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10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一体注塑形成的气袋支架,所述气袋支架位于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以连接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气袋支架上且将所述气袋限定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之间以保护所述气袋,其中,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通过螺栓连接气袋支架和气体发生器,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外壳和气袋支架,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方便,气袋支架一体注塑成型,加快了加工速度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ー种安全气囊及汽车。技术背景 汽车安全气囊基本结构包括LOGO、饰盖、气袋、撑圈、气袋支架、螺母等。由上述这些零件组成汽车安全气囊,并在汽车碰撞时弹出气袋保护乘员。现在常用的支架结构多为金属材质,由于金属材质的模具加工的成本和加工能力局限,导致金属板材的产品配合精度上以及生产加工上相对薄弱。而且安全气囊内部连接支架设计笨拙,装配过程麻烦,加工速度较慢,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ー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技术的ー个目的在于提出ー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加工速度快且成本低的安全气囊。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一体注塑形成的气袋支架,所述气袋支架位于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以连接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气袋支架上且将所述气袋限定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之间以保护所述气袋,其中,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分別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通过螺栓连接气袋支架和气体发生器,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外壳和气袋支架,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方便,气袋支架一体注塑成型,加快了加エ速度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气袋支架外侧设有插接钩,所述外壳上设有相对应的插接ロ以插接所述插接钩。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插接钩和所述插接ロ分别设有14个。在一个示例中,相邻的所述插接钩之间设有托钩,所述外壳上设有相应的托钩插孔以插接所述托钩。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外壳内侧面与所述气袋支架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配合之后间隔5 10mm。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气袋支架上设有撑圈,所述撑圈通过螺栓与所述气袋支架连接。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图标安装孔以安装图标。本技术的另ー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内安装有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为根据上述示例所述的安全气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示例的气袋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示例的撑圈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參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g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ー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安全气囊。如图I所示,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袋10、气体发生器20、气袋支架30和外壳40。气袋支架30为一体注塑形成,气袋支架30位于气袋10和气体发生器20之间以连接气袋10和气体发生器20,外壳40安装于气袋支架30上且将气袋10限制在外壳40与气袋支架30之间以保护气袋10。其中,气袋支架30和气体发生器20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栓连接气袋支架30和气体发生器20,外壳40与气袋支架30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通过螺栓连接气袋支架30和气体发生器20,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外壳40和气袋支架30,连接方式简单,装配方便,气袋支架30 —体注塑成型,加快了加工速度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中,气袋支架30外侧设有插接钩31,外壳40上设有对应的插接ロ以插接气袋支架30的插接钩31。由此,可以实现外壳40和气袋支架30的卡接。有利地,在一个示例中,插接钩31和所述插接ロ分别设有14个。由此,可以使气袋支架30周围均匀分布有插接钩31,有效增加连接稳定性。进ー步地,相邻的插接钩31之间设有托钩32,外壳40上设有相应的托钩插孔以插接托钩32。由此,插接钩31与托钩32交叉排列,位置分布合理,使得外壳40上下左右均被限位,进ー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个不例中,夕卜壳40内侧面与气袋支架30在外壳40与气袋支架30配合之后间隔5 10mm。由此,在外壳40与气袋支架30完成配合之后,气袋支架30的长度不与外壳40内侧相接触,保证外壳40与气袋支架30之间不发生干渉从而确保安全气囊的正常使用。如图I和图3所示,在一个示例中,气袋支架30上设有撑圈33,撑圈33通过螺栓与气袋支架30及气体发生器20连接。由此,通过撑圈33可以进ー步固定气体发生器20和气袋10,撑圈33中间的孔道可以避开气体发生器20上的突起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外壳40上设有图标安装孔41以安装图标。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壳40上安装图标或者LOGO等以起标示作用。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的汽车,所述汽车内安装有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是根据上述示例所述的安全气囊。由于根据本技术示例的安全气囊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技术示例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參考术语“ー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ー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一体注塑形成的气袋支架,所述气袋支架位于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以连接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气袋支架上且将所述气袋限定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之间以保护所述气袋,其中,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袋和气体发生器; 一体注塑形成的气袋支架,所述气袋支架位于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以连接所述气袋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和 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气袋支架上且将所述气袋限定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之间以保护所述气袋, 其中,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气袋支架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外壳与所述气袋支架通过卡接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支架外侧设有插接钩,所述外壳上设有相对应的插接口以插接所述插接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亮亮赵澎刘莲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