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春隆专利>正文

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15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其是藉由在钻孔机的驱动转轮及从动转轮间装设一调速转轮,该调速转轮是轴设于机台上,由两组一侧各具倾斜面之上、下固定叠盘固设于调速杆的调速轴杆,再将一两侧均具倾斜面的变速碟盘轴设于上、下固定叠盘间所构成,据使变速碟盘得以在上、下固定叠盘间遂行移动,藉由调变控速柄的位置。(*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更具体而言之,尤指在驱动转轮与从动转轮间设有一调速转轮,藉由调速转轮的位置变化,改变驱动皮带与从动皮带的紧迫力,并藉此促使调速转轮的变速碟盘位移,据以改变转动轴径,而达成无段变速。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般的钻孔机10其主要是在驱动马达11上装设一驱动转轮12,且在钻头13的一端也与一从动转轮14连结,并藉由传动皮带15带动两者的运作转动,钻孔机10在操作上常有变换速度的需要,因此其驱动转轮12及从动转轮14上,制设有多阶段相异轴径的预定数目转轮碟盘,据以作钻头13转速的变化。如图1所示,该驱动转轮12上制设有三阶段轴径相异的小转盘161、中转盘162及大转盘163,而从动转轮14上则制设有轴径相异的大转盘171、中转盘172及小转盘173。若要遂行钻头13转速的变换,首先必须将驱动马达11停止运转,再将传动皮带15套设于驱动转轮12及从动转轮14的位置作一更改,假设要增加钻头13的转速时,必须将传动皮带15套设于驱动转轮12轴径较大的转盘(如大转盘),而将传动皮带15的另一侧装设于从动轮14的较小转盘(如小转盘),藉此轴径的大小比例相异以达成速度的变换。若要将钻头13的转速降低时,必须将传动皮带15套设于驱动转轮12轴径较小的转盘(如小转盘),而将传动皮带15的另一侧装设于从动转轮14的较大转盘(如大转盘),即可完成钻孔机10的速度变换。常用的钻孔机变速装置,诚然使用上可以达到变换钻头速度的实用目的。但是,若配合实际使用情形,仔细的再探讨起来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著有极大尚待改进的缺陷;其一,常用的钻孔机变速装置,其钻头的速度变换是以调整传动皮带套设于驱动转轮及从动转轮其相异轴径的轮盘来达成速度调整,因此在操作上非常麻烦及耗时;其二,常用的钻孔机变速装置,其变速的过程必须先将驱动马达停止,再行变更传动皮带套设位置,据以改变转速,因此必须中断工作的遂行,因此在操作上较无法顺畅;所以针对以上严重的缺陷,在求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的目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经详细思索,并累积多年从事工业机具商品的贩制与研究开发的经验,几经试做,终得以开发出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使得以改善常用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由于本技术的速度调变过程中,可在钻孔机运作状态下遂行,因此无须中断工作即可作钻头转速调整。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由于其钻头的速度变换,是以调变调速转轮相对位置方式直接作速度调变,因此可达到无段快速变速,不仅操作简单且直接快速。所以,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其主要包括驱动转轮、从动转轮、调速转轮及两组传动皮带所组构而成;其特征在于该调速转轮是以上、下固定碟盘固设于轴杆,再将变速碟盘轴设于上、下固定碟盘间所构成,据使变速碟盘得以在上、下固定碟盘间遂行移动,而轴杆的一端延伸制设有一控速柄,藉由调变控速柄的位置,改变调速转轮相距于驱动转轮及从动转轮的距离,并据以改变两组传动皮带与上、下固定碟盘及变速碟盘间的皮带紧迫力,藉此皮带紧迫力驱使调速转轮的变速碟盘因应控速柄的位置变化,而自动于上、下固定碟盘间遂行位移,并藉此改变轴径,据以达成转速的变化。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精造,由于操作实施时,因在驱动转轮与从动转轮间设有一调速转轮,藉由调速转轮的位置变化,改变驱动皮带与从动皮带的紧迫力,并藉此促使调速转轮的变速碟盘位移,据以改变转动轴径,而达成无段变速的目的。