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采后伤呼吸的竹笋保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7981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涉及竹笋的采后生理,特别涉及一种抑制采后伤呼吸的竹笋保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液氮冷冻的物理方法处理切口,并结合含有抗氧化剂及食品防腐剂的伤口涂膜液进行切口涂膜,抑制伤呼吸强度、抑制水分从切口大量蒸发、抑制微生物从切口侵入,达到保持竹笋在一定时间内新鲜状态,以方便运输,调节市场淡旺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抑制采后竹笋的伤呼吸,有效的减少了笋体内的养分物质的消耗及水分的散失,保持了竹笋储藏后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提高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易于掌握、易于操作、且投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鲜活农产品保鲜
,涉及竹笋的采后生理,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竹笋是人们喜爱的营养丰富的林源特色蔬菜,含有18种氨基酸,包含了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其含量高,在IOOg鲜笋中含氨基酸总量约2g,同时含有其它多种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竹笋具有开胃健脾、宽胸利膈、通肠排便、开膈消痰、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营养功效,具备一定的食疗作用,为人们广泛接受。在长江流域的毛竹和早竹类的春笋于早春(4月前后)上市,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省的麻竹和绿竹等,于高温夏季(7 8月)供应。我国目前竹笋的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对丰富农产品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当今竹产区政府主抓的“菜篮子”工程之一。竹笋主产在长江流域以南,而且产于中、高温季节,在采后或采收时正值气温炎热、湿度较高、微生物活动猖獗,加之竹笋的特殊生物学特性,大部分种类的竹笋采收时会留下很大的切口 ;竹笋采收期也相对集中,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匀。竹笋也存在长距离运输满足外地市场需要及采后保鲜延长其当地市场供应期的问题。以前,竹笋的保鲜也屡有研究者探索,获得了一些竹笋保鲜方法和技术,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及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制采后伤呼吸的竹笋保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氮倒入容器中,选择清洗干净且沥干的除切口截面外笋体没有其它机械伤的竹笋,并将竹笋的切口截面浸入到液氮中,保持15~50秒,然后将竹笋移到涂膜液中;或选择除切口截面外笋体没有其它机械伤的竹笋,并将竹笋的切口截面朝下放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倾倒液氮,在液氮的液面上升到淹没过竹笋的切口截面时停止添加液氮,保持15~50秒,然后将竹笋移到涂膜液中;(2)、将涂膜液倒入容器中,容器中的涂膜液的深度深于液氮处理竹笋时的液氮深度,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处理后的竹笋的切口截面在无气泡的所述的涂膜液中浸渍一下,使竹笋的切口截面均匀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瑞华王树东李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