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春隆专利>正文

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61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钻孔及攻牙的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消除常用的螺孔加工时需不断更换机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之道是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组设一根可以选择上、下滑移或固定的工具轴,另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组设二组旋转方向相反的带动齿轮,使该工具轴固定时被上方带动齿轮正向带动,而该工具轴呈上、下滑移状时,便可以在该工具轴向上提起时被下方带动齿轮反向带动;运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同一机具完成钻孔及攻牙,发挥节省成本与时间的功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借由工具轴、带动齿轮、导轮、定位套管及钢珠等构件,共同组成可进行钻孔以及攻牙作业的设计。通常,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于各种机具的功能要求也愈来愈高,而且各种产业自购机具的消费力更是惊人,其中,钻孔机具及攻牙机具更是生产机具中不可或缺的二项重要工具机,目前一般所见的钻孔机具及攻牙机具十分的多样化,但是,由于钻孔机具及攻牙机具的主要动力源与作动方式十分类似,所以如何采用可以进行便成为消费者最为重视的特色;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钻孔及攻牙双功能工具机,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专利技术人研发本技术的动机,以往加工业者运用钻孔工具机进行攻牙工作时,均是在钻孔工具机与攻牙工具之间再装配另一组攻牙工具头座,并且利用攻牙工具头座产生正、逆转的变化;此种常用的钻孔工具机及攻牙工具头座已在市面上销售、使用许久,但是此种设计在实用性与时间成本个仍有不足之处,令其功效不彰,究其原因乃在于其一,常用钻孔工具机使用者在进行攻牙工作前需花费时间加装攻牙工具头座,而在攻牙结束之后,仍需花费许多时间进行攻牙工具头座的更换,以恢复钻孔工具机的钻孔功能,此外,由于攻牙工具头座的结构繁杂、体积较大,所以更换时十分麻烦、费时;其二,目前生产业者除了一般正常的钻孔工具机外,仍然需要采购攻牙工具头座,所以常用钻孔工具机若需一并采购攻牙工具头座时,将使成本上的花费程度提高。对于上述传统钻孔及攻牙工具机的缺点,目前改良趋势都以提高旋转头座的更换便利性为诉求,如此改良虽有其功效,但本专利技术人却不以此为限,且更深入构思更具创意及功效的改良,以期大幅度提升传统钻孔及攻牙单功能工具机的实用性;历经多次研发、试作后,终于创作出一种可以直接钻孔及攻牙的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钻孔及攻牙的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本技术利用旋转头座内一根可以选择上、下滑移或固定的工具轴,另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组设二组旋转方向相反的带动齿轮,使该工具轴固定时被上方带动齿轮正向带动,而该工具轴呈上、下滑移状时,便可以在该工具轴向上提起时被下方带动齿轮反向带动,确实可以采用同一机具完成钻孔及攻牙,发挥节省成本与时间的功能。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更多成本的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本技术只需运用同一组旋转头座控制进行二种不同作业,可以较常用结构节省另一组旋转头座的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是组设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包括有一上带动齿轮轴与动力源相接传动,在其下端有上带动齿轮;若干导轮啮合于该上带动齿轮轴旁;一下带动齿轮,配合该导轮对应上带动齿轮传动,其特征在于一工具轴,是一根呈可上、下滑动状的杆体,且对应该上带动齿轮及下带动齿轮穿设有一根插销,该插销上、下滑动时可任意与上带动齿轮或下带动齿轮卡制、脱离,其另一端穿出于旋转头座之外,并且在杆体上环设有凹陷环槽;一弹簧,是套设于该工具轴的插销下方,且下端定位于该下带动齿轮上;一定位套管,是嵌设于旋转头座下方的开口内,并且对应该工具轴的凹陷环槽设有若干通孔,且定位套管下缘设有一凸出缘;一转盘,是被该定位套管的凸出缘定位在该旋转头座下方,且呈自由旋动状,而转盘中央开设有一供工具轴通过的开口,而在开口内缘对应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的位置制设有若干凹陷部;若干卡制钢珠,是被容置于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内,且顶制于工具轴的凹陷环槽及该转盘的开口内缘间。