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的功效,现举二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特征及其它的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图1是常用的钻孔机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孔机其调速转轮往驱动转轮偏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速杆与调速转轮示意图。图4是图2的调速转轮偏移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孔机其调速转轮往从动转轮偏移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速转轮剖面示意图。图号部分;10.钻孔机 11.驱动马达 12.驱动转轮13.钻头14.从动转轮 15.传动皮带161.小转盘 162.中转盘 163.大转盘171.大转盘 172.中转盘 173.小转盘20.驱动转轮21.转轮碟盘 22.转轮轴杆23.驱动马达30.从动转轮 31.转轮碟盘32.转轮轴杆33.钻头 40.调速杆41.杆体42.调速轴杆 43.活动轴杆50.调速转轮51.上固定碟盘52.下固定碟盘53.变速碟盘60.驱动皮带70.从动皮带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其主要包括驱动转轮20、从动转轮30、调速杆40、调速转轮50、驱动皮带60及从动皮带70所组构而成;其中该驱动转轮20,其是由两组一侧各具倾斜面的转轮碟盘21装设于转轮轴杆22所构成,该驱动转轮20是装设于机台10的驱动马达23一侧,藉由驱动马达23带动驱动转轮20转动,据以带动机台的运转;该从动转轮30,其是由两组一侧各具倾斜面的转轮碟盘31装设于转轮轴杆32所构成,从动转轮30是装设于钻头33的一测,藉此带动钻头33的运转;该调速杆40,轴设于驱动转轮20与从动转轮30间的机台一侧,其是在一杆体41一侧制设有一调速轴杆42,而杆体41一端则设有一活动轴杆43,据以轴设于机台;该调速转轮50,其是由两组一侧各具倾斜面的上、下固定碟盘51、52固设于调速杆40的调速轴杆42,再将一两侧均具倾斜面的变速碟盘53轴设于上、下固定碟盘52间所构成,据使变速碟盘53得以在上、下固定碟盘52间遂行移动;该驱动皮带60,是套设于驱动转轮20与调速转轮50的上固定碟盘及变速碟盘53间,据以将驱动马达23的转动力传动至调速转轮50;该从动皮带70,是套设于从动转轮30与调速转轮50的下固定碟盘52及变速碟盘53间,据以将调速转轮50的转动力传动至从动转轮30,并带动钻头33转动。以上所述,即是为本技术的各相关元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其次,再将本技术的操作动作原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以便对本技术的构造及特征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与认识。请再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是藉由在钻孔机的驱动转轮20及从动转轮30间装设一可变化位置的调速转轮50,以利于经由改变调速转轮50的位置连带改变驱动皮带60及从动皮带70的皮带紧迫力,据以改变调速转轮50其变速碟盘53与上、下固定碟盘51、52的转动轴径,而达到无段变速的目的。其详细过程如下所述当调速转轮50位于原位尚未变动位置时,驱动马达23的转动力经驱动转轮20及驱动皮带60传动至调速转轮50,再经从动皮带70带动从动转轮30转动,进而驱使钻头33遂行运转。各转盘与皮带间的转动速度与转盘的转动轴径有很大的关连,亦及转速是由转动轴径所决定,此时由于尚未作转速调整,钻头33的转速是由驱动转轮20、从动转轮30、调速转轮50其上固定碟盘51与变速碟盘53间及下固定碟盘52与变速碟盘53间的转动轴径所决定。请参阅图2、图4、图6所示,在钻孔机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机无段变速装置,其主要包括驱动转轮、从动转轮、调速转轮及两组传动皮带所组构而成;其特征在于:该调速转轮是以上、下固定碟盘固设于轴杆,再将变速碟盘轴设于上、下固定碟盘间所构成,据使变速碟盘得以在上、下固定碟盘间遂行移动,而轴杆的一端延伸制设有一控速柄,藉由调变控速柄的位置,改变调速转轮相距于驱动转轮及从动转轮的距离,并据以改变两组传动皮带与上、下固定碟盘及变速碟盘间的皮带紧迫力,藉此皮带紧迫力驱使调速转轮的变速碟盘因应控速柄的位置变化,而自动于上、下固定碟盘间遂行相对位移,并藉此改变转动轴径,据以达成转速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隆
申请(专利权)人:郑春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