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包括液压动力单元、锁闭单元,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管与所述锁闭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泵阀组、变速机构,该泵阀组为泵阀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锁闭单元包括锁闭机构、挤脱机构,该锁闭机构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力完全为水平力,无斜向分力;该挤脱机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仅具备挤岔断表示功能,还可吸收外部冲击,保护锁闭单元;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及锁闭单元密封防护等级均可达IP67及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体积小,占用空间少,不影响机械捣固,而且结构简单、密封好,防护等级高、故障少、维护工作量小、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道岔的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其安装于两根基本轨之间,适用于铁路道岔的转换、锁闭,并能正确反映道岔的终端位置状态。
技术介绍
转辙机是铁路道岔转换系统的核心和主体,用于完成道岔的转换和锁闭。目前,国内使用的转辙机大多安装在道岔基本轨的外侧,这种安装方式会使得转辙机与道岔尖轨之间的连接杆件较长,杆件受力状态不好,安装复杂,占用 大量的空间,尤其是地铁,由于空间的限制,采用道岔基本轨的外侧安装方式,还需要在地铁隧洞中专门留出空间放置转辙机,此外,转辙机安装于基本轨的外侧给铁路道床的捣固带来了影响。目前国内使用的电液转辙机液压动力单元多为油泵阀体分体式结构,油泵与控制阀一般通过油管和接头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不仅造成机内结构复杂,而且由于接口多,易造成泄漏,故障点多。目前国内使用的转辙机防护等级不高,机内容易受潮或积水,尤其是地铁潮湿环境,这会造成转辙机内部各零部件生锈,不仅影响转辙机寿命,而且影响转辙机的稳定性。目前国内使用的转辙机内的锁闭机构在转辙机锁闭至锁闭完成的过程中均具有较大的锁闭增力,会影响道岔密贴表示的可靠性。此外,转辙机内的锁闭机构在转换过程中的配合面多为斜面,由此会产生斜向分力,对转辙机转换过程中受力状态及平稳性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它不仅体积小,占用空间少,不影响机械捣固,而且结构简单、锁闭可靠、密封好、防护等级高、故障少、安装调试方便、维护工作量小、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包括液压动力单元、锁闭单元,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管与所述锁闭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泵阀组、变速机构,该泵阀组为泵阀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锁闭单元包括锁闭机构,该锁闭机构包括锁块、锁闭铁、动作杆、油缸,所述锁块在定位锁闭位及反位锁闭位两个终端位置时对道岔进行锁闭,在定位锁闭位及反位锁闭位两个终端位置时,该锁块与所述的锁闭铁相接触,并通过油缸限制锁块的转动与平移,所述的油缸推动锁块并带着动作杆在定位锁闭位与反位锁闭位之间动作过程中,该锁块与油缸相接触,动作过程中油缸推动锁块的力完全为水平力,无斜向分力。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还包括电机,所述的泵阀组包括油泵、用于保证电机平稳启动的空动油缸、溢流阀、调速阀、油箱、油路接口、压力表接口及传感器接口,该泵阀组将所述油泵、空动油缸、溢流阀、调速阀、油箱、油路接口、压力表接口及传感器接口集成到一个整体模块上,通过内部油道连通,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油泵工作,泵出的高压油先经过空动油缸、再经过溢流阀、调速阀,最后通过油路接口进入所述锁闭单元油缸中,所述溢流阀用于系统过载时溢流,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所 述调速阀调节进入各锁闭单元油路中液压油的流量,控制各锁闭单元的动作速度,实现道岔的同步转换控制。所述的泵阀组还包括油压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所述油压传感器包括油压传感器接口,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液位传感器接口,所述油压传感器接口设在所述的溢流阀与油路接口之间,所述油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系统进出口油压的数值及变化趋势;所述油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接口,外接液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油箱液位的高度数值及变化趋势。