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257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37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所述集油分流机构设有与注塑机抽芯油路连接的进油道跟回油道,所述进油道上设有一组进油口,进油口与模具油缸出口连接并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回油道上设有一组出油口,出油口与模具油缸进口连接,并与进油道上的进油口数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了装卸模具人员作业的重复性拆卸油管的时间,减少了长期拆卸对模板的磨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
技术介绍
在注塑成型不同的产品时,需要更换油缸,而重复的安装和拆卸油管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还会出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的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所述集油分流机构设有与注塑机抽芯油路连接的进油道跟回油道,所述进油道上设有一组进油口,进油口与模具油缸出口连接并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回油道上设有一组出油口,出油口与模具油缸进口连接,并与进油道上的进油口数目相对应。所述进油道跟回油道均为沉孔,开口设于集油分流机构侧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简单合理,固定好的油管安装好开关后就不用拆卸的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节省了安装与拆卸油管的时间和人力,避免了长期装卸出现的磨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1_进油道,12-出油道,21-进油口,22-出油口,3-模具油缸,4_注塑机抽芯油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附图I所示,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所述集油分流机构设有与注塑机抽芯油路4连接的进油道11跟回油道12,所述进油道上11设有一组进油口 21,进油口 21与模具油缸3出口连接并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回油道12上设有一组出油口 22,出油口 22与模具油缸3进口连接,并与进油道上11的进油口 21数目相对应,进油口 21与对应的出油口 22形成循环通路。所述进油道11跟回油道12均为沉孔,开口设于集油分流机构侧面。以使用其中一组对应的进油口跟出油口为例,本技术工作时,先将模具油缸所接高压油管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与对应的进油口 21和出油口 22连接,把需要使用的油路开关打开,不需要使用的油路开关关闭即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分流机构设有与注塑机抽芯油路(4)连接的进油道(11)跟回油道(12),所述进油道上(11)设有一组进油口(21),进油口(21)与模具油缸(3)出口连接并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回油道(12)上设有一组出油口(22),出油口(22)与模具油缸(3)进口连接,并与进油道(11)上的进油口(21)数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抽芯集油分流机构,固定于机台前模板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分流机构设有与注塑机抽芯油路(4)连接的进油道(11)跟回油道(12),所述进油道上(11)设有一组进油口(21),进油口(21)与模具油缸(3)出口连接并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崧张仁东郭开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