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双列球轴承两面注脂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479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双列球轴承两面注脂模具,它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注脂机构、下注脂机构,上注脂机构包括上注脂头套、上注脂头芯,下注脂机构包括下注脂头套、下注脂头芯;上、下注脂头芯都具有适合轴承内圈插入的兜孔、油脂主通道,上、下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分别与上、下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油脂蠕动路径,上、下注脂头芯都设有油脂分通道;油脂蠕动路径顶部具有注脂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配设有注脂机构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同时为异形双列球轴承注脂,零件少,结构紧凑,加工和注脂定位效果好,通用性较强,单列、双列球的轴承都可进行注脂,具有较强的防错功能,保证了球轴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轴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双列球轴承的注脂模具,特别涉及异形双列球轴承注脂模具。
技术介绍
形状各异的异形双列球轴承装配的エ艺中有较多难点,注脂就是其中之一。轴承注的油脂量的多少,是轴承ー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油脂量多了会出现漏脂现象,当出现漏脂时,油脂滴到皮带轮上,造成皮带轮打滑;油脂量少了会影响轴承的寿命。对双列球轴承的注脂,传统的エ艺是注好一面油脂之后翻过来再注另一面,但检测注脂量的方法是采取称重的方法,注脂量是注脂后的轴承重量前后之差,如果操作者误操作而只在一面注两次油脂,无法检测出是否双面都注脂。如果出现ー个面注两次油脂,一面因油脂多而漏脂,另一面因无油脂而使轴承早期损坏。异形张紧轮轴承与传统结构的深沟和双列的球轴承注脂时的定位也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注脂模具以内径定位,轴承的内、外圈高度基本相同,但异形双列球轴承形状各异,有的没有内孔,有的内孔不规则,不能很好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形双列球轴承注脂模具,能对对异形双列球轴承进行高效注脂且防错,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模架及下模架,所述上模架、下模架被分别配设有上注脂机构、下注脂机构,所述上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上注脂头套、上注脂头芯,所述上注脂头芯固定在上注脂头套内,所述下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下注脂头套、下注脂头芯,所述下注脂头芯固定在下注脂头套内,所述上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上模架固连,所述下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下模架固连;所述上注脂头芯和下注脂头芯在面对轴承的一端都具有适合轴承内圈插入的兜孔,另一端具有从注脂头芯端部中间向内延伸的油脂主通道,所述上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上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下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下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也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上注脂头芯及下注脂头芯都设有联通油脂主通道和油脂蠕动路径的油脂分通道,所述兜孔与油脂主通道及油脂分通道被隔开;所述油脂蠕动路径在靠近轴承的一端顶部具有注脂嘴,所述注脂嘴在工作时可伸入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进行注脂。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进ー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注脂嘴在顶部逐渐缩小。所述上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顶部逐渐向上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靠拢,所述下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顶部逐渐向下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靠拢,使得注脂嘴在顶部逐渐缩小。所述注脂头套利用螺栓或螺丝与模具固定。所述上注脂头芯在靠近上模架的一端具有与上注脂头套配合固定的环形凸台,所述下注脂头芯在靠近下模架的一端具有与下注脂头套配合固定的环形凸台。所述下注脂头芯的兜孔高度大于上注脂头芯的兜孔高度不同的高度,可以适应异形双列球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的高度不同的情況。本技术可对双列球轴承两面同时注脂。主要采用下注脂头实现对轴承的定位。当对单列球的轴承注脂时,取消上注脂机构即可。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配设有注脂机构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同时为异形双列球轴承注脂,零件少,结构紧凑,加工和注脂定位效果好,通用性较强,单列、双列球的轴承都可进行注脂,防止和杜绝了传统エ艺中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只在异形双列球轴承的一面注脂过多或只在一面注脂的情况发生,具有较强的防错功能,保证了球轴承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轴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注脂头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注脂头套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注脂头套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注脂头芯示意图。