所述的锁闭单元还包括挤脱机构,所述的挤脱机构由动作杆、挤脱座、挤脱柱、滚轮及碟簧组成,所述的动作杆与挤脱座联接在一起;所述动作杆上有一个斜槽,带有滚轮的挤脱柱在碟簧的设定压力下始终压在动作杆的斜槽上,当有外力冲击动作杆时,通过碟簧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力,提高锁闭单元抗冲击能力;当有外力超过设定的压力时,滚轮便沿斜槽的斜面运动至动作杆上面,配合表示杆及接点系统,实现道岔挤岔断表示功能。所述的锁闭铁两端为斜面即锁闭铁斜面,所述的锁块有两个直面及两个斜面,在定位锁闭位及反位锁闭位两个终端位置时,该锁块的斜面与所述的锁闭铁斜面相接触;在定位锁闭位与反位锁闭位之间转换过程中,所述的锁块的直面与油缸相接触,接触面为直面;所述的锁闭铁固定在机壳上;所述的锁块通过销轴安装在挤脱座的底面上,所述的油缸推动锁块、动作杆进而带动道岔在定位锁闭位与反位锁闭位之间动作。所述的锁闭单元中还包括表示杆,所述的动作杆、表示杆采用圆形杆件设计,其与机壳配合处设有组合密封件,整机在动作过程中及静止状态下的密封防护等级均可达IP67。所述的锁闭单元中还包括齿条、手摇齿轮,所述的油缸上带有齿条,通过手摇齿轮可以直接驱动齿条从而带动油缸移动,进而带动动作杆及道岔动作,由此实现锁闭单元的手动功能。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安装于轨道两旁或者道岔两根基本轨之间,所述的锁闭单元安装于道岔两根基本轨之间,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能带动多个锁闭单元工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液压动力单元采用泵阀一体式结构,从而减少了油管连接,整体密封好、泄漏小、故障点少、结构简单、体较小。2)通过调速阀调节进入各锁闭单元油路中的液压油的流量,控制各锁闭单元的动作速度,从而易于实现道岔的同步转换控制。3)具备监测功能。液压动力单元加装有油压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系统进出口油压的数值及变化趋势,而且可以实时监测油箱液位的高度数值及变化趋势。具有智能化的特点;4)锁闭单元中的锁闭机构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力完全为水平力,不仅转换过程中无斜向分力,转换平稳、锁闭可靠,而且产生的锁闭增力很小,确保道岔密贴时表示的准确可靠;5)锁闭单元中的挤脱机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仅具备挤岔断表示功能,还可吸收外部冲击,在实现转辙机挤岔断表示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转辙机抗冲击能力;6)锁闭单元中的动作杆及表示杆采用圆形杆件设计,整机密封防护等级高;7)液压动力单元及锁闭单元密封防护等级均可达IP67及以上。附图说明图I为所述的一种轨枕式电液转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的锁闭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泵阀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的锁闭单元锁闭机构及油缸示意图; 图6为所述的锁闭机构定位锁闭位示意图;图7为所述的锁闭机构解锁示意图;图8为所述的锁闭机构解锁后示意图;图9为所述的锁闭机构转换至反位锁闭位示意图;图10为所述的锁闭单元挤脱机构示意图。其中I-液压动力单元2-锁闭单元3-油管4-安装装置5-电机6_泵阀组6_1油泵 6-2空动油缸 6-3溢流阀 6-4调速阀 6-5油压传感器6-6液位传感器 6_7油箱6-8油路接口 6-9压力表接口 7变速机构8-安全开关9-油缸9_1活塞杆9-2油缸缸体 9-3油缸平面9-4油缸直面 9-5油缸直面 9_6油缸齿条 10-动作杆11-锁块11-1锁块直面11-2锁块直面11-3锁块斜面11-4锁块斜面11_5锁块平面12-销轴13-动作板14-接点系统15-表示杆16-锁闭铁16_1锁闭铁斜面16_2锁闭铁斜面17-挤脱座18挤脱柱19滚轮20碟簧21-手摇齿轮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I所示为轨枕式电液转辙机一个液压动力单元带动两个锁闭单元的道岔转换示意图。液压动力单元I安装于轨道旁边,锁闭单元2安装于道岔两根基本轨之间,道岔两个牵引点处各安装一台锁闭单元2,液压动力单元I与锁闭单元2通过油管3连接。附图2所示为液压动力单元I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包括液压动力单元、锁闭单元,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管与所述锁闭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泵阀组、变速机构,该泵阀组为泵阀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锁闭单元包括锁闭机构,该锁闭机构包括锁块、锁闭铁、动作杆、油缸,所述锁块在定位锁闭位及反位锁闭位两个终端位置时对道岔进行锁闭,在定位锁闭位及反位锁闭位两个终端位置时,该锁块与所述的锁闭铁相接触,并通过油缸限制锁块的转动与平移,所述的油缸推动锁块并带着动作杆在定位锁闭位与反位锁闭位之间动作过程中,该锁块与油缸相接触,动作过程中油缸推动锁块的力完全为水平力,无斜向分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林,刘尚超,黄天新,杨树仁,许可证,张立军,张程,孙晓勇,刘振华,卢奕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通电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