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列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303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点接触球轴承,双列球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第一内圈,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外圈形成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第一内圈和外圈形成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两个滚道内均设有保持架和滚动体。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第一内圈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以避免外圈安装和拆卸时散套。上述双列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点接触球轴承共用一个外圈,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第一内圈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避免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出现散套现象,使得双列球轴承可整体安装和整体拆卸,安装和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列球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主要作用是支承固定、减少摩擦、承受并传递载荷、引导旋转部件精确旋转。双列球轴承通常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一列点接触球轴承,点接触球轴承为三点接触球轴承或四点接触球轴承。双列球轴承是传动系统减速器中一种较常用的轴承组合形式,主要作为旋转件固定端的支承,用于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目前双列球轴承组合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列轴承是完全独立可分的;另一种是两列轴承外圈一体化,三个内圈是可分离的。其中角接触球轴承包括一个内圈,点接触球轴承包括两个内圈。目前的双列球轴承组合结构两列轴承之间较为独立,各内外套圈需要分别安装和拆卸,因此操作工艺复杂,难度较大,需要工装数目和种类也较多。另外,外圈与机匣衬套之间无周向防转结构,工作过程中外圈与机匣衬套之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列球轴承,以解决现有的双列球轴承安装和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点接触球轴承,双列球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第一内圈,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外圈形成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第一内圈和外圈形成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两个滚道内均设有保持架和滚动体。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第一内圈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以避免外圈安装和拆卸时散套。<br>进一步地,第一内半圈和第二内半圈之间、第二内半圈和第一内圈之间均通过卡接件卡接拼合,内圈的内孔径表面的两个拼合处均设有卡圈槽,卡接件包括两个卡圈,两个卡圈分别嵌入卡圈槽内卡合,且卡圈的表面与内圈的内孔径表面平齐。进一步地,卡圈槽槽底内凹形成卡齿槽,卡圈的两端外缘设有与卡齿槽卡合的卡齿。进一步地,外圈端面和内圈端面分别设有便于将双列球轴承沿轴向拉拔的拔出部,内圈上的拔出部设置于第一内半圈和/或第一内圈的未卡接端面上。进一步地,外圈上的拔出部为设置在外圈内壁的凹槽。内圈上的拔出部为设置在第一内半圈和/或第一内圈的螺纹孔。进一步地,凹槽和螺纹孔同侧设置,螺纹孔的数量为8个,螺纹孔沿第一内圈的未卡接端面均匀设置。进一步地,外圈的端面还设有用于与机匣衬套端面的安装槽配合以实现周向定位的凸台。进一步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台沿外圈的轴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外圈的外周面与衬套的接触区域具有镀铜层,内圈的内周面与轴的接触区域具有镀铜层。进一步地,角接触球轴承和点接触球轴承的保持架为结构钢材料整体机加形成,且均具有镀银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双列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点接触球轴承共用一个外圈,第一内半圈、第二内半圈和第一内圈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避免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出现散套现象,使得双列球轴承可整体安装和整体拆卸,安装和拆卸方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双列球轴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双列球轴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内圈;200、外圈;300、保持架;400、滚动体;500、卡接件;600、拔出部;700、镀铜层;110、第一内半圈;120、第二内半圈;130、第一内圈;210、凸台;510、卡圈槽;520、卡圈;610、凹槽;620、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列球轴承,双列球轴承包括内圈100和外圈200,内圈1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外圈200形成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第一内圈130和外圈200形成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两个滚道内均设有保持架300和滚动体400。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第一内圈130通过卡接件500卡接固定以避免外圈200安装和拆卸时散套。双列球轴承包括内圈100和外圈200,内圈100包括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角接触球轴承和点接触球轴承共用一个外圈200。外圈200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第一内半圈110及第二内半圈120组成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另一部分和外圈200形成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点接触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相对独立,具有独立的滚道、保持架300和滚动体400。点接触球轴承可以为三点接触球轴承或四点接触球轴承。安装时,将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保持架300和滚动体400、外圈200、装配在一起,并采用卡接件500联接成一个整体,再将整个零件放入烘箱或油液中加热到合适温度后装配到相配轴和座孔内。卡接件500可以有多个,如第一内半圈110和第二内半圈120之间通过一个或几个卡接件500卡接固定,第二内圈100和第一内圈130之间也通过一个或几个卡接件500卡接固定,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第一内圈130分段卡合固定。或者,卡接件500为体型较大的整体,将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第一内圈130同时卡合固定。当卡接件500未拆卸时,双列球轴承为一整体,所有元件均不可拆卸,因而安装和拆卸时,可避免散套,可整体安装和整体拆卸。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双列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点接触球轴承共用一个外圈200,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通过卡接件500卡接固定,避免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出现散套现象,使得双列球轴承可整体安装和整体拆卸,安装和拆卸方便。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内半圈110和第二内半圈120之间、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之间均通过卡接件500卡接拼合,内圈100的内孔径表面的两个拼合处均设有卡圈槽510,卡接件500包括两个卡圈520,两个卡圈520分别嵌入卡圈槽510内卡合,且卡圈520的表面与内圈100的内孔径表面平齐。一个卡圈520卡合固定第一内半圈110和第二内半圈120,另一个卡圈520卡合固定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点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球轴承包括内圈(100)和外圈(200),所述内圈(1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内半圈(110)、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所述第一内半圈(110)、所述第二内半圈(120)和所述外圈(200)形成所述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所述第一内圈(130)和所述外圈(200)形成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两个所述滚道内均设有保持架(300)和滚动体(400);所述第一内半圈(110)、所述第二内半圈(120)、所述第一内圈(130)通过卡接件(500)卡接固定以避免所述外圈(200)安装和拆卸时散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列球轴承,包括一列角接触球轴承和一列点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
球轴承包括内圈(100)和外圈(200),所述内圈(1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内半圈(110)、
第二内半圈(120)和第一内圈(130),所述第一内半圈(110)、所述第二内半圈(120)
和所述外圈(200)形成所述点接触球轴承的滚道,所述第一内圈(130)和所述外圈(200)
形成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滚道,两个所述滚道内均设有保持架(300)和滚动体(400);
所述第一内半圈(110)、所述第二内半圈(120)、所述第一内圈(130)通过卡接件
(500)卡接固定以避免所述外圈(200)安装和拆卸时散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半圈(110)和所述第二内
半圈(120)之间、所述第二内半圈(120)和所述第一内圈(130)之间均通过卡接件(500)
卡接拼合,所述内圈(100)的内孔径表面的两个拼合处均设有卡圈槽(510),所述卡接
件(500)包括两个卡圈(520),所述两个卡圈(520)分别嵌入所述卡圈槽(510)内卡
合,且所述卡圈(520)的表面与所述内圈(100)的内孔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槽(510)槽底内凹形成卡齿
槽,所述卡圈(520)的两端外缘设有与所述卡齿槽卡合的卡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00)端面和所述内圈(100)
端面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明尹美邱军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