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双列轴承预应力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双列轴承产品一般由外圈、内圈、保持架和钢球组成,在外圈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滚道,每个滚道对应一个内圈,且两个内圈相分离,在每个内圈与外圈之间安装有一组钢球,钢球由保持架定位。双列轴承组装后,通过游隙检测仪器来确定轴承的实际轴向游隙(两个内圈相对于外圈的轴向蹿动量)。理论上,上述双列轴承的轴向游隙控制在“O”或适当的呈负值,可以实现预紧和提高轴承整体的刚性。但这种预紧程度在轴承成品上难以检测和控制,过度的预应力反而会加大轴承负载,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由于双列轴承产成品是整体式的,两个内圈之间直接接触且无间隙,无法在轴承安装到其它部件的装配过程通过调整两个内圈之间的距离进行轴向预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轴承整体刚性的双列轴承预应力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在轴承组装前,测量第一内圈⑴两端面之间的距离(b)以及第二内圈(2)两端面之间的距离(C);2)将第一内圈⑴、第二内圈⑵和外圈⑶、钢球⑷及保持架组装在一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列轴承预应力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轴承组装前,测量第一内圈(1)两端面之间的距离(b)以及第二内圈(2)两端面之间的距离(c);2)将第一内圈(1)、第二内圈(2)和外圈(3)、钢球(4)及保持架组装在一起;3)在第一内圈(1)和第二内圈(2)的外端面分别向中间方向施加作用力,使钢球与对应内圈的滚道进行接触;4)测量第一内圈(1)的外端面与第二内圈(2)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D);5)计算第一内圈(1)与第二内圈(2)之间的间隙(a),该间隙(a)=两个内圈外端面之间的距离(D)?第一内圈(1)两端面之间的距离(b)?第二内圈(2)两端面之间的距离(c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龙,蒋德怀,刘海波,赵兴新,寿培根,辛大润,单锦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