一种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包括有一旋转头座,是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且在容置空间下方设有一开口;一上带动齿轮轴,是配合轴承直立轴设于该旋转头座内的杆体,且其上端与动力源相接传动,另在其下端制设有一上带动齿轮,在该上带动齿轮底面制设有二带动块,并且在该二带动块间穿设有一凹槽;二导输,是二个相对配合传动的柱状导轮,并且呈自由旋动组设于该旋转头座内的上带动齿轮轴旁,并且其中一导轮恰与该上带动齿轮配合传动;一下带动齿轮,是呈自由旋动组于该旋转头座内、上带动齿轮轴下方,在中央开设有一通孔,且在其上方顶面制设有二带动块,而该二导轮中不与上带动齿轮轴配合的另一导轮恰与下带动齿轮配合传动;其特征在于一工具轴,是一根呈可上、下滑动状的杆体,且一端穿过该下带动齿轮的通孔后,套设于该上带动齿轮轴之上带动齿轮的凹槽内,且于对应该上带动齿轮及下带动齿轮的二带动块穿设有一根插销,其另一端穿出于旋转头座之外;一弹簧,是套设于该工具轴的插销下方,提供插销向上应力;一卡制结构,可控制工具轴的卡制与放松。其中该卡制结构可以是在工具轴杆体上环设有的凹陷环槽,且以一定位套管对应套设在该工具轴外,配合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利用一转盘定位在该旋转头座下方,且呈自由旋动状,而转盘中央开设有一供工具轴通过的开口,而在开口内缘对应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的位置制设有若干凹陷部,以若干卡制钢珠容置于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内,令该卡制钢珠顶制于工具轴的凹陷环槽及该转盘的开口内缘间,使转盘可控制该卡制钢珠进行工具轴的卡制与放松。其中,可以在该下带动齿轮二带动块间制设有一容置槽,以便于该弹簧的定位与容置。其中,该转盘及该旋转头座之间可以组设有弹簧配合钢珠与凹陷嵌孔的定位元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创新结构设计是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组设一根可选择上、下滑移或固定的工具轴,另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组设二组旋转方向相反的带动齿轮,使该工具轴固定时被上方带动齿轮正向带动,而该工具轴呈上、下滑移状时,使可以在该工具轴向上提起时被下方带动齿轮反向带动;运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可以采用同一机具完成钻孔及攻牙,发挥节省成本与时间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钻孔作业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钻孔作业的工具轴定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攻牙作业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攻牙作业的工具轴自由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的齿轮传动示意图。附图编号10.旋转头座 11.容置空间12.开口 13.凹陷嵌孔20.上带动齿轮轴 21.轴承22.上带动齿轮 23.带动块24.环齿 25.凹槽30.导轮 31.导轮32.环齿40.下带动齿轮 41.通孔42.环齿 43.带动块44.容置槽50.工具轴 51.通孔52.插销 53.工具固定座54.凹陷环槽60.弹簧70.定位套管 71.通孔72.凸出缘80.转盘 81.开口82.凹陷部 83.弹簧84.钢珠 85.定位元件90.卡制钢珠有关本技术作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效,兹列举一较佳可实旋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是由一旋转头座10、一上带动齿轮轴20、二导轮30、31、一下带动齿轮40、一工具轴50、一弹簧60、一定位套管70、一转盘80及四卡制钢珠90等构件共同组成,其中该旋转头座10,是由二块对组而成的壳体,旋转头座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且在容置空间11下方设有一开口12,而于开口12外侧开设有若干凹陷嵌孔13。该上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及攻牙双功能控制结构,是组设在加工机旋转头座内,包括有:一上带动齿轮轴与动力源相接传动,在其下端有上带动齿轮;若干导轮啮合于该上带动齿轮轴旁;一下带动齿轮,配合该导轮对应上带动齿轮传动,其特征在于:一工具轴,是一根呈可上、下滑动 状的杆体,且对应该上带动齿轮及下带动齿轮穿设有一根插销,该插销上、下滑动时可任意与上带动齿轮或下带动齿轮卡制、脱离,其另一端穿出于旋转头座之外,并且在杆体上环设有凹陷环槽;一弹簧,是套设于该工具轴的插销下方,且下端定位于该下带动齿轮上; 一定位套管,是嵌设于旋转头座下方的开口内,并且对应该工具轴的凹陷环槽设有若干通孔,且定位套管下缘设有一凸出缘;一转盘,是被该定位套管的凸出缘定位在该旋转头座下方,且呈自由旋动状,而转盘中央开设有一供工具轴通过的开口,而在开口内缘对应 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的位置制设有若干凹陷部;若干卡制钢珠,是被容置于该定位套管的若干通孔内,且顶制于工具轴的凹陷环槽及该转盘的开口内缘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隆
申请(专利权)人:郑春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