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钢柱的垂直度调整不便的问题,其包括钢柱,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垫板,所述钢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垫板上设有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的上端穿过下基板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柱的下端与垫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基板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及下螺母与调节螺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钢柱垂直度调整快速、方便;稳固性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柱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白车身焊装车间用于悬挂焊机等设备的钢结构中的钢柱,其垂直度只能通过在钢柱的底板下面打入不同规格的楔子方法来实现,而通过在钢柱的底板下打入楔子的调整方法,不仅调整不便,还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在楔子打入的过程中会破坏地面,另外,楔子的制作工序复杂,加工难度大,制作楔子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124965U,授权公告日2012年I月25日,公开了一种钢柱机构,包括钢柱,钢柱的底部设有墙面檩条,所述的钢柱的侧方设有侧压型板,所述的压型板通过连接板与钢柱相固定。其不足之处是,垂直度的调整依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钢柱的垂直度调整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固性好,垂直度调整方便的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包括钢柱,所述的钢柱总成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垫板,所述钢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垫板上设有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的上端穿过下基板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柱的下端与垫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基板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及下螺母与调节螺柱固定连接。本使用新型中的钢柱通过下基板与上螺母、下螺母的配合固定在调节螺柱上,因此可通过旋转上螺母与下螺母来调整下基板在螺柱上的高度,从而调整钢柱的垂直度,本技术结构简单,钢柱垂直度调整方便。作为优选,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均呈矩形,且上基板与下基板上均设有四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的四个边角位置处。连接孔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边角处,稳固性高。作为优选,所述上基板与钢柱、下基板与钢柱之间均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提高钢柱的承重力与稳固性。作为优选,所述垫板为矩形,并通过分别位于其四个边角处的化学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化学螺栓分别位于垫板的四个边角处以保证垫板的稳定性。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钢柱的垂直度调整快速、方便;(2)稳固性好;(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钢柱1,垫板2,上基板3,下基板4,连接孔5,调节螺柱6,上螺母7,下螺母8,加强筋9,化学螺栓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包括钢柱I及垫板2,其中钢柱I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均呈矩形的上基板3与下基板4,且上基板3与钢柱I、下基板4与钢柱I之间均设有加强筋9,上基板3与下基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开有一个连接孔5,垫板2为矩形,并通过分别位于其四个边角处的化学螺栓10与地面固定连接,垫板2上还设有调节螺柱6,调节螺柱6的上端穿过下基板4上的连接孔5,调节螺柱6的下端与垫板2焊接固定,下基板4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7及下螺母8固定在调节螺柱6上。安装时,先将垫板2通过化学螺栓10固定在地面上,接着分别将下螺母8旋入调节螺柱6中并使下螺母8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再将焊接固定在钢柱I下端的下基板4上的连接孔5套入调节螺柱6中,使下基板4架设在下螺母8上,最后在调节螺柱6上紧上上螺母7使下基板4固定在调节螺柱6上后检测钢柱的垂直度,若钢柱I的垂直度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则完成本技术的安装,若钢柱I的垂直度不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则调整相应下螺母8在调节螺柱6上的水平高度,待钢柱I的垂直度满足设计技术要求时再拧紧上螺母7使下基板4固定在调节螺柱6上,完成本技术的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包括钢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柱总成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垫板(2),所述钢柱(I)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基板(3)与下基板(4),所述上基板(3)与下基板(4)上均设有连接孔(5),所述垫板(2)上设有调节螺柱(6),所述调节螺柱(6)的上端穿过下基板(4)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柱(6)的下端与垫板(2)固定连接,所述下基板(4)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7)及下螺母(8)与调节螺柱(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3)与下基板(4)均呈矩形,且上基板(3)与下基板(4)上均设有四个连接孔(5),所述连接孔(5)分别位于上基板(3)与下基板(4)的四个边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3)与钢柱(I)、下基板(4)与钢柱(I)之间均设有加强筋(9)。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为矩形,并通过分别位于其四个边角处的化学螺栓(10)与地面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钢柱的垂直度调整不便的问题,其包括钢柱,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垫板,所述钢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垫板上设有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的上端穿过下基板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柱的下端与垫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基板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及下螺母与调节螺柱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钢柱垂直度调整快速、方便;稳固性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有益效果。文档编号E04C3/32GK202745274SQ20122027103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邹荣明, 马芳武, 韦兴民, 魏宪波, 孙艳云,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可调的钢柱总成,包括钢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柱总成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垫板(2),所述钢柱(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基板(3)与下基板(4),所述上基板(3)与下基板(4)上均设有连接孔(5),所述垫板(2)上设有调节螺柱(6),所述调节螺柱(6)的上端穿过下基板(4)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柱(6)的下端与垫板(2)固定连接,所述下基板(4)通过位于其上、下两侧的上螺母(7)及下螺母(8)与调节螺柱(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荣明,马芳武,韦兴民,魏宪波,孙艳云,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