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栅极和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781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8:58
一种金属栅极和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中金属栅极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替代栅极结构;在衬底上形成层间介质层,且所述层间介质层表面与替代栅极结构顶部齐平;以层间介质层为掩膜,去除替代栅极结构,形成沟槽;用氢气对沟槽内的衬底表面进行处理后,在沟槽底部的衬底上形成栅介质层;于栅介质层上形成高K介质层;在高K介质层上形成填充满沟槽的金属栅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MOS器件的沟道区域中的载流子迁移率提高,栅极漏电流降低,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金属栅极和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技术节点的降低,传统的栅介质层不断变薄,晶体管漏电量随之增加,引起半导体器件功耗浪费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将金属栅极替代多晶硅栅极的解决方案。其中,“后栅极(gate last)”工艺为形成金属栅极的一个主要工艺。 在美国专利US6664195中提供了一种使用“后栅极”工艺形成金属栅极的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替代栅结构、及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覆盖所述替代栅结构的层间介质层;以所述替代栅结构作为停止层,对所述层间介质层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CMP);除去所述替代栅结构后形成沟槽;在沟槽底部依次形成栅介质层、高K介质层;再通过PVD方法在所述沟槽内的高K介质层上形成金属层,且将金属层填充满沟槽,以形成金属栅电极层;用化学机械研磨法研磨金属栅电极层至露出层间介质层,形成金属栅极。现有,制造高K/金属栅极(HKMG)器件时,为缩小产生高性能的电势,需要削减栅介质层的等效氧化层厚度(EOT)。然而,削减栅介质层的EOT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替代栅极结构;在衬底上形成层间介质层,且所述层间介质层表面与替代栅极结构顶部齐平;以层间介质层为掩膜,去除替代栅极结构,形成沟槽;用氢气对沟槽内的衬底表面进行处理后,在沟槽底部的衬底上形成栅介质层;于栅介质层上形成高K介质层;在高K介质层上形成填充满沟槽的金属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