图7为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在注脂时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油脂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參考附图。为突出本技术的重点,附图中仅表示出了与本技术密切相关的部件,而略去了诸如注脂机、模具固定架等其他组件。本技术包括上模架I及下模架2,所述上模架1、下模架2被分别配设有上注脂机构10、下注脂机构20,所述上注脂机构10包括圆柱状的上注脂头套11及固定在上注脂头套11内的圆柱状的上注脂头芯12,所述下注脂机构20包括圆柱状的下注脂头套21及固定在下注脂头套内的圆柱状的下注脂头芯22,所述上注脂头套11与所在的上模架I固连,所述下注脂头套21与所在的下模架2固连,所述固定方式可利用螺栓或螺丝固定。所述上注脂头芯12和下注脂头芯22在面对轴承100的一端具有适合轴承内圈202插入的兜孔30,用于放置轴承,使其固定;在另一端具有从注脂头芯端部中间向内延伸的油脂主通道50。所述上注脂头套11的内圆柱面与上注脂头芯12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油脂蠕动路径52,所述下注脂头套21的内圆柱面与下注脂头芯22的外圆柱面之间也形成油脂蠕动路径52。所述上注脂头芯12及下注脂头芯22都设有联通油脂主通道50和油脂蠕动路径52的油脂分通道51,所述兜孔30与油脂主通道50及油脂分通道51被隔开,在进行注脂时,油脂不会进入到兜孔。所述油脂蠕动路径在靠近轴承的一端顶部具有注脂嘴55,所述注脂嘴55在工作时可伸入轴承内圈202和外圈201之间进行注脂。进行注脂吋,油脂由油脂主通道50进入到油脂分通道51,再进入油脂蠕动路径52,通过注脂嘴55最后注入到轴承100 ;所述注脂嘴55在伸入轴承内圈202和外圈201之间,同时也具有对轴承的限位作用。注脂嘴55在顶部逐渐缩小,形成注脂时的ー个加速装置。所述上注脂头芯12的外圆柱面顶部逐渐向上注脂头套11的内圆柱面靠拢,所述下注脂头芯22的外圆柱面顶部逐渐向下注脂头套21的内圆柱面靠拢,使得注脂嘴在顶部逐渐缩小,油脂在通过油脂蠕动路径52进入到注脂嘴55时,形成加速,能够将油脂注入到轴承内部。所述上注脂头芯12在靠近上模架I的一端具有与上注脂头套11配合固定的环形凸台26,所述下注脂头芯22在靠近下模架2的一端具有与下注脂头套21配合固定的环形凸台26。所述下注脂头芯22的兜孔高度大于上注脂头芯12的兜孔高度,不同的高度可以适应异形双列球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的高度不同的情况。本技术可对双列球轴承两面同时注脂。主要采用下注脂头实现对轴承的定位。当对单列球的轴承注脂时,取消上注脂机构10即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任何采用同样的原理,作简单的变换后的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形双列球轴承两面注脂模具,包括上模架及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下模架被分别配设有上注脂机构、下注脂机构,所述上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上注脂头套、上注脂头芯,所述上注脂头芯固定在上注脂头套内,所述下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下注脂头套、下注脂头芯,所述下注脂头芯固定在下注脂头套内,所述上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上模架固连,所述下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下模架固连;所述上注脂头芯和下注脂头芯在面对轴承的一端都具有适合轴承内圈插入的兜孔,另一端具有从注脂头芯端部中间向内延伸的油脂主通道,所述上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上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下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下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也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上注脂头芯及下注脂头芯都设有联通油脂主通道和油脂蠕动路径的油脂分通道,所述兜孔与油脂主通道及油脂分通道被隔开;所述油脂蠕动路径在靠近轴承的一端顶部具有注脂嘴,所述注脂嘴在工作时可伸入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进行注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双列球轴承两面注脂模具,包括上模架及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 下模架被分别配设有上注脂机构、下注脂机构,所述上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上注脂头套、 上注脂头芯,所述上注脂头芯固定在上注脂头套内,所述下注脂机构包括圆柱状的下注脂头套、下注脂头芯,所述下注脂头芯固定在下注脂头套内,所述上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上模架固连,所述下注脂头套与所在的下模架固连;所述上注脂头芯和下注脂头芯在面对轴承的一端都具有适合轴承内圈插入的兜孔,另一端具有从注脂头芯端部中间向内延伸的油脂主通道,所述上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上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下注脂头套的内圆柱面与下注脂头芯的外圆柱面之间也形成油脂蠕动路径,所述上注脂头芯及下注脂头芯都设有联通油脂主通道和油脂蠕动路径的油脂分通道,所述兜孔与油脂主通道及油脂分通道被隔开;所述油脂蠕动路径在靠近轴承的一端顶部具有注脂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学利王苏平周云牛建平陈振林王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