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齿轮支架,包括支承板及支承柱,所述支承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承柱的侧壁向外延伸出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一侧的支承柱侧面开设有泄流槽,所述支承柱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的侧壁,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0.15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0.9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上时,所述固定孔内壁变形而填充所述泄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齿轮支架具有连接牢固、承受力强、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牢固、承受力强、可靠性高的齿轮支架。
技术介绍
支架是一种通过在其表面开设安装孔,利用支撑杆安装于安装孔中,从而形成支撑轴或支撑座,以供零部件挂载或承载的支撑装置。在现有机械设备中,由于设备的体积庞大,或者考虑到易于移动的目的,驱动装置通常并不是安装于地面上,而是通过一支架固定于设备上,因而驱动马达及齿轮等驱动部件一般安装于支架上。但是,在驱动装置安装于支架上时,由于支撑齿轮的支撑轴一端需要与齿轮枢接, 另一端才与支架固定,齿轮在驱动马达驱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与该齿轮枢接的支撑轴也会产生震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支撑轴在长期的震动下容易松动,从而使支撑轴与安装孔之间连接不牢固,强度降低,进而难以支撑齿轮继续转动,可靠性大大降低。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种连接牢固、承受力强、可靠性高的齿轮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承受力强、可靠性高的齿轮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齿轮支架包括支承板及支承柱,所述支承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承柱的侧壁向外延伸出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一侧的支承柱侧面开设有泄流槽,所述支承柱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的侧壁,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O. 15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9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上时,所述固定孔内壁变形而填充所述泄流槽。较佳地,所述支承台位于所述支承柱末端或中部。较佳地,所述支承台部分或完全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侧壁内。较佳地,所述支承台的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O. 3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8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较佳地,所述泄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O. 2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4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较佳地,所述泄流槽的宽度为O. 3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较佳地,所述支承台的厚度大于或等于O. 3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由于本技术在所述支承柱的侧壁上延伸出所述支承台,并且在所述支承台的一侧的支承柱表面开设有所述泄流槽,通过将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上,迫使处于所述支承柱附近的所述支承板的材料发生变形,进而从所述固定孔内侧壁的材料进入到所述泄流槽中,填充所述泄流槽,从而使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支承板达到相互卡持的目的,防止其发生轴向移动,连接非常牢固,而所述支承台内嵌于所述支承板上既可防止其发生转动, 又可增强所述支承柱的承受能力,从而使整个齿轮支架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齿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齿轮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齿轮支架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齿轮支架中支承柱部分压入支承板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齿轮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5所示是本技术齿轮支架100的实施例一,所述齿轮支架100包括支承板I及支承柱2,所述支承板I开设有固定孔11,所述支承柱2穿过所述固定孔11, 所述支承柱2的始端安装齿轮(图中未示),所述支承柱2的侧壁的末端向外延伸出支承台 21,所述支承台21压入于所述支承板I的侧壁内,所述支承台21的表面与所述支承板I的一侧表面对齐,所述支承台21的压入深度h大于或等于O. 15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T,且小于或等于O. 9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T。所述支承台21可以完全压入或部分压入于所述支承板I的侧壁内。本实施例所述支承台21完全压入于所述支承板I的侧臂内。本实施例所述支承台21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与所述支承柱2同轴,当所述支承台21压入于所述支承板I上时,该正六边形可有效地与支承板I结合,防止所述支承柱2与所述支承板I相对转动,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支承台21 —侧的支承柱2侧面开设有泄流槽22,所述支承板I的固定孔11内壁在所述支承台21压入于支承板I内时产生变形,所述固定孔11内壁的材料进入所述泄流槽22而填充所述泄流槽22。具体地,所述泄流槽22呈圆环形,且与所述支承柱2同轴。通过设置所述泄流槽22,所述固定孔11内壁变形的材料便可被挤压于所述泄流槽22内,这样,既可以防止变形的材料外泄而使所述支承板I表面不平整,也可使所述支承柱2与所述支承板I达到相互卡持的目的,从而使整个齿轮支架100更美观,连接更牢固。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承台21的压入深度h大于或等于O. 3倍的所述支承板I的厚度T,且小于或等于O. 8倍的所述支承板I的厚度T。所述泄流槽22的宽度I大于或等于O. 2倍的所述支承板I的厚度T,且小于或等于O. 4倍的所述支承板I的厚度T。 优选地,所述泄流槽22的宽度I为所述支承板I的厚度T的O. 3倍。优选地,所述支承台 21的厚度K大于或等于O. 3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T。由于本技术在所述支承柱2的侧壁上延伸出所述支承台21,并且在所述支承台21的一侧的支承柱2表面开设有所述泄流槽22,通过将所述支撑台21压入于所述支承板I上,迫使处于所述支承柱2附近的所述支承板I的材料发生变形,进而从所述固定孔11 内侧壁的材料进入到所述泄流槽22中,填充所述泄流槽22,从而使所述支承柱2与所述支承板I达到相互卡持的目的,防止其发生轴向移动,连接非常牢固,而所述支承台21内嵌于所述支承板I上既可防止其发生转动,又可增强所述支承柱2的承受能力,从而使整个齿轮支架100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如图6所示,所述齿轮支架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所述齿轮支架100的结构相同,不同在于,该齿轮支架200上的所述支承台21的厚度K可设置更大,从而部分嵌于所述支承板I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齿轮支架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所述齿轮支架100 的基本相同,不同在于,所述支承柱3上的支承台31并不是设置于所述支承柱3的末端,而是设置于所述支承柱3的中部,从而使所述支承柱3两端均可安装齿轮,从而适用生产上的各种需求,在此也不再重复描述。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支架,包括支承板及支承柱,所述支承板开设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的侧壁向外延伸出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一侧的支承柱侧面开设有泄流槽,所述支承柱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的侧壁,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O. 15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9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上时,所述固定孔内壁变形而填充所述泄流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位于所述支承柱末端或中部。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部分或完全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侧壁内。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的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O.3 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8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O.2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O. 4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支架,包括支承板及支承柱,所述支承板开设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的侧壁向外延伸出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一侧的支承柱侧面开设有泄流槽,所述支承柱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的侧壁,压入深度大于或等于0.15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0.9倍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所述支承台压入于所述支承板上时,所述固定孔内壁变形而填充所述泄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学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精锐电器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