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013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转向装置,实现在构成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10a)的壳体(11a)的后端部、从下方组装外柱(18a)的前端部的构造。在壳体(11a)的后端部设置大致矩形块状的结合固定部(36)。在该结合固定部(36)的靠左右两端部分,以朝该结合固定部(36)的下端面和后端面开口的状态设置1对狭缝(37)。将外柱(18a)的至少前端部通过1对侧板部(30)和底板部(31)构成为上端开口的U字形。将这些侧板部(30)从下方分别插入狭缝(37)的内侧。该状态下,通过螺栓(39),将结合固定部(36)和外柱(18a)的前端部结合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对转向轮施加转向角而使用的汽车用转向装置,尤其涉及具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汽车用转向装置中的、转向柱的前端部和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的结合部的构造。
技术介绍
汽车用转向装置例如如图11及图12所示那样,构成为:将方向盘1的旋转传递给转向器单元2的输入轴3,伴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1对的拉杆4,对前车轮(转向轮)施加转向角。方向盘1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以沿轴方向穿插于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转向柱6。此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将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另外的万向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图示的汽车用转向装置具备通过马达的旋转辅助驾驶员的操纵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10,并且,具备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和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因此,将转向柱6的前端部结合固定在收纳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10的构成零件的壳体11的后端部,并且,将该壳体11能够以沿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5.18 JP 2011-1115811.一种汽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用转向装置具备:
转向柱,其具备相互相向的左右1对的侧板部;和连结这些侧板
部的下端缘彼此的底板部,并具有构成为上端开口的U字形的前端部,
并且,所述转向柱在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承转向轴;
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其在后部具有结合固定部并被车身
支承,所述结合固定部在下端面及后端面具有开口,并设有分别从下
方收容所述转向柱的前端部的侧板部的、左右1对的狭缝;
车身侧托架,其具有1对夹持板部并被车身支承,所述1对夹持
板部配置在从左右两侧夹着所述转向柱的中间部的位置,并使相互的
下端缘彼此之间的部分敞开;和
扩缩机构,其具备沿左右方向穿插于在所述夹持板部的相互对准
的位置形成的通孔的杆状部件;和在该杆状部件的两端部设置的1对
按压部,通过使这些按压部沿所述杆状部件的轴方向远近运动,使所
述夹持板部彼此的间隔变化,在该间隔收缩时,将所述转向柱相对于
这些夹持板部固定,
在将所述前端部的侧板部插入所述结合固定部的狭缝的状态下,
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结合固定部通过螺栓结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合固定部的狭缝及所述前端部的侧板部中的、至少一个
侧面设置突出部,在将所述前端部的侧板部插入了所述结合固定部的
狭缝的状态下,该突出部与和所述一个侧面相向的对象面弹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合固定部中、夹在所述狭缝彼此之间的部分,设置朝所
述下端面开口的螺纹孔,在所述前端部的底板部中与所述螺纹孔对准
的位置设置通孔,在使所述前端部的底板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结合固定
部的下端面抵接、且所述螺栓穿插于所述底板部的通孔的状态下,所

\t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拧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合固定部的靠上端部分,设置经由所述狭缝沿左右方向
贯通的螺纹孔,在所述前端部的侧板部中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恒成田典智中里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