形成第二容置空间;隔板靠近中心的部分向上膨出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中空的膨出体;第一侧壁为双层设计,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夹层空间,外侧壁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槽,内侧壁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槽,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排水通道;上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上盖用于盖合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套盖在栽培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盖灭菌后存水,易污染、接种不均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一类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是能满足人们食用或药用的真菌。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其所含营养的成分和质量特别适合人体需要,食用菌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齐全且含量甚高。食用菌集各种营养于一身,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公认的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的认识也得到重视,大宗菌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食药两用的珍稀食用菌逐渐走入市场,但是这些珍稀食用菌栽培困难,其中像灰树花、猴头菇、绣球菌这类生物学转化率低,只能通过形成一个原基块来实现爆点出菇的食用菌,种植起来更是困难。传统的种植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n所述下盖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下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隔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隔板靠近其中心的部分向上膨出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一中空的膨出体,所述膨出体将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n所述第一侧壁为双层设计,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夹层空间,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槽,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所述下盖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下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隔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隔板靠近其中心的部分向上膨出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一中空的膨出体,所述膨出体将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侧壁为双层设计,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夹层空间,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槽,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槽,所述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排水通道;
所述上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上盖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形状与栽培瓶的瓶口形状相匹配,所述瓶盖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套盖在所述栽培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的膨出体的内腔至少包括靠近所述隔板的第一内腔和远离所述隔板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形状为圆台,所述圆台靠近所述隔板的底面为下底面,远离所述隔板的底面为上底面,所述下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底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李金鑫李兆鹏吴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