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207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2:50
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设置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结合处形成一分型面,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一浇道,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设置水平贯穿所述定模的一水平通孔,设置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于所述定模内设置有与所述取模块相连接的一模仁,设置可压紧所述动模的一压块,所述压块沿竖向向下压紧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更加适合加工连接座,且操作方便,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生产连接座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一些用于加工连接座的注塑模具中,虽然能够满足一般的加工需要,但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连接座来讲,在加工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适用于连接座加工以及在模座设计中的一些缺陷。如在型腔的设计上,传统的一些模具一般就只按照连接座外部形状来设计,对于连接座上的一些细节如需要加工一些通孔或者凸块,则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工具来进行另外的加工,比较耗时耗力,而在模座设计方面,如在浇道设计上,传统的模具往往会采用一些弯道的浇道形状以及梯形、半圆形浇口的设计,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蜡液进入型腔的速度,进而降低效率,在脱模装置方面,传统的一般采用的装置都不便于脱模或者操控,这样不仅使操作麻烦,而且也会造成一些因脱模不完全而引起的次品连接座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成本造成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适合加工连接座的注塑模具,经过一定的改良后,本模具不仅更加适合连接座的注塑需要,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座的注塑模具,所述连接座包括一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一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侧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定位块,沿所述连接头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连通并贯穿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通孔,平行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头轴向方向的一端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设置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结合处形成一分型面,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一浇道,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设置水平贯穿所述定模的一7jC平通孔,设置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在取模时可以用以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于所述定模内设置有与所述取模块相连接的一模仁,设置可压紧所述动模的一压块,所述压块沿竖向向下压紧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包括水平方向开设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相连通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贯穿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设置可插入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抽销和第二抽销,设置穿过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内的第三孔道和插销,所述第三孔道的一端穿入在所述模仁的顶部中,所述第一抽销、所述第二抽销和所述插销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和所述第三 孔道在注塑时可以形成所述连接座上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进一步地,于所述模仁顶部开设槽,所述槽在注塑时可以形成所述连接座上的所述凸块。进一步地,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成对角排列的相吻合的一对定位孔和一对定位销轴。更进一步地,所述浇道为一具有圆形横断面的杆状浇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首先对于型腔上进行了更加适合本连接座注塑需要的改进,具体为在型腔内加入开设孔道和抽销,以及在模仁顶部设置槽,来实现在一次注塑的同时可以形成连接座的上多个通孔以及凸块,免去了再加工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对取模块和浇道进行了优化,如将取模块的横向尺寸设计成大于其所位于的定模上的水平通孔的横向尺寸,这样可以使取模块的两端部分别 露出水平通孔,方便向上抬起取模块,从而方便地进行脱模,在浇道设计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具有圆形横断面浇口的杆状浇道设计,这样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蜡液进入型腔的速度。以上的一些改进或优化与现有设计相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杆的主视剖视示意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杆的侧视示意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模状态下的定模的结构示意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模状态下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模、2.动模、3.第一型腔、4.第二型腔、5.取模块、6.压块、7.第一孔道、8.第二孔道、9.第三孔道、10.浇道、11.第一抽销、12.第二抽销、13.插销、14.凹槽、15.定位孔、16.定位销轴、17.连接头、18.底座、19.定位块、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凸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见图1-5所示的实施例,图中示意性地反映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连接座的注塑模具的安装应用结构图,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图I显示了连接座的主视剖视示意图,连接座包括一连接头17、连接连接头17的一底座18,连接头17的一侧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定位块19,沿连接头17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20,开设与第一通孔20相垂直连通并贯穿定位块19的第二通孔21,平行于第二通孔21设置贯穿底座18的第三通孔22,设置连接在连接头17轴向方向的一端面的一凸块23。图2显示了连接座的侧视示意图,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在注塑时沿径向成型。图3显示了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在定模I的上方覆盖设置了一动模2,定模I和动模2相结合处形成一分型面,设置水平贯穿定模I的水平通孔,设置穿过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5,取模块5的横向尺寸大于水平通孔的横向尺寸,其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设置了可压紧动模2的一压块6,压块6沿竖向向下压紧动模2和定模1,其中压块6可提高螺栓等已知元件连接与动模2上。图4、图5分别显示了分模状态下的定模I和动模2的结构,设置开设于定模I、动模2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3、第二型腔4,设置开设于定模I、动模2的分型面上的浇道10,浇道10与第一型腔3相连通,可在合模时对整个型腔进行注塑,水平方向开设与第一型腔3和第二型腔4相连通的第一孔道7和第二孔道8,第一孔道7贯穿第一型腔3和第二型腔4,设置可插入第一孔道7和第二孔道8的第一抽销11和第二抽销12,设置穿过第一型腔3和第二型腔4内的第三孔道9和插销13,第三孔道9的一端穿入在模仁的顶部中。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结合图示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限定于以上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所属
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识,就可以在其技术要旨范围内,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更。·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所述连接座包括一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一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侧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定位块,沿所述连接头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连通并贯穿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通孔,平行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头轴向方向的一端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设置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结合处形成一分型面,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一浇道,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设置水平贯穿所述定模的一水平通孔,设置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在取模时可以用以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于所述定模内设置有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所述连接座包括一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一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侧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定位块,沿所述连接头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连通并贯穿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通孔,平行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头轴向方向的一端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连接座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设置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结合处形成一分型面,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一浇道,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设置水平贯穿所述定模的一水平通孔,设置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在取模时可以用以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于所述定模内设置有与所述取模块相连接的一模仁,设置可压紧所述动模的一压块,所述压块沿竖向向下压紧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荣顺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